卧龙电驱闯关港股IPO 入局机器人赛道能否再造“新增长曲线”? 卧龙电驱香港上市ipo 卧龙电驱香港ipo进展
创始人
2025-09-19 22:28:05
0

中经记者 方超 石英婧 上海报道


(卧龙电驱办公楼。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在赴港上市热潮下,“机器人概念股”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卧龙电驱”,600580.SH)也开启了冲刺港股上市之旅。

近期,卧龙电驱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谋求实现“A+H”双重上市。《招股书》显示,卧龙电驱近年来营收增速呈放缓趋势,2023年、2024年、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速分别为9.12%、4.37%、0.66%。

对此,卧龙电驱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出售子公司导致合并报表范围变更,剔除此原因影响后,营业收入增幅为3.78%。”

值得注意的是,受机器人概念火热影响,卧龙电驱股价也在9月16—18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属于股票交易价格异常波动。9月19日,卧龙电驱方面提醒称,2025年上半年,公司机器人相关产品及应用(包括工业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工业机器人及仿生机器人零部件)占整体营业收入比重约为2.71%,占比较低,不会对公司目前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年度经营目标频频“跳票”

公开信息显示,1984年,曾任职木匠、技术员等的陈建成,与他人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县(已变更为“上虞区”)蒿坝乡蒿二村卧龙山山麓投资10余万元,创办上虞县多速微型电机厂,该厂即为卧龙电驱前身。

《招股书》显示,卧龙电驱在全球电气驱动系统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按2024年收入计算,卧龙电驱在全球防爆电气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一,在全球工业电气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四。

在业绩表现方面,根据Wind数据,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卧龙电驱营业收入分别为142.66亿元、155.67亿元、162.47亿元、80.31亿元,营收增速分别为4.15%、9.12%、4.37%、0.66%,近两年放缓趋势更加明显。

不仅如此,卧龙电驱还存在年度经营目标频频“跳票”现象。根据卧龙电驱年报数据,2022年至2024年,其确定的年度营收、归母净利润等核心指标经营计划均未如愿达成。

例如,卧龙电驱方面曾在2021年年报中表示,公司2022年计划实现营收160.78亿元、归母净利润12.05亿元。Wind数据显示,2022年,卧龙电驱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2.66亿元、8亿元。

此外,卧龙电驱方面在2022年年报中提出,2023年计划实现营收179.2亿元、归母净利润14.01亿元。但Wind数据显示,卧龙电驱该年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5.67亿元、5.3亿元。

在存货管理方面,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卧龙电驱的存货分别为32.68亿元、34.05亿元、36.17亿元、34.78亿元,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105天、103天、103天和105天。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存货周转天数保持相对稳定。”卧龙电驱负责人回复记者,“未来,公司将继续基于定制化解决方案的核心属性,在保障客户交付质量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全球供应链协同、深化数智化管理,持续提升存货管理效率。”

两大业务营收增速放缓

公开资料显示,卧龙电驱主要业务为电机及控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可以应用于防爆、暖通、工业、新能源交通等领域。

记者注意到,防爆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工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及暖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是卧龙电驱的基础业务板块,也是最核心的业务。2025年上半年,上述三大业务板块营收占比分别为30.6%、26.4%、32.1%,合计占比达89.1%。

不过,在卧龙电驱上述三大核心业务板块中,有两大业务的营收增速已出现放缓迹象。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和2024年,卧龙电驱防爆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营收增速分别为13.2%、0.19%,工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营收增速分别为11.8%、0.08%,均下滑明显,而暖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营收增速则分别为-6.2%、5.3%。

对此,卧龙电驱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称:“2024年,公司防爆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收入和2023年相比略微上升,主要是因为美洲及亚太地区的防爆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的市场需求不断上升;工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收入基本维持稳定。”

“2025年上半年,公司深入推进‘出海战略’,大力拓展海外市场。为全面支撑战略落地,公司系统性地组建了产品线总监及海外SR团队协同的专业组织架构。”卧龙电驱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在做大国内市场的同时,公司积极推动市场多元化,锚定业务增长目标,深入实施“三个三分之一”战略。一方面持续做深OEM业务,提升服务深度和黏性;另一方面加快分销步伐,积极布局新兴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除两大主营业务营收增速放缓外,卧龙电驱也在今年年初对寄予厚望的新能源业务进行了“剥离”。

卧龙电驱方面曾在2023年年报中表示,公司坚定打造“三条曲线”,即电驱本体业务为第一条“稳定式增长曲线”,新能源类业务为第二条“提升式增长曲线”,各类系统解决方案业务为第三条“突破式增长曲线”。

在“提升式增长曲线”中,新能源类业务具体包括光伏、风电、储能、氢能、电动交通等业务。今年1月,卧龙电驱方面对外表示,拟将持有的龙能电力43.21%股权、卧龙储能80%股权、卧龙英耐德51%股权、舜丰电力70%股权出售给卧龙新能。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卧龙储能、卧龙英耐德、舜丰电力三家公司均处于亏损状态。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资产的“接盘方”卧龙新能实控人也为陈建成。

“2025年年初,为进一步聚焦电机以及驱控(驱动控制)主业,集中资源做优做强,推动业务全面升级,优化财务结构,提升资产运营效率,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及长期发展,公司剥离了光伏、储能等资产。”上述卧龙电驱相关负责人在回复记者采访时表示。

机器人业务占比不足3%

近年来,随着机器人热度持续攀升,卧龙电驱也在持续加码该领域。

《招股书》显示,早在2010年,卧龙电驱就开始布局机器人组件领域,并于2023年进入具身智能机器人组件开发及工业应用领域。2025年,卧龙电驱成立杭州湾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并发布了工业场景具身智能垂直大模型——舜造GRP01。

“在机器人组件方面,我们凭借在电气驱动系统解决方案领域的深厚研发制造基础,提供关节模组、灵巧手及外骨骼等高精度、快响应、高能效的工业及具身智能机器人。”卧龙电驱方面表示。

卧龙电驱还在机器人领域“合纵连横”。今年3月,卧龙电驱与智元机器人完成战略投资签约,成为其战略股东。卧龙电驱方面表示,依托此次资本联结,双方将强化“技术—场景—生态”的协同范式:通过整合产业链头部资源,贯通“关键技术攻关—行业场景适配—产业集群培育”的全链路创新闭环,打造具身智能领域的产业共同体。

财务数据显示,卧龙电驱的机器人业务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根据《招股书》数据,卧龙电驱机器人组件及系统应用收入由2023年的4.06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4.52亿元,同比增长11.3%。

尽管卧龙电驱布局机器人组件领域时间较早,但该业务营收占比一直较低。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卧龙电驱机器人组件及系统应用的营收占比分别为2.5%、2.6%、2.8%及2.7%。

“公司机器人组件及系统应用受益于技术进步及全球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机器人拓展至工业制造、医疗康养、零售、家庭服务及其他行业,需求不断增长。然而,该领域的竞争正在加剧。技术进步缓慢、终端用户资本支出减少或竞争加剧等因素可能限制市场扩张。”上述卧龙电驱相关负责人回复记者称。

“我们将继续积极投入未来产业,加速布局具身智能,以领军技术突破下一个万亿元市场。”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在具身智能工业应用领域,我们发挥制造业场景优势,持续迭代训练工业具身智能垂域模型,行业率先实现其在柔性制造的深度应用。”

(编辑:张家振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东北退休女工,造出一个纳税百亿... 都说中国人的一生都摆脱不了年龄焦虑,人生过半,估计大多数人都想轻松轻松了。你肯定想不到,退休之后,还...
银行板块已高位回调超11%,揭... 在“五连阴”之后,9月19日,银行板块终于翻红,但全天仅微涨0.08%。工商银行A股盘中一度跌超2%...
V观财报|同益中总经理黄兴良离... 【V观财报|同益中总经理黄兴良离任 陈艳华接任】同益中公告,公司董事会于2025年9月19日收到董事...
绿地控股:陈军因个人原因辞任执... 绿地控股 视觉中国 资料图9月19日,绿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606.SH)发布关于任免公...
13连板牛股公告:股价严重偏离... 记者丨李益文编辑丨叶映橙 黎雨桐9月19日傍晚,天普股份(605255.SH)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暨...
龙头公司上演“世纪大和解”,隆... 9月19日晚间,隆基绿能(601012.SH)与晶科能源(688223.SH)官微联合公告称,双方及...
该让每次出门都更加随心了 让每... 网约车刚刚出现时,其因为解决了路边扬招打车难等问题而受到用户青睐。如今,网约车已经成为用户出行的标配...
5天561起!沪深交易所对拉抬... 中经记者 孙汝祥 夏欣 北京报道据沪深交易所披露,9月15日至19日,两所共对561起拉抬打压、虚假...
“男人的衣柜”启动上市,半年净... 记者丨朱艺艺 编辑丨高梦阳A股男装龙头海澜之家(600398.SH),启动赴港上市计划。近日,海澜...
锁定磷酸铁锂供应量并支持产能扩...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化学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占锂离子电池总成本的30%-40%。电池制造商通常和这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