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际旭创董事长出手减持,套现金额超过10亿元 中际旭创减持公告什么时候发的 中际旭创高管减持情况
创始人
2025-09-18 17:43:23
0

连番上扬后,大牛股中际旭创的股东,开始出手减持。

中际旭创(300308.SZ)9月17日晚间公告,7月1日至9月17日,特定股东苏州益兴福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下称“益兴福”)及其一致行动人,总共减持该公司463.41万股,合计持股比例由9.417%减少至8.9999%。

今年三季度,中际旭创大幅上扬,股价从原本的不足150元,猛涨到一度逼近450元。按照三季度约300元左右的均价计算,益兴福套现金额很可能超过了10亿元。天眼查信息显示,益兴福的主要实际控制人之一,就是中际旭创董事长、总裁刘圣。

公开信息显示,中际旭创实际控制人为王伟修,其子王晓东在8月27日到9月11日也多次减持,合共卖出近50万股,卖出均价在400元左右,套现金额约2亿元。王晓东在中际旭创担任常务副总裁。

9月18日,该股上涨0.79%,报收409.4元,市盈率(TTM)依然超过66倍,市净率逼近20倍。

业内人士认为,上述股东减持数量并不算大;基本面来看,光模块市场需求量比较大,预计未来三年增速还是比较可观,如果明显回调,可以趁机布局。也有市场人士认为,连涨近半年,涨幅大约五六倍之后,某种程度上已经透支了业绩增长,中际旭创估值已经过高。

慧研智投科技有限公司投资顾问李谦向第一财经分析,作为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自4月以来累计涨幅较大,股东于400元附近减持,属于前期获利兑现行为,减持规模有限,短期或对股价形成心理层面压力。从行业供需及业绩预测来看,光模块未来三年仍具备增长空间,若板块出现回调,可考虑逢低吸纳。

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中际旭创实现营业收入147.9亿元,同比增长37.0%;净利润近40亿元,同比增长69.4%。单季度看,二季度营收81.1亿元,同比增长36.25%,环比提升21.6%,净利润24.1亿元,同比增长78.8%,环比增长52.4%。

该公司管理层称,今年4月后,在“加征关税”“对等关税”等政策相继落地的背景下,光通信行业面临全球供应链重构及地缘政治风险,随后关税豁免等措施陆续出台,政策变动可能对公司经营带来不确定性。而该公司产品主要销往北美、欧洲等地,部分关键原材料依赖海外采购,若汇率或贸易政策发生显著变化,可能导致需求下降、采购难度上升。

东吴证券分析师张良卫认为,该公司作为与大客户联系紧密的全球头部厂商,能够对接主流客户需求,同时扩产有序推进,在需求旺盛的背景下,硅光芯片布局深厚的同时,有望取得物料供应结构性优势,看好该公司在继续扩大产能、提升高端产品交付能力的同时,扩充更多高端产品线落地,保持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也有业内人士担忧,股价涨幅过大透支了业绩增速。有公募基金经理则向第一财经说,光模块板块估值已处高位,过去近半年涨幅数倍,部分透支未来数年业绩,尽管基本面仍向好,投资者需关注主要股东减持带来的时点风险,在主要股东套现情况下买入,可能会在一个不好的时间买入一家好公司,一旦市场气氛逆转,也可能会套牢一段时间,可以参考2021年之后,新能源汽车相关业绩也是连续三年大幅增长,但这三年股价却出现明显回调,至今部分个股尚未回到2021年高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杠杆资金首破2.4万亿,A股高... 9月18日,A股市场先扬后抑,三大指数早盘均创出阶段性新高,但午后集体回调。两融余额在前一天首度站上...
抗抑郁药“卖爆”,仿制药企狂挤... 出品丨花朵财经观察(FF-Finance)撰文丨华见“我躯体化了。”前两天,大学室友李昊(化名)来从...
V观财报|*ST创兴董事长刘鹏...   中新经纬9月18日电 18日,*ST创兴(上海创兴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董事长刘鹏被采取...
交易对象减少2人 五新隧装并购... 中经记者 庄灵辉 卢志坤 北京报道更新财务资料并恢复审核后不久,五新隧装(835174.BJ)并购事...
药捷安康上市3个月股价暴涨超1... 经历9月16日在港股的“惊魂一日”,药捷安康-B(02617.HK,下称“药捷安康”)在第二个交易日...
A股大跳水!逾4300只个股下...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帅可聪 北京报道2025年9月18日,随着美联储降息靴...
休战西贝后,罗永浩接到锤子科技... 刚宣布放弃进一步“追究”西贝没多久,罗永浩又站上舆论风口,这次是因锤子科技与紫辉创投之间持续多年的“...
秦洪看盘|短线交易降息逻辑资金... 周四A股市场在早盘一度震荡走高,上证综指更是冲击3900点。奈何有色金属主线、券商主线的回落,市场抛...
出售资产、大股东转让股份 晶科... 中经记者 张英英 吴可仲 北京报道光伏组件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的晶科能源(688223.SH),近日连...
全球债务再敲警钟 全球债务再敲... 美国“大而美”法案通过、法国政局不稳、欧洲军费开支增加以及德国重新转向财政扩张等,使得投资者对主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