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200亿却连亏,芯迈半导体IPO狂欢下的冷思考 芯迈半导体累亏28亿 估值200亿元
创始人
2025-09-16 17:24:15
0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在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浪潮中,芯迈半导体技术(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迈半导体”)的IPO之旅颇具代表性。这家成立于2019年的功率半导体企业,在短短三年内估值飙升至200亿元,吸引了宁德时代、小米集团、红杉中国、国家大基金二期等顶级资本加持。然而,在其光鲜的资本故事背后,估值泡沫、股权分散、关联交易不透明、审计独立性等疑点逐渐浮出水面,引发市场对其IPO前景的担忧。

并购驱动下的高估值是否合理?

国内领先的半导体设备企业屹唐股份2020年9月C轮投后约200亿元,2021年8月科创板IPO约249亿元,增幅仅 25%;另一家功率半导体企业华润微2020年上市后市值虽然曾短期冲高,但三年间估值增幅基本持平。相比之下,芯迈半导体的估值增长轨迹堪称“神话”。2020年9月,芯迈半导体首次对外融资时,彼时公司投前估值已经高达50亿元。2022年5月,芯迈半导体引入国家基金二期、芯成微、芯宇微等股东,投前估值达108亿元。同年8月,芯迈半导体完成B轮融资,投前估值达到200亿元。不过,B轮融资至今,其估值数据也停留在三年前的200亿元。这种指数级增长背后的核心逻辑是并购驱动。

2020年,芯迈半导体以3.55亿美元(约合25亿元人民币)收购韩国半导体公司Silicon Mitus(SMI),一举获得了其在全球手机PMIC(电源管理芯片)市场的领先地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芯迈半导体在全球PMIC市场的排名如下:按2024年的收入计算,公司的排名如下:在全球消费电子PMIC市场排名第11位;在全球智能手机PMIC市场排名第3位;在全球显示PMIC市场排名第5位;在全球OLED显示PMIC市场排名第2位。

然而,这种通过并购快速获取市场份额的模式,并未转化为持续的盈利能力。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芯迈半导体营收分别为16.88亿元、16.40亿元和15.74亿元,呈现逐年下滑趋势;同期净亏损分别为1.72亿元、5.06亿元和6.97亿元,三年累计亏损13.75亿元。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亏损高达28.2亿元。

这种“高估值与持续亏损”的背离,引发市场对其估值合理性的质疑。半导体行业分析师张伟表示:“并购虽然能够快速获得技术和客户,但整合成本高昂,且需要时间消化。芯迈半导体的估值已经提前透支了未来多年的成长预期,而业绩持续下滑表明其整合效果尚未显现。”

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核心业务面临结构性挑战。电源管理IC产品收入占比超过90%,但该业务毛利率从2022年的38.1%降至2024年的32.9%,主要由于海外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消费电子需求疲软。虽然功率器件业务收入快速增长(2024年同比增长285%),但该业务仍处于负毛利率状态,尚未形成新的增长引擎。

股权结构分散:控制权与经营权分离

芯迈半导体的股权结构呈现出高度分散的特征。招股书显示,在公司港股IPO前,董事长任远程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控制多家雇员激励平台合计持股仅13.29%,为单一最大股东集团。值得注意的是,创始人陈伟通过瓦森纳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持有芯迈半导体11.08%的股份,是第二大股东。市场普遍认为陈伟在公司实际运营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这种控制关系并未在股权结构中得到充分体现。外部董事占据董事会5/7席位,内部管理层在董事会中话语权较弱。

中国证监会高级经济师方重指出:“公司股权结构较为分散时,主要股东持股比例较为接近,任一股东无法凭借其所持股份单独对公司股东大会决议、董事会决议和重大经营决策产生决定性影响,进而导致实际控制人难以认定。”

有分析认为, 这种股权分散格局源于多轮融资的稀释效应。2020年至2022年间,公司通过多轮融资引入超过30家投资机构,包括小米基金(持股1.89%)、宁德时代(持股1.89%)、海邦投资(持股10.13%)、高瓴创投(持股8.51%)、国家大基金二期(持股4.64%)等知名机构。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股权分散是股权代持的“温床”,它提供了动机和隐藏条件。对于市场而言,股权分散的公司,其真实控制权归属和股东关联关系,需要给予格外的关注。

此外,公司董事会成员薪酬差异巨大也引发关注。2024年,副董事长Huh(原SMI创始人)年度总薪酬超过1600万元,而董事长任远程的薪酬为362.7万元。这种薪酬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涉及利益输送,需要公司进一步说明。

关联交易信息披露需进一步澄清

芯迈半导体的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存在多处模糊地带,引发监管关注。招股书中提及公司与某主要客户“合作超过10年”,但芯迈半导体成立于2019年,这一表述显然存在误导嫌疑。经核实,该合作实际是指其子公司SMI(成立于2007年)与客户的历史关系,而非芯迈本体。

这位“客户A”被描述为“跨国大型家电及消费电子企业”,2022年至2024年贡献收入占比分别为66.7%、65.7%和61.4%。业内普遍推测其为三星电子。然而,来自该客户的销售额从2022年的11.26亿元减少至2024年的9.66亿元,降幅达14.21%,超过公司整体收入降幅。

此外,公司投资富芯半导体(持股16.76%)并成为其重要客户。芯迈半导体于2023年开始向富芯半导体采购晶圆和测试,后者于2024年成为公司第四大供应商。但未充分说明交易公允性。

信达律师事务所曾提到,港交所主板上市规则要求所有关联交易必须在公告、通函及年报中披露并由股东大会批准,港交所也常通过作出董事不适合性声明等纪律处分,来应对上市公司关联方通过关联交易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况,这体现了港交所对关联交易披露的重视。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供应商集中度风险。2022年至2024年,公司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分别为86.8%、74.1%和63.7%,其中2024年新增供应商SK海力士系统集成电路(无锡)有限公司(第三大供应商)与公司执行董事Huh关系密切(Huh曾担任SK海力士执行副总裁)。这种关联需要公司说明是否涉及利益输送。

前PwC合伙人任CFO,或存“旋转门”

芯迈半导体审计独立性问题尤为引人关注。公司现任财务总监李晓蕾于2005年8月至2024年8月在普华永道(PwC)任职,离职前为合伙人。2024年9月,她加入芯迈半导体担任行政总裁助理,2025年6月起任财务总监。

值得注意的是,芯迈港股IPO的申报会计师为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PwC在香港的法定名称)。这意味着,公司CFO与审计机构存在前任职员关系,且冷却期不足一年。

根据财政部2024年12月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审计和审阅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应当从整个网络层面考虑独立性。虽然李晓蕾已从PwC离职,但这种“旋转门”现象仍然可能影响审计独立性。

据港通咨询顾问指出,香港的《审计条例》规定了审计师的职责以及审计程序的标准,强调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必须持有独立性和客观性,该条例进一步确保了审计的公信力,保护了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除了审计独立性问题,公司财务数据的一致性也值得关注。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率从14.6%攀升至25.8%,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种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与收入下滑形成鲜明对比,需要公司说明研发投入的具体方向和效益。

资本狂欢下的产业理性

芯迈半导体的IPO案例,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并购快速获取技术、客户和市场地位,借助资本力量实现估值飙升,这种发展模式在短期内看似高效,但长期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从估值角度看,芯迈半导体200亿元的估值已经远超其当前盈利能力。相比同行,南芯科技市值约150亿元,2024年净利润超3亿元;矽力杰市值约330亿元,年营收超数十亿元。芯迈半导体“高估值、高亏损”的组合难以用传统估值模型解释,更多是基于未来成长性的预期。

从公司治理角度看,股权分散、控制权弱化的问题可能影响公司长期战略稳定性。半导体行业需要长期持续投入,稳定的治理结构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芯迈半导体需要进一步明确控制权安排,增强治理透明度。

从业务前景看,公司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传统电源管理IC业务面临竞争加剧和需求疲软压力;另一方面,新兴功率器件业务尚未形成规模优势。虽然公司计划拓展汽车电子、AI服务器等新兴领域,但这些市场同样竞争激烈,需要时间培育。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指出:“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的本质是对未知路径的探索。因创新需要时间,具有周期性,因此,资本需要具有耐心,对产业穿越发展周期进行长期支持。目前所需要的,就是壮大这部分耐心资本。”

芯迈半导体IPO之旅将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借鉴。这既是对公司自身质量的考验,也是对市场理性的检验。在资本狂欢与产业理性的平衡中,如何回应监管问询、披露关键信息、证明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将决定其能否成功登陆港股市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赵伟:8月经济——“反内卷”影... 赵伟、屠强、贾东旭(赵伟系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摘要事件:8月,社零当...
1300多万贷款被大连银行低价...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周松清一笔1400万的银行贷款,在多年之后,演变成了5000多万不良债务,...
V观财报|3连板上海建工:股价... 【V观财报|3连板上海建工:股价存短期大幅下跌风险】3连板上海建工公告,公司股票短期涨幅较大,显著高...
6.63亿资金抢筹华胜天成,机... 9月16日,上证指数上涨0.04%,深证成指上涨0.45%,创业板指上涨0.68%。盘后龙虎榜数据显...
罗志恒: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如何... 罗志恒、马家进(罗志恒系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摘要8月生产、消费、投资等主...
V观财报|云鼎科技及时任董事长...   中新经纬9月16日电 云鼎科技16日盘后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山东证监局出具的《关于对云鼎科技股份...
V观财报|露笑科技:控股子公司...   中新经纬9月16日电 16日,露笑科技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宁波君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
晶科能源股东温和减持19.6亿... 光伏一体化头部企业晶科能源(688223.SH)近期在资本市场上动作较为频繁。在9月初宣布高溢价出售...
高地资源 “两度遇冷”:盐湖退...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张汀雯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9月15日晚间,兖矿能源(600188.SH/...
银河磁体拟购京都龙泰100%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董鹏异常“稳重”的银河磁体,突然启动了外部并购。9月15日,银河磁体发布停牌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