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产品获批上市、还在亏损中的药捷安康(02617.HK),在登陆港股上市后的短短两个多月,却创下了奇观——公司市值突破千亿港元,超越信达生物(01801.HK)、康方生物(09926.HK)等一系列明星生物科技股。
9月15日,药捷安康股价涨幅高达115.58%,市值达到1647.13亿港元,在过去的三个交易日,即9月10日、9月11日、9月12日,公司股价涨幅已分别达到27.57%、20.78%、77.09%。
药捷安康于2025年6月23日在港股市场挂牌交易,彼时公司IPO首发价只有13.15港元/股,截至9月15日,公司收盘价已高达415港元/股,股价累计涨幅约30.6倍。
然而,药捷安康自身的基本面到底能否撑得起这样的股价神话?
药捷安康是一家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创新药公司,专注于发现及开发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小分子创新疗法。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主要管线包括六款临床阶段候选产品及多款临床前阶段候选产品。
替恩戈替尼是药捷安康研发进度最快的产品,同时也是公司的核心产品,这是一款选择性聚焦多激酶抑制剂,主要靶向三个关键通路——FGFR/VEGFR、JAK和Aurora激酶。
药捷安康称,该药物有潜力解决多个耐药、复发或难治实体瘤,包括胆管癌、前列腺癌、肝癌、乳腺癌、胆道癌和泛FGFR实体瘤。
截至2025年6月30日,替恩戈替尼在全球已进行或正在进行共九项公司发起的临床试验。进度最快的适应证为胆管癌,公司预计在中国的注册性2期临床于2025年下半年完成。
不过,胆管癌属于小癌种。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在全球,胆管癌发病人数由2019年的24.34万人增加至2024年的29万人,年复合增长率为3.6%。在中国,胆管癌发病人数由2019年的9.44万人增加至2024年的10.66万人,年复合增长率为2.5%。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亦显示,2024年,全球胆管癌药物市场规模为20亿美元,2019年至202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6.2%,预计将2027年增长至32亿美元;2024年,中国胆管癌药物市场规模为32亿元,2019年至202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6.4%,预计2027年达到55亿元。
另外,替恩戈替尼针对其他的适应证临床试验研究,多数处于已完成Ib/II期阶段。
9月10日,药捷安康也宣布,替恩戈替尼联合氟维司群治疗经治失败的激素受体阳性(HR+)且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或低表达(HER2-)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II期临床试验,已于2025年9月10日获得了中国药监局的临床默示许可,但距离该适应证可以达到商业化阶段,还为时过早。
今年上半年,药捷安康收入为零,期内亏损及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23亿元。
对比其他生物科技股,市值仅次于药捷安康的信达生物、康方生物,虽说市值也突破千亿港元,但基本面大不相同。
信达生物今年上半年业绩已全面实现盈利,净利润达到8.34亿元。今年上半年,公司有五款新药实现商业上市,截至目前,公司上市的产品数量达到16款,包括12款肿瘤产品及4款综合管线产品。
而康方生物截至今年半年报已有7款自主研发的产品获批上市,其中一款PD-1/VEGF双抗产品依沃西,在一线治疗PD-L1表达阳性(PD-L1 TPS≥1%)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适应证研究上,疗效展现出可以打败默沙东的K药潜力。依沃西在研发上取得的进展,也带动了国内PD-1/VEGF双抗对外授权交易火热。
有不同医药投资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看不懂药捷安康股价表现。
“我们目前没有能力可以判断公司股价暴涨逻辑,难道该公司有潜在的对外授权交易机会?”有投资人提出这样的反问。
另有投资人认为,这背后更多是资金在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