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亿晶光电常州生产基地。图源:公司官网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佳佳 李未来 北京报道
老牌光伏企业再生变数!
9月10日,亿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亿晶光电”,600537.SH)公告称,深圳市唯之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唯之能源”)持有的公司1.5亿股无限售流通股已全部被司法拍卖。唯之能源不再持有公司股份,亦不再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动。
对于发生上述变动后,公司未来是继续从事光伏业务还是会转型这一问题,9月12日,亿晶光电相关人员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目前公司生产经营还是正常开展,如果有信息,会按照相关规则进行披露。
三个自然人8折接盘
据悉,唯之能源是亿晶光电的控股股东,持有公司1.5亿股无限售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12.67%。近期,唯之能源持有的该部分股份被平均拆分为三批拍卖,每批5000万股同时上拍。
记者注意到,三批股份的过户时间存在一些差异,其中首笔过户的500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是在2025年9月1日完成的。过户后,唯之能源所持亿晶光电股份由1.5亿股减少至1亿股,持股比例也从12.67%下降至8.45%。之后,公司获悉,唯之能源剩余持有的1亿股无限售流通股,也分别于2025年9月8日、2025年9月9日过户完成。
据公司披露,本次权益变动系唯之能源执行法定程序暨司法划转的非交易过户,将导致唯之能源不再持有公司股份,亦不再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动。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1.5亿股股份分别被李颜涛、杨昔青和张寿春三名自然人拍下,合计成本4.59亿元,三人各持有50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均为4.22%。不过,这三人的持股成本却不等,分别为3.08元/股、3.05元/股、3.07元/股,约为公司当前股价的8折。
值得一提的是,亿晶光电在公告中明确指出,本次权益变动将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公司目前未知买受人之间的一致行动关系,可能存在无实际控制人的风险,从而对公司股权结构、生产经营、公司治理产生重大影响。
电池产线依旧停产
据公开信息,亿晶光电主营业务为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具有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的成功经验,产业链进一步延伸至光伏电站领域。公司目前拥有常州、滁州两大生产制造基地。
自去年起,亿晶光电业绩便持续承压。根据财报数据,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78亿元、-20.9亿元,分别同比下降了57.07%和3192.48%,公司由盈转亏,经营不容乐观。
进入2025年上半年,公司依旧处于亏损状态,实现营业收入11.81亿元,同比减少46.05%;归母净利润为-1.53亿元,有所减亏。对于上半年营收下滑,亿晶光电方面解释称,主要系本期组件销售量及销售单价较同期下降所致。
从产能情况来看,2024年年报显示,亿晶光电具备5GW PERC电池产能、7.5GW TOPCon电池产能以及10GW组件产能,但受光伏行业周期性影响,公司常州基地5GW PERC电池产能和滁州基地7.5GW TOPCon电池产能已经停产,公司自产电池主要配套组件生产,电池环节的停产不会影响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
记者从亿晶光电相关人员处进一步了解到,目前,公司常州和滁州基地的电池产能依旧处于停产状态,公司组件生产主要是常州亿晶进行。目前,下游组件生产所需要的电池大部分是外采。
今年上半年,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的参股公司有4家。其中,常州亿晶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98亿元,净利润为810.45万元。亿晶光电欧洲主要做海外电池组件业务,上半年实现营收5498.98万元,净利润115.7万元。相比之下,从事电站管理的直溪亿晶业绩要好一些,实现营业收入6746.48万元,净利润1171.26万元。滁州亿晶亏损严重,上半年营收为3191.36万元,亏损金额高达1.31亿元。
负债问题突出
近两年的行业寒冬,光伏产业链上企业普遍面临不同程度的经营困境,亿晶光电也是如此。
除了业绩压力,亿晶光电的负债问题比较突出,这几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快速走高。2023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4.5%。而到2025年6月末,这一指标已大幅攀升至94.48%。具体来看,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货币资金11.06亿元,资产合计58.75亿元,负债合计55.5亿元,尽管有一定现金储备,但负债总量高企,偿债压力依然较大。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增长至2.62亿元,同比增长154.69%。公司解释称,主要系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增加所致。
另外,亿晶光电麻烦不断,诉讼缠身,公司分别于2025年5月31日、2025年6月25日披露了关于子公司累计诉讼、仲裁情况。据统计,公司下属子公司发生诉讼、仲裁案件共计35起,其中,公司子公司作为被告/被申请方的案件共29起,诉讼、仲裁金额合计134,861,628.28元。
中报指出,2025年下半年国内组件市场需求约57.8—87.8GW,同期光伏组件产量可达337.5GW,供需不平衡情况依然存在,且上游硅料、硅片及辅材银浆、铝边框等出现价格企稳上涨趋势,价格传导并被下游厂商接受程度存在滞后性与不确定性,中下游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或将承压。
上海有色网资深光伏分析师史真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组件库存不大,不过,相比于需求还是有所过剩。与上半年“抢装”情况相比,下半年组件需求可能会弱一些,预计四季度国内单月装机10—20多吉瓦不等。
价格方面,史真伟表示,尽管目前组件价格相比于6月底的低点有所改善,但企业仍有一定压力。组件价格走势受电改影响,并与电站电价情况息息相关,若电价高,电站营收有保障,对组件价格的接受度更高,就可能会支撑组件价格。若电价低,电站营收下滑,不仅难以接受高价组件,甚至低价组件可能因成本测算不通过而减少采购,进一步抑制需求。近期山东首批机制电价结果公示,光伏项目机制电价为0.225元/kWh。从竞标结果看,算不上乐观。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
上一篇:华为海思,大动作!绩优潜力概念股出炉,融资客大幅加仓 华为芯片迎来重大转机概念股 华为概念股北向资金加仓
下一篇:内蒙古矿业恢复生产,中金黄金股价一个月上涨20%,金价上涨行情或将持续 内蒙古中国黄金今日金价 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股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