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邓浩
今年上半年汽车零部件行业中报季刚刚落下帷幕,年初开始的价格战对产业上游盈利造成不小影响,不过紧随其后的行业反内卷正在初步显现效果。
长三角是中国汽车产业重要一极,共有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150家,全国占比达到59%。以此一斑,可窥全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申万二级行业为筛选维度,梳理了长三角三省一市汽车零部件行业上市公司财报,从扣非净利来看,江苏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平均同比暴降32.49%,浙江同比增长13.27%。各地区差异甚大。
此外,出海成为长三角汽车零部件行业一致的选择,其中浙江起步较早,成效显著,不过在年初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下,增速有所下滑。
江苏扣非净利暴降
长三角整体而言,汽车零部件相关上市公司上半年营收平均达到26.75亿元,平均持续经营净利润达到1.60亿元。平均营收同比增长11.66%,平均扣非净利下降5.43%。
以江苏常州的日盈电子为例,其主营汽车“感知-传输-控制-执行”系列产品 ,主要客户包括一汽大众、上汽大众、 奥迪、沃尔沃、吉利、一汽丰田、广汽丰田、比亚迪、蔚来等。今年上半年持续经营净利亏损0.14亿元,扣非净利同比下降417.80%。日盈电子在中报坦言,“汽车行业面临较大的降本压力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东莞证券也在研报称,汽车板块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与价格战,车企为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采取降价促销等策略,侵蚀了单车利润和整体毛利率。
不过,就长三角而言,各地差异极大。
从营收上看,上海一马当先,平均营收53.20亿元,安徽则在平均营收增速上表现最好,同比达到16.61%。而从盈利角度分析,虽然江苏、安徽汽车零部件平均扣非净利同比有下降,上海相关数据同比微增5.05%,而浙江仍然获得了两位数的增长。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对记者表示,“安徽本地有奇瑞、江淮、蔚来,比亚迪也搬到安徽去了。这些主机厂都发展比较快,带动当地零部件企业的营收增速也很快。”
对于江苏扣非净利下降,张翔认为,“应该和本地的车企状况有关。以前诸如依维柯、名爵、桑塔纳等不少品牌在江苏生产,现在有一些车停产了,燃油车产量下滑的厉害。加上江苏的新能源汽车太少了,比如理想汽车之前主要在江苏生产,现在有部分产能也放到北京了。”
对于浙江的增长,张翔称,“浙江有吉利和零跑。最近几年,吉利的多品牌战略增长比较快,特别是零跑,最近两年发展迅猛,最近8月的销量超过了5万辆,带动了相关零部件企业高速增长。”
浙江出海步伐领先
随着中国成功向新能源车转型,不少整车厂都在寻求出海的大机遇。而汽车零部件公司,更是早已深耕海外,其中浙江出海总量断层领先,增速也最快。
从长三角汽车零部件(申万二级行业)来看,浙江、上海、江苏、安徽今年上半年相关上市公司境外业务收入总和分别为569亿元、241亿元、154亿元、53亿元。而从增速上来看,浙江优势最为明显,2025年上半年和去年同期,同比增速分别为6%和28%。
此外,从细分产业来看,「轮胎轮毂」的海外营收增速,显著超过其他汽车零部细分行业,不过今年增速有所下滑。今年上半年和去年同期,长三角总体产业增速分别达到12%、121%。
在地区分布上,「轮胎轮毂」主要在江苏和浙江。今年上半年,浙江相关上市公司境外营收总和为153.63亿元,江苏为33.70亿元。
张翔表示,“轮胎和轮毂一直是出口的主力。因为中国的产能相对过剩,有很多的轮胎轮毂企业。浙江轮胎和轮毂出海今年增速下滑很多,应该跟中美贸易战有关系。”
信达证券在研报表示,“我们认为2025年上半年国际贸易壁垒升级,尤其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关税征收范围,对赛轮轮胎及轮胎行业经营产生不利影响,未来行业竞争的关键或在于全球化布局以及品牌力提升。”
江苏通用股份也在中报透露,“今年上半年,轮胎行业在全球复杂多变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下面临着严峻挑战。 以美国加征所谓‘对等关税’政策、欧盟发起中国半钢胎反倾销为代表的贸易壁垒进一步抬升, 同时天然橡胶价格先扬后抑、国内市场竞争内卷等外部因素对行业带来了较大压力。”
不过, 通用股份也表示,“挑战与机遇并存,美国、欧洲的通胀水平持续保持高位,海外终端消费者面临较高的生活成本压力,轮胎需求具有刚性,这一系列因素也给中国轮胎企业带来了深耕海外市场的动力和空间。 ”
反内卷成效初显
今年年初以来,汽车行业激烈的“价格战”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多部门密集公开发声,提出抵制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
5月3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其中提及,一段时间以来,行业盈利水平下降,以无序“价格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内卷式”竞争,是行业效益下降的重要因素。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认为,产品售后服务保障、企业创新发展需要持续加大投入,而“价格战”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把产业发展带入恶性循环。此后多家主机厂纷纷表态支持“反内卷”,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
具体效果如何?以长三角汽车零部件行业为例,平均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周转天数,从2023年年中的116天,到2024年的122天,再到2025年上半年的121天,反内卷成效初显。从细分产业来看,「汽车电子电气系统」改善最为显著。
而从地区来看,浙江汽车零部件相关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平均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周转天数,相较于去年同期改善最大,其他地区同比反而有所增加。
对此,张翔表示,“浙江付款周期改善比较大,应该跟浙江的商业环境,包括金融政策、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有关,加上浙江的企业管理也比较规范,资金效率比较高,周转周期就改善多一些。”
不过,张翔也坦言,缩短付款周期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企业面对竞争,要把很多资金去做研发、市场营销等。浙江的成效对其他地方来说,只能是学习参考,也不太可能马上就学到,因为各地的产业布局不一样,经营情况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