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刷到过一个网名叫“苏星颜”的外卖小哥。
他经常能做出抓人眼球的爆款内容,前段时间还上过热搜。
8月5日,他发了一条骇人听闻的视频,建议大家避雷“外卖店”的食物。
所谓的“外卖店”,指的是那些只做外卖不做堂食的商家。
按照他的说法,这些店铺由于不用招待堂食客,所以环境非常糟糕。
“冻肉摆在又脏又乱的地上”……
“老板用黑乎乎的手抹料”……
那场面那气味,看了能让人当场呕出隔夜饭。
小苏直言:
“这种餐,我都不好意思往你手里送”。
这条言辞恳切的爆料视频在舆论场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好多网友看了,纷纷痛骂外卖店不干人事。
害怕地表示,自己以后再也不敢点外卖了。
长辈们刷到视频,迫不及待地把它转进家庭群,告诫上班族孩子们:
“别再点外卖了!”
他们坚信,外卖小哥说的只是冰山一角,外卖平台上肯定都是那种又脏又乱的外卖店。
不少网友感慨,外卖已经不安全了。
即便你是月薪三万的高级白领,也无法躲过外卖店的围猎。
就在千万网友长吁短叹的时候,事情反转了。
原来,苏星颜的爆料视频是摆拍的。
外卖没送几单,雷同题材、耸人听闻的短视频倒是拍了一大堆。
同一套文案被好多人用过:
这些“做号党”,通过蹭热点炮制不实消息,进而收割流量牟利。
但他们传递给用户的虚假信息和焦虑情绪,却是难以消除的。
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
直到今天,谣言还在我的各种微信群里传着,反倒是辟谣的帖子几乎一次都没出现。
我知道大家很容易为食品安全问题感到焦虑,可我们在焦虑之前,不妨先看看事实和数据。
首先,长辈们说的“外卖平台上都是外卖店”,这种刻板印象本身就是错误的。
我经常点外卖,个人感觉是,市面上根本没有那么多纯外卖店。
打开外卖APP,很容易就会发现,页面里既有知名的连锁店,又有开在居民区的夫妻小店。就连驻沪办餐厅、牛排馆、日料店,现在都开了外卖业务。
我感觉,餐饮行业的老板们为了多赚钱,基本都会既做堂食,又做外卖;只做外卖不做堂食的商家反而是少数。
一些人硬说:
“外卖作坊泛滥成灾啦”;
“外卖店无处不在啦”……
诸如此类的判断并不靠谱,也不符合公众的生活经验。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
山西电视台的报道显示,全省有59774家外卖商户,纯外卖店只有1393家,占比不到3%。
红餐网的调研更全面,他们直接把目光投向全国,在多个城市对美团外卖上的商家进行走访调研,发现:
外卖专营店在全国餐饮外卖经营商家中占比大约只有 5.78%,而且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平均来看美团平台的情况符合5%左右的水平。
换句话说:出了高线城市,你想找家纯外卖店,那都得踏破铁鞋。
之所以出现这种分布差异,道理很简单——
说白了,外卖专营店主要依托流量存活,而18-45岁的中青年人群是外卖消费的主力军。
只有在人多,尤其是年轻人多的地方,外卖专营店才能开得下去。
一个老板要是跑到个没啥人的24线小县城区开外卖店,那就等于是把钱扔到水里去。
那些地方,人口本来就不多,外卖需求量天然地比不上大城市。
而且他们那里中青年人口基本会外出务工,留在本地的大多是老年人。
比起点外卖,老人们更青睐堂食或者自己做饭。
所以,纯外卖店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根本没有开的必要。
再说下一个问题:
只做外卖的店铺,一定是污水横流、见不得光的小作坊或者“恶心店”吗?
答案是否定的。
你看,这是肯德基的外卖专营店:
面积就20平不到,主打外卖和外带,没有堂食,但路过的人都能看到里面的卫生情况。
这是Shake Shack的外卖专营店:
除了外卖的取餐口,就只有两扇门。从门外可以看到厨房环境,以及店员的烹调情况。
近年来,许多餐饮连锁店也开始与美团合作专做外卖的品牌卫星店。比如太二酸菜鱼、外婆家、海底捞、老乡鸡、全聚德、东来顺等800多个头部餐饮品牌,已经有超过5500家品牌卫星店。
还有一种模式是美团的浣熊食堂,长这样:
这是美团搭建的外卖基础,里面集中了各大品牌的外卖厨房,而且全都安排了明厨亮灶,以“全程可视可追溯”为运营原则。
还有京东,也在自营纯外卖店:
看着也挺清爽的。
所以,并不是说纯外卖店就一定是垃圾店,仍然有许多讲规矩的商家把自己的外卖店打理得干净卫生、井井有条。
也就是说,“外卖店”其实有两个逻辑常识:
第一是纯外卖店的比例,在整个行业占比很低。5%左右的比例,也就是说20家餐饮店里,才有1家。
第二是这5%的纯外卖店,也并非就是“脏乱差”。消费者焦虑的根源在于,外卖不如堂食店铺有那么高的“可见性”。包括现在也有很多大餐饮连锁,也在尝试这种外卖卫星店等新服务模式,这种品牌背书也能抵消一大部分疑虑。
这两年常常看到媒体把只做外卖的商户称作“幽灵外卖”,并且从少数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个例出发,渲染“幽灵外卖无处不在”、“每一家都很脏”。
这种贴标签的做法,妖魔化了外卖专营店,也遮蔽了问题的实质——
一家餐厅是否安全,不在于它有没有堂食,而更取决于它证照是否齐全,厨房环境是否卫生,员工操作是否规范。
事实上,能堂食的店铺也未必一定是安全的。
除非你去吃的店,里面装的是开放式厨房,食客们可以看清食材和厨师的一举一动。
否则,在看不见的地方,天知道会出现多么令人窒息的画面。
说到底,外卖专营这种模式并没有错,错的是那些借外卖店钻食品安全空子的无良商家。
曾经看到过一篇报道,说是外卖专营店已经成为海外餐饮巨头争相追逐的新赛道。
对企业来说,开设纯外卖店能够缩小运营开支,更快地回本,所以汉堡王、肯德基、麦当劳等等大企业都在积极布局这条赛道。
到2030年,外卖专营可能发展成为一个价值1万亿美元的全球产业。
我们国内也一样,美团、京东等等大厂都在努力探索这条赛道,搭建自己的外卖专营体系。
为了为了让大家吃得更放心,美团的浣熊食堂给每家店铺统一提供了明厨亮灶,商家在营业时间内会全过程实时上传直播,实现切配、烹饪、打包、出餐全透明。
美团外卖App里还专门开设了一个板块,叫作“食安日记”。它会记录店内每天餐品加工、成品制作、午间巡检、进货清单等等信息,让餐食的制作流程清晰可查。
我觉得平台方做的这些工作很有意义。
民以食为天,“舌尖上的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不管是下馆子,还是点外卖,都是如此。
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明厨亮灶是保障食品安全最务实,也最有效的办法。
它提高了外卖餐饮“可信度”,以透明来打消疑虑,也注定会让那些沉迷烹调“恶心饭”的无良商家无所遁形。
久而久之,人们对于外卖行业那些负面的刻板印象也会被慢慢改写。
上一篇:李想呼吁已久的“车圈水军谣言”,要终结了? 李想回应理想汽车遭水军 李想谈水军事件后续
下一篇:迷你LABUBU二级市场大降温!都怪泡泡玛特生产太多? 新版迷你labubu开售遭吐槽 迷你Labubu多国销售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