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收割不动中国年轻人了! 当代年轻人还不起信用卡 信用卡收不到
创始人
2025-09-05 07:32:40
0


最新数据,中国宏观杠杆率破300%了,有史以来第一次!

咋回事儿嘞?

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最新数据,2025年二季度,宏观杠杆率上升1.9个百分点,从一季度的298.5%提高至300.4%,这是中国宏观杠杆率首破300%。

这啥概念嘞?

宏观杠杆率是社会总债务余额 ,包括 政府 借的钱 、企业 借的钱 、居民 借的钱,全加起来的总债务, 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它相当于全社会的负债率,是全社会债务负担的重要指标。

300%意味着啥?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假如你家年收入20万,欠了房贷80万、车贷5万、信用卡1万,总共86万,你的“家庭杠杆率”就是430%——得全家4年多不吃不喝才能还清!

国家也是类似逻辑。

对比全球,中国这300.4%算高吗?

那你看其他国家: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 ,2024年德国 宏观杠杆率 202%,日本382.9%,美国256.3% 。

2025年二季度,中国宏观杠杆率300.4%, 还是 处于比较高的水平 。

但一个国家发展起来,杠杆率升高,这是必然路径,不算缺点。

具体来说:

居民部门杠杆率是61.1%,

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是174.0%,

政府部门杠杆率是65.3%。

企业债务是大头,占了一半以上,所以要降杠杆,重点得盯着企业。

咱需要盯的是居民个人,杠杆率61.1%,高不高?

依然横向对比:

美国,2021年三季度末,居民杠杆率为81.1%,2025年大概在75%-80%;

日本 ,2021年三季度末,居民杠杆率为66.8%,现在大概在65%-70%之间;

欧元区差异较大, 2021年三季度末,欧元区居民杠杆率为62.1% ;

发现没?

日本 宏观 杠杆率最高,但他们居民杠杆率比美国和欧元区低一些。

全球都在去杠杆 ! 要么经济放缓,要么高利率压住了借债冲动 ……

而我们,因为低通胀、房地产市场调整,让杠杆率像坐过山车一样。

居民去杠杆渗透到什么程度了?从40000万张消失的信用卡说起——

雨后的初秋,穿着短袖冻傻人,坐在办公室,一上午3个银行电话推销信用卡……

信用卡都难成这样了?

有人从7张卡砍到1张,有人11张卡销了4张,还打算再销2张 ,有人直接停了所有信用卡,不再透支消费……


2024年,中国信用卡市场迎来历史性拐点 。

——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较2023年末减少4000万张,

这是自1985年中国首张信用卡发行以来首次出现的大规模收缩

2025年,更严峻了。

—— 截至2025年一季度,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 卡 总数7.21亿张 。

这也是自2022年三季度数量达到8.07亿张以来 ,连续十个季度负增长

上半年十几家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下滑近2000亿!

—— 根据6家国有大行、8家股份行披露的数据 ,14家上市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合计7.52万亿元,相比年初减少1975.72亿元!

更夸张的是,银行信用卡业务也在“瘦身”。

—— 7月22日,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2025年开年至今已有40家银行信用卡分中心终止营业 ;其中交通银行最多, 终止营业的信用卡分中心数量 高达 34家 。

曾经高速增长的信用卡行业,如今正经历一场深度调整,交易额下降、不良率攀升、银行缩减权益、多家信用卡中心关停!

背后的根源?

无非是消费信心不足,过去加杠杆消费大手大脚,现在过紧日子尽量不消费、不敢花钱,尤其是大额消费减少。

越来越多人开始“戒掉”透支消费、“戒掉”杠杆!

全球都在去杠杆,要么因为经济放缓,要么高利率抑制信贷需求。

而我们呢?我们没有高利率的困扰,这几年利率反倒降了一大截儿。

但摘出来居民杠杆率来看,一直是在降的。

2025年7月,居民和企业贷款需求双双暴跌 ,这是极为罕见的 。

居民部门新增贷款-4893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新低 !

企业新增贷款-2600亿元,近20年新低,且是历年同期唯一负值!

那为啥?

最主要的,房价硬着陆的4年,咱们在被动去杠杆!

中国居民70%的财富都在房子上,居民债务的“大头”、杠杆率的大头,也在房贷上。

但自从2021年9月引发的一连串事件以来,房地产市场已经低迷了整整四年。


2025年上半年,中国居民住房贷款余额37.74万亿元,比2022年高点38.8万亿元 少了1万亿 ;

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居民部门房贷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为44.93%,较历史最高的2019和2020年的54.43%, 下跌了9.5%;

大家都不买房,都不背房贷,已经背了房贷的都在想办法提前还贷,卸下这一大杠杆。

房贷占比降了近10%,按理说,钱从房贷里“解放”出来,消费该爆发了吧?

结果呢?恰恰相反,迎来了“消费大通缩”!

居民不贷款不消费,都在拼命储蓄;企业不贷款不扩张,都在降本增效。

原因不止是房子,还有就业。

——2025年7月,中国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同比大幅增长26.4%。

远超基金收入5%-6%的增速,部分月份甚至“入不敷出”。

这背后,是成千上万家庭正在经历的就业寒冬。

还有收入预期!

工资下降、裁员频发,房贷却是固定的,普通家庭只能压缩其他开支 ; 居民不贷款、不消费,拼命存钱 。

2025年1222万高校毕业生遭遇“最难就业季”,35岁以上白领再就业更是难上加难。

房地产、中介、教培、互联网、制造业等,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裁员降薪潮……

就拿互联网行业来说,2025年上半年裁员超28万,平均薪资比2023年跌19.7%。

普通人只能拼命降自己的杠杆,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知道去杠杆不难,难的是如果去杠杆还要贴钱呢?

比如很现实的问题,很多2017年、2018年之后买的房子,现在如果卖了,成交价比银行贷款余额都低,这要倒贴钱卖or继续扛?

很多人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心理就有了答案,只不过不愿接受罢了。

事实是,楼市在过去的7月、8月,又走入了更深层次的寒冬……

还有更现实的问题,忍痛去杠杆之后呢?卖了之后呢?钱该怎么办?四处围堵、资产荒,又如何破局?

理论大家都知道,要分散配置、要养家庭现金流、要对抗资产荒,要防止我们成为时代洪流中的代价,难的是该如何具体操作?

这不是一两篇文章能讲清楚的,有些也 不能 直接公开说 。

我们专门建了一个圈子,给大家提供了些内部数据和资料,如果你感兴趣,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免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机构预计未来居民“存款搬家”将... 9月5日,指数分化,创业板指拉升涨逾1%,沪指跌0.07%,深成指涨0.42%。热门ETF中,券商E...
84股获券商推荐,公牛集团、比... 南财投研通数据显示,9月4日,券商给予上市公司目标价共45次,按最新收盘价计算,目标价涨幅排名居前的...
“一家独大”一去不返,美团须重... 文丨吕行编辑丨杜海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本文约为3600字)【正经社“科技...
滚动更新丨沪指开盘跌0.11%... (持续更新中……)09:25 A股开盘|三大股指涨跌不一 体育产业板块高开沪指开盘报3761.88点...
体育产业板块高开 体育产业板块... 【体育产业板块高开】华洋赛车涨超23%,金陵体育涨超13%,夜光明、康比特涨超11%,力盛体育、舒华...
追偿50万元!全国首例“性侵认... 9月4日,全国首例“性侵认定工伤”案当事人崔丽丽向记者透露,此前被搁置的停工留薪期待遇等(劳动争议案...
两市融资余额减少97.16亿元... 【两市融资余额减少97.16亿元】截至9月4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11528.7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
上市公司尤需重视 “科技叙事主... 2025.09.05本文字数:1568,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作者 |一财评论员9月2日,中国上市公司协...
女子在医院做微创手术后脑死亡离... 新京报记者 赵露 制作 礼牧周 9月4日,广东佛山陆先生告诉记者,2024年10月,他妻子在佛山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