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连降后触底?华熙生物反击“玻尿酸过气论” 华熙生物业绩下滑原因 华熙生物业绩大幅下滑
创始人
2025-09-04 18:02:32
0

在医美与护肤行业,华熙生物(688363.SH)和巨子生物(2367.HK)既是明星级企业,又是一对“冤家”。自今年那场轰动一时的“成分大战”爆发以来,二者的竞争态势愈发引人关注。

近期两家公司几乎同时发布2025年中期财报,从数据上,华熙生物在业绩表现上远不如巨子生物。

在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毛利润三大财务指标上,华熙生物分别交出了22.61亿元、2.21亿元和16.05亿元的成绩,同比分别下降19.57%、35.38%和23.35%;而巨子生物则分别为31.13亿元、11.82亿元和25.42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20%。

其实,在2024年之前,华熙生物的“成绩”几乎是碾压巨子生物,但自从巨子生物2022年港股上市后,业绩开始大爆发,2022年至2024年营收同比增幅都在50%左右;而华熙生物正好相反,营收增速从2022年开始掉头向下,2023年至2024年甚至连续同比缩水,而且一直持续至今年上半年。

这一“反差”背后,是营销大战的阶段性结果,还是消费者的自然选择?

01“华熙”持续失速“巨子”暗藏风险

对比华熙生物和巨子生物的财报不难看出,这两家公司的主营业务都是护肤品业务,其营收变化也主要由护肤品业务的营收情况决定。

其中,华熙生物的护肤品业务以“润百颜”为首,共四大品牌;巨子生物以“可复美”“可丽金”为主打品牌。

2022 年,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收入46.07 亿元,同比增长 38.8%,占当年总营收比例超70%,其中润百颜全年收入约13.85亿元,夸迪全年收入约13.68亿元。

但2023年、2024年,华熙生物四大护肤品牌收入持续下降,其中2024年只贡献了25.69亿元的收入,相比2022年下滑超过44%,营收更是减少超20亿元。

反观巨子生物,其功能性护肤品以“可复美”为代表,共8个品牌,其收入从2022年的15.6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3亿元,涨幅超过175%。

在2025年上半年,华熙生物和巨子生物在护肤品业务的收入分别是9.12亿元和31.03亿元,华熙生物同比下滑34%,而巨子生物同比增长22.27%。

从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华熙生物和巨子生物在护肤品业务上的业绩可谓“此消彼长”,数据非常直观,竞争也非常惨烈。

而被华熙生物视为竞争对手的巨子生物也并非高枕无忧,显而易见的是,巨子生物的大单品策略很明显,2025年上半年,可复美营收25.42亿元,占总营收比例高达81.7%。

一旦明星单品遇质量、舆情问题,对公司整体的影响也非常大,前期“大嘴博士”测评引发的舆论影响已经发生过一次,足以让巨子生物记忆犹新。

此外,《时代财经》等媒体报道,部分批发商在6·18大促后对巨子生物的产品出现低价甩货,显示渠道端补货意愿下降。

财报同时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巨子生物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约4.6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38.13%。

如此大幅度的增长让市场担忧,其渠道库存积压或回款周期延长,对主要以直销为主的巨子生物而言,库存压力可能意味着下季度收入和现金流承压。

需要指出的是,华熙生物的主力护肤产品,以玻尿酸(又称“透明质酸”)成分为主。华熙生物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研发、生产及销售企业。而巨子生物则主要以重组胶原蛋白成分为主。

华熙和巨子在护肤品市场的竞争结果,也反映出中国功效护肤的“修护赛道”话语权从“玻尿酸补水”转向“重组胶原蛋白+械妆协同”。

而在华熙生物看来,功效护肤“修护赛道”话语权改变的背后推手,就是力挺巨子生物的多家券商。

而随着华熙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燕在今年3月开始下沉管理“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华熙生物护肤品业务),直接接手品牌与传播管理中心,华熙生物也在品牌认知上正式打响“传播战”。

02 华熙VS巨子“大战始末”

赵燕走到“第一战线”后,华熙生物在护肤赛道上直接打出一套“三连击”。

先是今年5月17日,华熙生物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题为《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的文章,直指多家券商为“港股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巨子生物站台。

华熙生物在文中指出,“2022年开始,随着资本市场不断追求新的公司题材,重组胶原蛋白概念被看似幸运地选中了。为了营造比透明质酸产业更大的预期,围绕某重组胶原企业的研报中,出现了大量直接针对中国透明质酸产业的所谓‘对比研究’。”

在公开信中,华熙生物列举了华泰证券、安信证券、国金证券、西部证券在2023年6月份~2024年2月份期间发布的四篇研报内容。

这些报告和点评的结论基本指向“玻尿酸不如重组胶原蛋白”这一观点。

华熙生物在文中直接反驳称,上述观点是误导性“结论”,从国家药监局的批准数量对比来说,没有任何依据说明重组胶原蛋白的安全性高于透明质酸。在国际上的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已经有充足的证据证明透明质酸在炎症控制、癌症控制以及衰老干预中的作用。

在这次发文中,华熙生物通过隐晦方式表达不满,虽未指名道姓,但业内普遍认为矛头指向巨子生物,而巨子生物选择沉默应对。

在直指上述“拉踩测评”后,5月24日,美妆博主“大嘴博士”(郝宇)发布检测报告,称巨子生物明星产品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肌御修护次抛精华”中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0.0177%,远低于标注的0.1%下限,且未检出胶原蛋白核心氨基酸“甘氨酸”,质疑产品“虚假标注”。

此举“惊动”巨子生物在当晚紧急回应,称多批次自检结果显示胶原蛋白含量“均大于0.1%”,并委托第三方复检。

紧随其后,在6月1日,华熙生物公开“站队”大嘴博士,称其关联公司上海柳页医创属华熙生态成员,需“坚定支持”,还称已向各大行业协会、主管部门呈报情况,暗指巨子生物数年前以“拉踩测评”模式贬低玻尿酸,矛盾彻底公开化。

而巨子生物迅速反击,称华熙生物颠倒黑白,恶意指控。

此后双方围绕检测方法、检测机构、产品成分含量等问题持续争论。“大嘴博士”不断发布新检测报告,质疑巨子生物产品;巨子生物则公布多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数据,力证产品真实添加重组胶原蛋白成分。在这场矛盾中,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虽未直接发声,但公司通过官方声明等方式积极参与。

华熙生物甚至把上半年的这些“传播战”写进了财报中,在“重点经营业绩及举措”部分,华熙生物表示:针对行业内不讲科学的言论坚决发声,尤其对“透明质酸过气论”进行坚决反击。

03 华熙失速,全赖巨子生物抢份额?

从“吃瓜群众”的角度看,华熙和巨子的大战,可谓热闹非常。但仔细思量,华熙生物在护肤品市场的业绩失速,仅仅是因为被巨子生物“单点击穿”?

《中国商报》引用美妆行业分析师张梦然分析称,“‘成分党’正在变得理性。随着市场教育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不同成分有不同的适用场景。华熙生物的四大品牌(润百颜、夸迪、BM肌活、米蓓尔)的产品也存在同质化问题,都是主打透明质酸,价格区间也有重叠。”

这对以玻尿酸补水见长的传统心智构成替代与分流。

实际上,华熙生物的失速并非玻尿酸失效,而是“修护叙事+械妆协同”在平台大促中赢得了更高的转化效率。

疫后功效护肤更强调“修护、耐受、见效逻辑”,重组胶原蛋白+医械背书的叙事在平台大促中持续放大,“胶原棒”等爆品主打“强复购+强传播”。

此外,2023年起,华熙生物对功能性护肤进行“收缩与调整”,压投放、控费用,叠加平台流量价格上行与内容电商竞争加剧,营销效率回落,动销与增长承压。

其实,华熙生物的业绩下滑受“内外因”作用明显,内部投放、渠道策略转弯、组织与流程改革的阵痛、价位与品牌资产的集中受损,外部市场需求分化、替代产品增多,而并非“被对手单点击穿”这么简单。

华熙的突围要点不在于再讲一次玻尿酸,而在于重建增长机制:渠道效率、价盘纪律与新品心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售价17999元起,华为再发三... 华为再发新机。9月4日,华为在深圳举行华为mate xTs非凡大师及全场景新品发布会,华为常务董事、...
宫正:期望快牛、急牛不可取 大... 8月29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资本市场研究院举办第一期沙龙,主题为“A股十年新高 耐心资本如何助力稳市场...
大涨5%、总市值2.55万亿!... 9月4日,A股市场骤然降温。全天最大看点之一在于,一边是前期活跃的科技股大面积下挫,另一边是银行股热...
金冠电气:从南阳首家科创板企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五年,是时间的刻度,也是发展的标尺。“十四五”规划纲要擘画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V观财报|云南能投董事张万聪辞... 【V观财报|云南能投董事张万聪辞职】云南能投公告,公司董事会于9月4日收到公司董事张万聪的书面辞职报...
V观财报|3天跌超26%德创环... 【V观财报|3天跌超26%德创环保:未涉及市场热点概念】德创环保公告,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经公...
精彩抢先看 | 价值与投资——... 为更好服务于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强化“投融两端同频共振”,上海证券交易所联合第一财经发起《价值与投...
激增1.7倍!A股8月开户再破... 8月,上证指数创近十年新高,新股民进场再提速。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2025年8月A股新开户265万...
从“痛金”到“老鼠干”,这届年... 出品丨花朵财经观察(FF-Finance)撰文丨学研一种由二次元文化延伸而来的黄金制品正在流行。它的...
华安基金“换帅”徐勇出任董事长... 《金证研》南方资本中心 皓魄/作者 南枝/风控近一年来,权益市场结构性机会涌现,科技、创新药、新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