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天弘(159281)上市首日红盘震荡,截至发稿涨0.3%,盘中实时成交额超2400万元、居深市同标的产品第一。实时换手率7.24%、居同标的产品第一,交投活跃。溢折率0.09%,盘中频现溢价交易。
成分股中,中国有色矿业、农业银行涨超2%,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财险等股涨1%。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基金公告,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天弘(159281)管理费率每年0.5%,托管费率每年0.1%。
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天弘(159281)紧密跟踪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931233)。该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中央企业实际控制的分红水平稳定且股息率较高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港股通范围内股息率较高的央企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从指数成分股行业分布来看,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持仓相对均衡。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指数成分股行业分布涵盖银行、交通运输、非银金融、通信、石油石化高股息优势等。该指数前十大成分股包含中远海控、东方海外国际、中信银行、中国石油股份、中国外运、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神华、建设银行、新华保险、中国联通,前十大成分股累计权重达31%。
此外,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该指数股息率超7%。
复盘指数历史表现,中证指数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9日,过去5年,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全收益指数)年化收益率14.27%,年化波动率22.02%。
消息面上,据证券日报,外资机构密集“扫货”优质潜力港股。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表现亮眼。数据显示,截至9月1日收盘,年内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累计上涨27.70%和29.79%。作为外资机构配置中国优质资产的重要渠道,港股市场吸引大量资金流入。港交所最新数据显示,5月至7月末,长线稳定型外资机构资金累计流入约677亿港元,短线灵活型外资机构资金流入约162亿港元。
据兴业证券研报,央企与红利双重驱动,铸造攻守兼备的投资机遇。2025年供给侧新变化,国资央企带头响应“反内卷”。“反内卷”是2025年最重要的政策主线之一。低利率环境持续,“央企+红利”投资攻守兼备。随着国内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利率下行趋势较为明确,当前10年期国债利率已降至1.65%的历史较低水平,资产荒背景下,红利资产的配置性价比进一步显现。央企一直都是资本市场的分红主力,2024年度A股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分红超过1.5万亿元,占全市场年度累计分红总额的67%。
对于港股市场配置方向上,交银国际指出,海内外流动性宽松周期下,港股有望延续向好势头。行业配置延续“高弹性”+“高股息”哑铃型策略,其中,高股息防御性配置:降息环境下,高息资产相对稀缺价值更加突出,银行、保险、公用事业等板块凭借稳定的分红回报和较强的防御属性,可作为组合配置的压舱石,在市场波动中提供持续的收益贡献。
(本文机构观点来自持牌证券机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亦不代表平台观点,请投资人独立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