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晚间,迈威生物发布公告,重新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发行并上市的申请,并于同日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了本次发行的申请资料。上述公告披露后,9月1日,迈威生物股价大幅上涨,截至午间收盘涨停,股价为57.6元,涨幅20%。自上市以来截至9月1日午间收盘,其股价累计涨幅为65.52%,总市值230.17亿元。
高研发投入下,业绩持续亏损
迈威生物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全产业链布局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肿瘤和年龄相关疾病,如免疫、眼科、骨科等领域。
2022年1月18日,迈威生物成功登陆科创板,资本市场对其寄予厚望。同年3月,迈威生物首款产品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君迈康获批上市,截至目前已有4款商业化产品,分别为今年5月底刚获批上市的1类创新药注射用阿格司亭α(商品名:迈粒生),以及三款生物类似药: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君迈康、地舒单抗(普罗力)的生物类似药迈利舒(60mg)、地舒单抗(安加维)的生物类似药迈卫健(120mg),研发管线中拥有10余款处于临床前、临床或上市阶段的品种。
作为多管线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迈威生物的药物研发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尽管已有4款产品上市,但挣钱速度赶不上烧钱的速度。自2017年公司成立至2025年上半年,迈威生物已累计亏损62.714亿元。其中,2022年-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超36亿元。相比巨额亏损,营收显得杯水车薪,2022年-2025年上半年,累计营收仅有4.57亿元。今年上半年,迈威生物仅实现营收1.01亿元,同比下滑12.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2亿元。
迈威生物表示,如果其未能及时通过计划的融资渠道获得足够资金用于营运支出,将可能有短期的流动性风险,继而影响研发等。迈威生物积极推动H股上市融资,是为提升公司流动性,保证后续产品研发活动的顺利实施。
从产品端来看,迈威生物上市产品中有3款为生物类似药,竞争日趋激烈。其中,2024年君迈康全年发货48821支,同比下降66.61%。对此,迈威生物表示,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市场竞争激烈。自2019年11月我国首款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格乐立获批上市以来,截至今年4月,国内已有包括君迈康在内的7款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博之锐生物、百奥泰、正大天晴的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占较大市场份额,迈威生物的君迈康作为国内较晚上市的同类产品,进入市场时各大终端的产品格局已基本稳定,面临的挑战不小。
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也面临同样局面,迈卫健医院准入进度较慢。对此,迈威生物表示,迈卫健在终端准入方面暂时缺乏竞争优势,公司正积极推进迈卫健在各省份的挂网销售。
上交所关注迈威生物是否存在亏损扩大风险。对此,迈威生物表示,根据公司已上市产品及在研产品上市后销售预测,公司预计未来三年营业收入将逐步增加、净亏损将逐步降低,亏损扩大的风险较低。
重新递表港股IPO
高研发投入往往是创新药企的“标配”。因核心管线临床研究的推进仍需要较大规模的研发资金支持,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迈威生物研发费用分别为7.59亿元、8.36亿元、7.83亿元、3.92亿元。
同时,随着4款产品相继获批上市,迈威生物的营销体系建设也需要资金投入,销售费用的投入也不小。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迈威生物的销售费用分别为7852.66万元、1.43亿元、1.91亿元、1.02亿元。
迈威生物坦言,公司运营资金主要依赖于外部融资,各项借款主要用途为继续投入于创新药品研发、产业化建设及营销体系建设。若经营发展所需开支超过可获得的外部融资,将造成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紧张,进而对公司的产品研发投入、人才引进、团队稳定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2022年,迈威生物科创板上市募资净额33.03亿元,而2022年-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超36亿元,资产负债率快速攀升,从2023年的42.24%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77.54%。迈威生物表示,由于公司尚需对创新药研发和营销体系建设投入较多资金,预计短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将持续为负。
烧钱速度太快,资产负债率攀升,拓宽融资渠道势在必行。迈威生物表示,公司将继续通过多元化的融资布局和较高的杠杆率,以支持持续大规模的研发投入。
今年1月6日,迈威生物曾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据其公告,公司积极推动H股上市融资,是为提升公司流动性,保证后续产品研发活动的顺利实施。
但是,在其赴港上市的关键时期,5月10日迈威生物发布公告,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大涛因涉嫌短线交易,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经查明,2022年1月18日迈威生物上市至2022年7月18日期间,刘大涛作为公司董事、总经理,使用周某证券账户买入“迈威生物”976567股,合计成交约1929.77万元,累计卖出“迈威生物”634265股,合计成交约1388.36万元。刘大涛被给予警告处分,并罚款60万元。
尽管迈威生物在公告中称,本次事项系对刘大涛个人的调查,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但公告披露后的第一个交易日(5月12日),迈威生物股价下跌10.96%,引发了市场对公司内部治理和监管机制的质疑。
随着递交的港股招股说明书失效(已满6个月),迈威生物再次将赴港上市提上日程,于8月29日重新递交上市申请。上述管理层出现的问题,是否会影响迈威生物赴港上市进程尚不得而知。
为进一步优化债务结构,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财务成本,迈威生物还于今年4月21日的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申请注册发行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的议案》,拟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发行规模不超过5亿元(含5亿元)的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将用于偿还有息负债、项目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下一阶段,迈威生物计划以内生经营现金流为核心支撑,通过优化收入结构、盘活存量资金及合理匹配债务期限,逐步化解短期偿债压力。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