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浦发银行联合主办的“2025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浦东隆重举办。会议上,花旗全球宏观和资产配置研究主管德克·威勒(Dirk Willer)通过线上方式参与大会,并就今年下半年全球主要市场的投资观点进行了分享。他围绕股票、债券、信贷、外汇及大宗商品等核心资产类别,深入剖析了市场趋势与投资策略。
在股票市场方面,德克·威勒指出,核心驱动力是人工智能交易的回归——科技板块的表现引领美国市场,成为关键支撑。
同时,他提到美国股市估值虽不便宜,但在市场进入泡沫区域时,估值可能会比预期更易拉伸,且并非所有人都已做多美国股票——此前多数投资者更偏好美国以外的市场(如欧洲、新兴市场),这意味着后续仍有资金流入美国股市的空间。
对于分散投资,德克·威勒认为欧洲是优质选择。一方面,欧洲商业周期已出现转向;另一方面,欧洲投资者是美国股票的最大持有者,若其选择分散投资、将资金汇回本土,有望提振欧洲股市。此外,花旗驻伦敦策略师近期上调了中国股票评级,原因之一是中国是全球少数拥有规模化AI资产的市场。
对于政府债券,德克·威勒持中性态度,他认为市场正受到两种力量的拉扯:一方面,美联储有望在9月启动降息——修订后的最近三次就业市场趋势表现不佳,且通胀前景不足以阻碍此次降息(需通胀数据达到0.4~0.5左右才可能使降息落空);另一方面,美国国债的期限溢价仍需上升。
“基于对全球安全资产供需的详细评估,考虑到未来10年美国财政赤字规模较大的供应前景,美国国债期限溢价应比当前高出约50个基点。”因此,他倾向于对美国国债采取“陡峭化交易”策略——前端受益于美联储政策重新定价,后端则因期限溢价压力承压。
在新兴市场债券方面,德克·威勒持乐观态度并选择超配。他指出,当美元走弱且美国国债曲线前端未出现剧烈波动时,新兴市场债券的久期表现通常较好,尤其看好墨西哥、巴西和南非等市场。而对于日本国债(JGBs),由于日本央行是当前全球唯一仍在加息的央行,加息通常会导致债券表现不佳,因此花旗选择低配。
关于外汇市场,德克·威勒提出美元正面临结构性与周期性的双重看跌压力,且当前两者趋势一致。
从周期性角度,考虑到美联储暂停加息的时间较长,其首次降息(预计9月)通常会引发美元走弱。因此,德克·威勒判断,美元在年底前大概率持续走弱,且不仅针对欧元,新兴市场的高息货币(如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土耳其等国货币)也值得关注——这些货币的套息交易因子有望在今年底前发挥作用。
在大宗商品领域,德克·威勒表示花旗当前对所有大宗商品持中性态度,但仍坚持“逢低买入”策略。他强调黄金的结构性看涨逻辑依然成立:“各国央行正将储备资产从美元分散配置,而黄金是少数能有效实现分散、且无需过多配置其他可能承压的法定货币的优质选择。”不过,短期来看,若投资者看好股票,黄金未必跑赢市场,因黄金的“保险属性”在此时往往不被投资者青睐。
与之相对,花旗选择做多白银。德克·威勒解释,当美国期限溢价上升、股市上涨且美国国债曲线前端走低时,白银通常表现良好,当前市场环境正符合这一条件。
最后,德克·威勒总结道,花旗对全球股票市场的持续机会持积极态度,尤其看好美国市场因其AI领域的高敞口;对美国债券更趋谨慎,因期限溢价需上升,同时更青睐新兴市场债券;并仍维持看跌美元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