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正成为商汤科技(0020.HK)业绩的压舱石与增长引擎。8月28日晚间,商汤集团发布了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23.58亿元,同比增长35.6% ;经调整亏损净额为11.62亿元,同比大幅收窄50.0% 。
业绩改善的核心,源于生成式AI业务的强劲增长。报告期内,该业务板块收入达到18.16亿元,同比增幅达72.7%,在集团总收入中的占比已攀升至77.0%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商汤在去年底正式确立并推行的“1+X”战略重组,正重塑着公司的业务版图与收入结构。
生成式AI成主要引擎,收入占比升至77%
在人工智能行业由“试点验证”加速迈向“规模落地”的背景下,商汤的生成式AI业务增速较快 。报告期内,该业务收入达18.16亿元,同比增长72.7%,成为拉动公司整体业绩回暖的主要引擎 。
这一增长得益于商汤“算力基础设施-大模型研发-大模型应用”的三位一体战略布局已形成商业飞轮 。
在基础设施层面,截至今年8月,“商汤大装置”(SenseCore)的总算力规模增至约2.5万PetaFLOPS 。同时,公司在国产芯片异构混调上取得进展,实现了约5000卡规模的月级稳定运行 。
在模型层面,“日日新”多模态大模型的能力持续迭代。财报称,其7月发布的日日新V6.5版本,在强推理能力上已能比肩Gemini 1.5 Pro、Claude 3 Sonnet等国际前沿模型 。
在应用层面,商汤围绕“生产力工具”和“交互工具”两大场景渗透 。面向企业用户的“小浣熊”(Raccoon)产品家族,用户数已突破300万,每日处理数据分析Tokens数约100亿 。
其中,金融版服务于招商银行、海通证券等机构;教育版覆盖超过500家院校;政务版则与麒麟软件等合作。面向C端用户的“咔皮”系列产品用户数已破千万,DAU年内增长400% 。
“1+X”战略重塑版图,传统业务盈利能力仍迎挑战
在生成式AI业务高歌猛进的同时,商汤的“1+X”战略重塑也带来了业务结构的调整与阵痛。
根据新战略,公司将业务划分为代表核心的“1”(生成式AI与视觉AI)和代表创新孵化的“X”(智能驾驶“绝影”、智慧医疗“善萃”、家用机器人“元萝卜”、智慧零售“善惠”) 。
作为曾经的业务支柱,视觉AI板块正经历调整期。报告期内,该板块收入为4.36亿元,同比下降14.8% 。公司在财报中解释,这主要是因为与东北亚一位大客户的合作模式在重大研发项目完成后,大部分转为维护服务所致 。不过,财报同时指出,视觉AI业务在战略聚焦与组织精简后,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得到显著改善 。
X创新业务作为集团的孵化器,其市场化逻辑正在得到验证,但对当前收入的贡献尚有限。该板块上半年收入为1.07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1.77亿元有所减少。
公司表示,收入减少主要由智能驾驶“绝影”业务导致,并指出随着生态公司融资与治理变动,该板块构成将动态调整,未来同比数据的比较意义降低 。
尽管整体亏损大幅收窄,但公司的盈利能力依然面临挑战。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毛利率为38.5%,较去年同期的44.1%有所下滑 。公司将此归因于客户需求增加带来的硬件及AIDC运营相关成本的随之增加 。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严兆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