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吴静 卢志坤 北京报道
8月26日,融创中国(01918.HK)发布中期业绩公告。报告期内,该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28.1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4.4%。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上半年,融创中国在化债、交付、项目盘活销售等领域均有突破。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有息负债已降至2548.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26.1亿元,资本结构保持稳定。
有息负债减少
据了解,自出险之后,融创中国已采取多项举措“自救”,工作重心也转向化债和全力保交付、保基本运营。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60家出险房企公布了债务重组和破产重整的进展,解决债务问题成为企业“走出来”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在化债方面,2024年,融创中国完成总规模154亿元的境内债重组,也是行业首家完成境内公司债整体重组的房企,其提供了现金要约收购、股票经济收益权兑付、以资抵债、留债展期四大选项。目前,该重组方案已进入落地执行阶段,预计将为融创削减近70%的境内公开债。
而在境外债上,2023年11月,为化解90.48亿美元的债务,融创中国给出“债转股+发行新票据”的方式,以时间换空间。今年,面对新一轮债务清算,融创中国于8月下旬公布了境外债重组的实施细则,转而采用全额债权转股权方式。
业内认为,借助强制可换股债券,融创中国不仅能够避免资金和资源占用,还能通过高价转换稀释现有股权,降低负债率。目前,约75%的持有人已加入重组支持协议。
过去3年多时间,融创中国持续推进化债、降杠杆,有息负债逐年下降。财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融创中国有息负债为2548.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26.1亿元,较去年年底减少约48.5亿元。
“2025年新公布的房企境外、境内债重组方案,基本都借鉴了融创模板。”一位不愿具名的证券分析师表示。
经营持续恢复中
随着行业集中交付高峰期过去,房企交付量自高位自然回落。数据显示,上半年55家房地产企业累计交付房屋超过50万套,企业交付量普遍下滑,多家房企交付量下降超50%。
据悉,今年是融创中国保交付的关键年份,计划冲刺超5万套交付,在年底基本完成保交付工作。
今年上半年,融创中国共完成1.49万套房源交付。2022~2024年,累计交付达66.8万套,连续两年总交付量进入行业前三。三年多来累计交付量已达68.3万套。
“明年起交付的项目,基本是2022年后销售的新房,由于严格执行了预售资金封闭式管理,品质交付是有保障的。”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率先完成保交付的企业,对稳定、提振市场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融创中国表示,保交付战役收官后,集团将正式回归项目开发—销售—交付的正循环模式。
截至今年上半年,融创中国连同其合联营公司的总土地储备面积约1.24亿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面积约8624万平方米;未售土储货值约1.14万亿元,其中一、二线城市占比约七成。
记者了解到,上半年,房地产销售端持续承压,不过市场分化之下,高端改善型产品获得热销。
在此背景下,融创中国上半年实现合同销售金额235.5亿元,于行业销售榜单中位列民企第三。其位于北京、上海两地的壹号院项目成为城市典型热销项目,尤其上海壹号院累计销售额突破220亿元,目前稳居全国单盘销售冠军。
据悉,融创中国今年预计将有上海壹号院及上海外滩壹号院风貌别墅,以及天津梅江壹号院二期低密洋房,武汉桃花源合院与联排别墅等高端改善型项目推新。
值得注意的是,融创物管、文旅业务板块也在持续恢复中,上半年合计收入超56亿元,占比提升至28.3%。
其中,融创服务上半年收入35.5亿元,归母净利润1.2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可用资金达30.4亿元;在管规模达2.9亿平方米;上半年,市场拓展实现单年签约额约1.8亿元,同比增长约8%。
(编辑:卢志坤 审核:童海华 校对:张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