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傍晚,中国平安公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多个关键数据有升有降,显示了一定的韧性。
今年上半年,平安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777.32亿元,同比增长3.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0.47亿元,同比下降8.8%。上半年营业收入5000.7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9,439.52亿元,较年初增长1.7%。营运ROE为7.5%,下降0.4个百分点。
平安方面表示,现金分红水平稳定增长,将向股东派发中期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0.95元,同比增长2.2%。
聚焦细分板块看,2025年上半年,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9.8%,新业务价值率(按标准保费)同比上升9.0个百分点;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0%,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1.6%;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68.6%。
财产险方面,上半年平安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718.57亿元,同比增长7.1%;保险服务收入1,656.61 亿元,同比增长2.3%;整体综合成本率95.2%,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其中,车险综合成本率95.5%,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优于市场平均水平。
银行板块,上半年平安银行继续承压,净利润248.70亿元,降幅有所收窄;不良贷款率1.05%,拨备覆盖率238.48%。
保险资金投资方面,2025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3.1%,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近10年平均净投资收益率5.0%;近10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5.1%。
“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双轮驱动战略也刷新数据。半年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个人客户数近2.47亿,较2024年6月末增长4.6%;客均持有合同2.94个,较2024年6月末增长0.3%;2025年上半年,客均营运利润247.32元,同比增长0.6%。2025年上半年,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近七成。
在支持实体、服务绿色发展等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平安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累计投入近10.80万亿元;保险资金绿色投资规模1,444.82亿元;绿色贷款余额2,517.46亿元;提供乡村产业帮扶资金328.09 亿元。
马明哲(资料图片)
“2025年,也是平安成立37年来危机感最强、战略推进最深入、服务升级力度最大的一年。”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半年报的致辞中表示。
南都湾财社记者看到,人工智能、数智创新、科技驱动、大数据等成为半年报致辞中的高频词。
今年上半年,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但中短期仍面临内需不足等诸多挑战。
面对挑战和危机,马明哲也提出新的思考。
如何在更高的起点上,为社会民生提供更好的金融、医疗、养老服务,马明哲抛出的答案是,“夯实AI技术底座,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突破传统金融、医养服务“时间、空间、成本、效率”限制,进一步优化金融、医疗、养老资源配置,从而实现从“小众低频服务”到“大众普惠服务”的跃迁。
那么,平安的人工智能“家底”如何?按照半年报披露的数据,目前其数据库沉淀30万亿字节数据,覆盖近2.47亿个人客户,积累超3.2万亿高质量文本语料,31万小时带标注的语音语料,超75亿图片语料。2025年上半年,平安大模型调用次数达8.18亿,多元场景应用数超650个。
实际上,2025年正是AI技术加速突破、生态应用纵深发展的一年。如何主动拥抱挑战和机遇,马明哲认为,当前金融保险业正面临产品同质化、存量竞争加剧的挑战,金融、医疗和养老三大行业普遍面临着消费者需求日益增长与供给不足、标准缺失、服务参差不齐等结构性矛盾。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不容错过的机遇。科技发展,正在逐步改良甚至完全重塑传统金融的经营模式,“服务差异化”成为转型升级的关键。
在马明哲看来,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的科技变革如火如荼,“可以大胆运用科技进步之力,赋予金融新的使命,探索创新边界。”他如是强调。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