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5
本文字数:2087,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作者 |第一财经 林志吟
2018年药品集采政策推行后,很多依赖仿制药收入的传统药企,利润在一夜之间锐减。面对这种形势,企业们纷纷吹响向创新药企转型号角。
现如今,药企的转型初见成效。近日,多家药企公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创新药已撑起了公司一半以上的收入。
创新药成业绩增长点
恒瑞医药(600276.SH、01276.HK)公布的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7.62亿元,同比增长15.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5亿元,同比增长29.67%。
虽然恒瑞医药纳入集采的仿制药销售收入仍略有下滑,但创新药业务销售增加以及取得的对外授权收入,带动了公司整体业绩增长。
2025年上半年,恒瑞医药创新药销售及许可收入95.61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60.66%,其中创新药销售收入达到75.70亿元。
2018年以来,国家层面推动的药品集采,意在挤掉仿制药虚高的价格,降低患者用药负担。
也是从2018年起,恒瑞医药的仿制药业务开始有品种涉及集采,这导致公司仿制药收入承压。2021年、2022年,是公司发展的阵痛期,业绩连续处于下滑状态。直到2023年一季度起,受益于创新药销售增加,以及对外授权带来的收入,公司业绩止跌回升。
与恒瑞医药一样,翰森制药(03692.HK)也是从江苏连云港起家的药企,这些年也在向创新药企转型。
翰森制药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创新药与合作产品销售收入约61.45亿元,同比增长22.1%,占公司总收入比例约82.7%,已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可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2025年上半年,翰森制药实现收入74.34亿元,同比增长14.3%;净利润31.35亿元,同比增长15%。
远大医药(00512.HK)公布的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取得约61.1亿港元收入的历史新高,其中创新和壁垒产品收入占比约51%,同比提升近15个百分点,若剔除集采及汇率影响,公司收入同比增长约13%;期内公司净利润录得约11.7亿港元。
先声药业(02096.HK)公布的半年报亦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1%至35.8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6.51亿元,同比增长21.1%,这也得益于创新药收入增加,公司已上市创新药数量达十款,创新药收入27.76亿元,同比增长26%;创新药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首次超过3/4,达77.4%。
国际化有待突围
这些年,不少药企们都在加大研发投入。
2025年上半年,恒瑞医药研发投入38.71亿元(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32.28亿元)。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480亿元。
截至2025年半年报,恒瑞医药有10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400余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
先声药业的半年报显示,公司当期研发投入率28.7%,过去十年间累计研发投入超百亿元,建成涵盖全球布局的创新药研发管线超60个。
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创新药产品收入占公司收入比例44.4%,虽然占比还未过半,但公司也在通过并购的方式加码创新药业务。
2025年7月,中国生物制药宣布以5亿美元的净对价,全资收购上海创新药企礼新医药。中国生物制药表示,此次收购将显著增强公司在肿瘤创新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公司将充分发挥临床、生产、商业化等平台优势,加速礼新医药的创新资产转化。
传统药企向创新药企转型,既源于集采政策的倒逼,也有赖于国内医药创新环境崛起的推动。回顾中国的创新药产业,2018年被视作肿瘤免疫元年,从这一年开始有国产单抗药物PD-1获批上市,由此拉开了国产创新药销售序幕。这些年,有大批国产创新药企相继获批在中国上市。
不过从目前看,前述药企的创新药销售收入,主要源于国内市场,多数企业的创新药主要局限在国内市场销售。
Insight数据库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销售前100名药物榜单中,终于出现国产药企身影,但只有一款,即百济神州的BTK抑制剂泽布替尼,2024年收入达到26.44亿美元,百济神州也并非从传统药企转型而来。
全球销售前100名药物,年销售额都在17 亿美元量级以上,这些药物的收入也来源于全球多个市场上市销售。
近年来,国产药企们纷纷提出要开拓国际市场,但现阶段的出海,更多是通过对外授权的方式借船出海。国产药企通过自建销售团队,在海外销售创新药,仍然还处于起步阶段。
截至目前,恒瑞医药已累计达成15笔对外授权合作。
恒瑞医药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并重,在内生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国际合作。公司以全球化的视野积极探索与跨国制药企业、创新型初创公司、创新投资基金、区域性领先药企等多元化伙伴的交流合作,寻求与全球领先医药企业的合作机会,实现研发成果的快速转化,借助国际领先的合作伙伴覆盖海外市场,加速融入全球药物创新网络,最终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
先声药业表示,随着公司多款在研新药中美临床双报成功,公司正在加速全球化布局,目前公司已累计实现3项自研出海,对外授权有望成为公司可持续增长来源。
远大医药方面亦表示,公司创新产品驱动增长的逻辑已逐渐清晰,在此基础上,公司正持续推进创新出海打造“第二增长极”。
微信编辑| 格蕾丝
第一财经持续追踪财经热点。若您掌握公司动态、行业趋势、金融事件等有价值的线索,欢迎提供。专用邮箱:bianjibu@yicai.com
(注:我们会对线索进行核实。您的隐私将严格保密。)
上一篇:光大保德信:高管变动频繁总经理离职 打造权益投资核心竞争力或遭遇“困局” 光大保德信现状 光大保德信基金董事长
下一篇:曾觊觎A股主板IPO多时,志达精密欲“屈尊”北交所上市遭拒! 曾觊觎A股主板IPO多时,志达精密欲“屈尊”北交所上市遭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