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云帆
A+H两地上市成为A股公司的“风潮”,就连极少向香港资本市场探索的国内化工行业,也开启了向H股的探索。
近日,滨化股份(601678.SH)发布公告,为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提升公司的国际品牌形象及综合竞争实力,公司目前正在筹划境外发行股份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事项。
去年10月,滨化股份才终止一轮总额约14亿元人民币的定增计划。
该计划目标在于公司烧碱和环氧丙烷(PO)产能升级改造,但从2022年年末启动直至2024年11月完全终止,该项目多次调整搁置,直至行业和融资环境发生较大改变而不了了之。从此次H股IPO计划来看,此次滨化股份港股融资大概率是此前未成行定增计划的替代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较长时间中,港股广义化工板块只有中国石化,中国神华等能源炼化或能源事业央国企实现了A+H股上市,而基础化工行业至今尚未有A+H先例。
对此,有投资界人士告诉记者,港股偏好拥有稳定股息的企业,对周期性较强的化工行业偏好度有限,因此过去化工行业较少前往港股募资。
但随着天齐锂业,天赐材料甚至宁德时代等有色原料化工及下游制造业在港股率先探路,就连基础化工行业也开始关注港股市场的融资便捷性。
另一方面,对于处于周期磨底阶段全球化工行业来说,大量企业处于加大资本开支并淘汰自身落后产能的关键节点。包括滨化股份在内,也寄希望通过港股IPO为公司资本开支“补血”,并在这波全球化工洗牌中幸存。
氯碱龙头融资不畅
公开资料显示,滨化股份是国内头部氯碱化工企业之一,主营烧碱和环氧丙烷(PO)产品。
其中烧碱产品应用于金属(特别是氧化铝)加工,日化、纺织、食品与医药等领域;环氧丙烷则主要为生产聚醚、聚氨酯的原料,后者在家具家电,汽车,建筑,制造业等领域有所应用。其他环氧丙烷应用则包括新能源电池正极辅料等。
从产能情况来看,滨化股份目前拥有烧碱产能61万吨/年,其中粒碱、食品级烧碱国内市占率排名第一;环氧丙烷产能51万吨/年,在国内亦处于领先状态。
从终端产品的应用来看,基础化工行业受全球经济景气相关度极高。但由于近年全球经济处于周期下沿,全球化工行业普遍面临盈利困境。
滨化股份亦不例外。
财报显示,2024财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2.28亿元,同比增长40%;但归母净利润仅为2.19亿元,同比下降42.77%。其中公司毛利率下降近10%。
滨化股份的现金流情况亦不甚理想。
滨化股份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6亿元,较上年减少4.45亿元,而化工企业现金流一般应远高于利润(考虑装置折旧成本);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7.62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04亿元,其主要通过银行借款获得。
从费用来看,滨化股份当下面临较高的融资成本,财务费用为2.87亿元,较上年增加1.45亿元,增长102.33%,主要原因是本期新增借款导致利息支出增加。
而公司融资成本之所以逐年上升,主要系再融资通道不畅,直接融资比重偏低导致。
从公司近期融资历程来看,2022年9月开始,滨化股份A股启动新一轮融资,目标在于为迭代PDH、PO/MTBE综合装置募集资本开支弹药。
然而彼时开始全球经济环境剧烈波动,A股融资环境,再融资政策也多番订正。
2023年时,滨化股份初步计划募集再融资资金达到20亿元;2024年,公司进一步调整再融资计划至募资14亿,但最终仍因融资环境和行业变化选择终止。
产能升级亟需补血
化工企业之经营,无非聚焦“提价”与“控本”。为应对全球化工行业产能不平衡导致的产品价格偏低,包括滨化股份在内,中国化工企业普遍采取逆势布局的策略,目标则是积极控制产能单位成本。
从产业逻辑来看,一方面,背靠国内市场容量和国产化趋势,中国化工企业获得了大量国内存量市场份额。而另一方面,通过产能精细化,一体化升级,化工企业新增产能成本优势逐步突现,并迫使全球落后产能逐渐离开市场。
近年,滨化股份主要通过“氯醇法环氧丙烷钙法皂化工艺”以及PDH(丙烷脱氢)装置,在降耗生产环氧丙烷的基础上,同时产出用于调油的抗爆剂MTBE(甲基叔丁基醚),增加公司环氧丙烷单位经济价值;同时,依托氯碱化工副产品和迁移应用,切入新能源行业的氢氟酸和六氟磷酸锂领域。
另一方面,从目前行业趋势来看,滨化股份的布局迎合了副产品有效利用和节能减排的产能成本集约潮流。
但是,逆市布局和“卷成本”的并非滨化股份一家,其所在行业或仍然存在短期市场产能过剩和短期需求不景气而带来的毛利率偏低的问题。
永安期货近期研报指出,2025年上半年烧碱现货价格呈前高后低走势,2024年四季度魏桥部分产线置换投产备碱及上游秋检使得烧碱发生一轮供需错配行情,价格大幅上涨。而伴随铝厂再库存阶段性结束及年底上游季节性主动去库,碱价再度跌至成本附近。同时,由于今年耗氯下游需求偏弱,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PVC、甚至氧化铝等利润持续亏损,因此氯价中枢有所下移,这也影响到后续烧碱综合成本的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滨化股份曾于2020年发行可转债募资23.96亿元,用于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一期)项目。但随后财报显示该项目达产的营收规模和利润水平均不及可行性报告预期。
对此,滨化股份解释,其未实现预期承诺效益的原因系装置110千伏高压供电线路未按期铺设完成;以及北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的滨华新材料园区至滨州港输气管廊尚未建设完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