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批量洗稿、8天拍3部,我还要不要干短剧了? ai批量处理画布 ai批量洗图
创始人
2025-07-29 22:52:42
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短剧黑马,作者:短剧黑马,原文标题:《“AI批量洗稿、8天拍3部,我非常认真地在想,要不要干短剧了” | 调查》,题图来自:AI生成

“偶成,你和短剧行业人交流的时候,我能和你一起见见吗?我其实在想要不要干短剧了。”上周五,我在广州出差见短剧从业者的时候,宇航给我发微信说道。

一年前,宇航从上海的电影制作公司离职后,拿到了广州X创公司的offer,做海外短剧的业务。他本想看看能不能在职场谋得更好的发展。但是经过一年多的职场历练后,他正在考虑要不要转行,离开短剧行业。

离职,被裁员,正在仲裁,耗在打官司的路上,投资短剧血本无归……这是我这半年和短剧从业者交流时听到的最多的事情。

短剧行业转型的背后,是大批公司倒闭,大批从业者离职,大批短剧创业者正在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看到了宇航发的消息后,我和他这样说道:选择做什么工作,要看你喜不喜欢,工作的未来如何,工资如何。也是在看你,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同行,你喜不喜欢现在的行业风气。

从2021年诞生以来,短剧用5年的时间,走过了中国市场化电影23年的规模,年规模做到了600亿。与此相伴的,则是短剧行业的快速迭代。

从小程序投流短剧到免费短剧的背后,是一批投流手的失业转行;

从男频战神短剧的流行,再到女频短剧频频成为10亿爆款的背后,是很多编剧的焦虑和再次学习;

从短剧的多数平台、制作方集中在杭州,再到很多短剧公司都在北京设立办公点,这背后是杭州广州等短剧公司的批量倒闭、裁员,还有新公司的招人,公司新业务的探索发展。

短剧的商业模式、内容类型、工作种类、发展逻辑,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短剧黑马在两天的时间里,集中和多位从业者进行了深度交流,试图解答宇航的疑问,短剧行业还有没有发展机会,短剧行业值得做下去吗?以下是从业者们的真实经历。

“我现在的短剧工作,白天赚钱晚上不安”

短剧编剧,张晓健,男,34岁

我从未想过我能做短剧编剧。我现在能写短剧剧本,不知道该说是幸运,还是无奈。

我之前是在北京的媒体公司做稿子的。就是天天跑电影首映礼,剧集观影会的那种。看主创们又跳了啥手势舞,说了啥有梗的话,及时做成短视频全网分发,网感很好。但是现在电影活动少了,车马费拿不到多少,算上工资还不一定够生活费的,我咬咬牙,就辞职来杭州找短剧公司的活了。


来杭州这家短剧公司面试的时候,老板说公司掌握了AI核心科技,希望可以培养高智能的短剧人才,为以后做B端产品,融资上市做准备。我听着很有发展前途啊。工资也没有争取就进来了。

入行了才知道,老板原来是用AI洗稿爆款剧本,再让我找热点的社会事件融到剧本里,有网感的流行语加进去,改成短剧剧本。


这算创作吗?但是核心的灵感也不是我的,故事的策划多是对照着爆款做的。

这算抄袭吗?但我们的台词、拍摄手法与原剧本均不同,再加上改了剧名,几乎没有被追责的风险。退一步说,即便被起诉,对方胜诉概率也极低。

后来和同事聊的时候我才知道,公司老板以前是做海外陪聊的。前几年钓鱼执法太严,抓人抓得紧。老板想改行赚钱,就想到了短剧。杭州这边经商的环境好,而且流动的资金多。有些民间资本会集资买理财产品,做短剧想找投资的话还是比较容易的。

去年上半年,老板开始做短剧,主打一个短平快,路子简单且可复制。

一个路数是找到现在市面上流行的爆款,找编剧洗稿,直接出10个剧本,再找制作公司在郑州批量拍摄,成本8万元左右就能拍出一部短剧。之后再从小程序投流,端原生分发,二轮卖到拼多多、百度等。10部短剧中能跑出来两三个爆款就是赚钱的。一个类型的短剧做成爆款后,再批量复制。


另一个路数则是直接抄爆款。有些爆款IP的剧不愿意授权,就直接翻拍。就算后面被告,该赚钱的钱也赚了。一个官司动辄一两年,输了也就赔上20万元,算下来公司还是赚的。

我现在在公司的KPI是一个月三部剧本,一个剧本保底1万元,再加项目提成。在杭州能有这个收入,我已经知足了,但我也时常觉得很不安。毕竟我当年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学的时候,老师说的是要尊重原创,做出来有意义的作品。

我现在做的工作,我都不好意思和朋友说,晚上回家的时候夜深人静,我也经常会想自己现在做的事情对不对。但是人总是要赚钱吃饭的,行业如此,我也是没办法啊。


“拍戏还是要跟着平台走”

短剧创业者,李红燕,39岁

我最早是在北京做电影的,疫情之后电影项目的制作、宣传费用都太高了,越来越难做。压倒我的最后一个项目,是请了一线女演员演的东北伤感文学IP文艺片,都定档路演了,又因为男配角曾经的吸毒传闻被强行下架了。同时间在进行的网络电影、剧集,几乎都需要和平台打交道,看平台给不给项目。自己能决定的太少了。

所以短剧出来后,我就很开心,终于遇到了可以让用户C端付费的产品了。投资也不高,体量还轻。

我原本在北京待了快十年。因为做短剧,2023年下半年的时候,我直接把公司开到了西安。刚做短剧的时候题材审查没有那么严,画面也是,反正都是私域投流。我前期拍了两部大尺度的剧都赚钱了。后来我们就开始做女频剧,品质上来了,端原生的账号也做起来了。

2024年,我们公司凭借一部部短剧在行业里有了些名气。剧的版权在自己手里,端原生和投流一起做。但从今年开始,短剧制作方的自由度越来越低,最近我真的觉得,短剧内容未来的发展不好说啊。

今年最大的变化是平台主导短剧的话语权,行业的发展。比如红果、河马、阅文、优爱腾芒等。平台来判断这部剧爆不爆,没有其他的标准,用户越多的短剧平台,声量就更大。不像以前,以投流数据为准。免费短剧第二名河马月活4000多万,和第一名红果的2个亿月活差太多。平台们决定给制作方分多少钱,制作方要是不把版权给平台,分账系数就很低。

本来我们想着自己端原生做得不错,有点自留地。上半年有些剧在端原生的充值能到百万以上,自从红果和抖音短剧合并后,端原生的发展很不稳定。而且端原生的抽成变高了,之前是抽10%左右,现在变成30%左右了。

我有一个朋友上半年凭着端原生账号,也能养活个20多人的团队。最近端原生又在卡独家版权,又在减少推流,太难做了。他在探索AI漫剧这块,真人剧也不怎么做了。

去年,平台们为了争夺资源,扩充版权库,给制作方的资源还比较宽松,钱也不少。

但是今年,平台用户多了,内容库的剧也多了。在字节内部,红果今年的业绩是遥遥领先的,增速非常快;阅文也是频出爆款;河马也在快速发展。现在平台的主动权更多,日益垄断。有些平台会推出一些条款,要求制片人必须怎么做,制作方必须出精品剧。


我们一开始也想着主要做端原生和小程序发行,但是发现量确实不足。


像是我们上半年买番茄IP改编了一部短剧,一开始没在短剧平台上首发,上的小程序。但是,同样由该IP改编的短剧,在红果的播放量过亿。这让我们不得不改变策略,毕竟红果的用户更多。

想想也是,现在好多版权方都把自己的剧直接打包卖给平台了,我们作为一家小的制作方,更是要跟着市场的发展走。以后平台对制作方的需求减少了,制作方会更被动,说把你换掉就换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没有人能一直赚钱,能跟着行业发展赚一时的钱就很不错了。

“没尝试过短剧,我也不后悔”

短剧创业者、制片人,张虎,39岁

之前我在厦门经营着一家影视剧公司,承接当地政府的一些宣传片的工作。疫情之后,政府预算削减得厉害,活也少了很多。加上短剧行业兴起的新闻不断变多,想尝试着做短剧。

去年6月的时候,去上海、杭州、西安跑了一圈,发现行业门槛已经很高了。政府也没有钱了,自己做的话,可能投入几百万都不见水花,学费太贵了,就没有接着做短剧了。

与其他创业者不同的是,我对短剧的尝试,仅仅停留在了解方面。那时候去北京、上海见了一圈朋友,问他们短剧好做不,一半以上的人和我说不好干,在亏钱。

有个朋友自己出30万元给平台拍了剧,版权没有,倒贴宣发费,一分钱没分到。后来打官司这位朋友还输了,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我没尝试过短剧,但也不后悔,起码没有亏钱,也没有遇到啥糟心的事情。


“我也想做精品,但是市场不允许啊”

短剧制片人,白宇宙,男,45岁

我们公司在横店,团队有15个人左右,主要是制片、导演岗位,承接版权方的项目。之前老板还挺卷的,还让我去联系媒体说多发发稿,做厂牌,和平台谈的时候多点话语权。经过这半年的市场变化,老板已经基本认清自己的身份了,其实我们只是个能做低成本短剧的小公司。

在合作方的选择上,我们现在基本是和红果合作。

我们之前也想过和优酷、腾讯、百度合作,还有给小红书做定制剧。但是这些平台一个是流量的水位低,剧上去之后很难成爆款,像百度,一部剧的最高点赞才2000左右。还有流程太慢了。它们内部的体系太复杂了,走流程的时候很慢,还可能会有内部的派系斗争,比如买剧的时候互相争抢客户,抢业绩这种。

而且他们多是上市公司,要财报好看,要有品牌效应,上剧的速度上没办法和短剧公司比,结账也很慢。某东过年时的项目,现在还拖着尾款呢。不过我们答应后续再给他们的剧也没给了,算默认分手吧。

如果现在和红果合作想拿高分成的话,需要拉新数据好,才能破圈。那就需要做精品短剧。但是精品短剧太不好做了。

现在有些制作方没认清自己位置,自己承制的剧爆了,就觉得自己厉害了。其实主要是沾了剧本的光,没有内容能力。当然,也不是说有了编剧就有内容能力了,你还需要能把编剧培养出来。管理者要懂内容,这才是真正的内容能力。

我们公司的核心是导演和制片,编剧多是编辑出身,更多的工作是改小说,更多的是依赖IP好不好,赚的就是些苦力活的钱。我们不想糊弄着拍,利润率很低,有些海外的项目直接走版权方的账单,我们只赚8%的利润,没有走批量拍摄的路子。

像河南的X新短剧公司,他们上半年的制作方式是8+3,就是8天套拍3部短剧。这样的短剧质量,我们很难评价,但是也要承认,是真的没有本事赚那份钱。


郑州还有公司在做一种赚钱方式,就是自己编剧写的剧本投给平台,赚一份钱;再自己作为制作方选择自己编剧写的剧本拍,再赚一份平台的钱。钱多了,流动起来了,一个月能批量生产100多部。

在这样的制作模式下,制作方能快速赚钱,平台能快速拥有大量的剧扩充市场,双方也都拿到了自己想要的。

平台要先把市场拿下来,掌握了流量,以后变现的方式多得很。我们作为制作方,能做的就是现在多拍戏,跟着平台喝点汤。

结语

在关注短剧的过程中,短剧黑马最大的感受是,行业的发展太快了,5年,600亿元规模的数字背后,是资本、平台、从业者在时代中激烈的碰撞,也是理想与现实反复撕扯的阵痛。

宇航的困惑,或许正是这个行业最真实的镜像——它既给参与者打开了快速变现的窗口,又在极速迭代中碾碎了许多关于创作的浪漫想象。当AI洗稿成为行业潜规则,当平台垄断挤压创作空间,当批量生产取代匠心打磨,这个曾被视为电影平替的新兴领域,正在经历着野蛮生长后的洗牌期。

但是也正是这种洗牌,才能让行业再次迎来蜕变。

或许对从业者来说,关键不在于行业是否“值得留下”,而在于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赚钱,还是作品。更重要的,则是看自己有没有能力干短剧。毕竟,短剧行业是真的卷。不管是能赚钱的,还是有好作品的,都是在真正干活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短剧黑马,作者:短剧黑马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631088.html?f=wyxwapp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泸州老窖成被执行人 泸州老窖成... 7月29日,泸州老窖(000568)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14万余元,执行法院为陕西省宝鸡市...
爱康国宾再回应“女律师体检10... 红星资本局7月30日消息,近日,北京律师张晓玲称在爱康国宾体检10年未能查出患癌风险一事,引发广泛关...
60元飙升到820元!男子开锁... 7月27日,安徽合肥。一女子因出门忘带钥匙,网约了60元的开锁服务,师傅上门尝试开锁后未将锁打开,便...
钢铁板块震荡走强,西宁特钢2连... 7月30日,钢铁板块震荡走强,西宁特钢2连板,包钢股份涨超9%,八一钢铁涨超6%,重庆钢铁、首钢股份...
两家上市公司,为了2万多一支的... 医美江湖,纷争再起。7月21日晚间,*ST苏吴(600200.SH,下称江苏吴中)的一则公告,在中国...
All in AI,软通动力,... 榜单,出炉!7月22日,《财富》杂志揭晓了国内500强企业。该榜单以企业年度营收为核心的评选指标,既...
3600元育儿补贴引爆2000... 2025.07.30游资、私募都在用,投研神器,又稳又准。解锁【第一财经——研报金选】研报金选【金选...
57元一杯卖给老外,“穷鬼之光... 最近,两大咖啡巨头都在憋大招,但路子恰好相反。一个是星巴克,6月初,星巴克在中国放下身段。星冰乐、冰...
宁波富豪,即将收获第三个IPO... 与格力董明珠交手多年后,宁波富豪郑坚江又将收获一家上市公司。在他的带领下,奥克斯电气经过三十余年发展...
雅江水电站开工一周,印度为何静... 你说怪不怪,雅江水电站开工一周了,印度这回不但静悄悄,反而还对中国示好。时隔5年,印度竟然重新恢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