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卖了!"
青海女老板陈喆一纸《解除函》甩向山东淄博国资,申请取消两年前谈妥的股权交易。
这场拉锯战,耗尽了这位撒拉族女强人的耐心——钱我退你,生意不做了!
可国资那边给出的回复却是:"你说了不算,得等审批。"
上市公司*ST汇科(原汇金科技)的实控人变更大戏,活生生演成了一部荒诞剧。
一边是女老板火烧眉毛想甩包袱,一边是国资"太极高手"式拖延,中间还夹着个濒临退市的烂摊子。
这场交易黄了不要紧,可公司2025年只剩5个月救命时间,陈喆取消与国资的交易,反而让股价暴涨11%,魔幻现实主义的商战片都不敢这么拍!
陈喆的崩溃早有预兆。
2023年2月,淄博国资高调宣布接盘汇金科技,首付款到账时,所有人都以为"民企变国企"稳了。
谁知这笔钱竟成了"封口费"——后续流程像被丢进黑洞,任凭陈喆电话打爆、催到冒烟,对方永远只有"等审批"三个字。
拖到今年7月,陈喆彻底炸毛。她直接援引《民法典》单方面解约,把首付款原路退回。
可国资的回复更绝:"解除函无效,得等我们领导批了才算数!"
更讽刺的是,当初卡壳的就是审批,现在解约还要再审,合着陈老板得陪国资玩"无限流"游戏?难怪她直接放狠话:"不服咱法庭见!"
陈喆这么急真不是没道理。*ST汇科现在就像ICU里的病人——营收不过亿、利润连年负,退市警报响得全股市都听见了。
当年靠银行系统发家的高材生,怎么就把公司带进了死胡同?
这得从她的老本行说起。
80年代西北民族大学数学系的"学霸八仙女"之一,端过统计局铁饭碗,又在中国银行干了16年,陈喆2005年下海创立的汇金科技,根本就是给银行量身定制的"亲儿子"。
从现金流转系统到ATM机管理,吃的全是银行数字化红利。最风光时年入2.4亿,并借此于2016年成功IPO。
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随着支付宝、微信支付崛起,银行ATM机砍得比韭菜还快,汇金科技的核心业务从2017年的1.7亿缩水到2024年的3800万,比减肥药效果还猛。
陈喆这才慌了神,2023年赶紧抱国资大腿想重组,结果反被"鸽"到怀疑人生。
不过,别看现在狼狈,陈喆的人生剧本本来拿的是"大女主"配置。
撒拉族姑娘从小提琴、绘画拿奖,硬是在数学系杀出重围;从甘肃到珠海,银行系统里混得风生水起;创业时靠着老东家中行拿下第一单,把交通银行、工商银行都发展成客户。
但这位"银行系女王"犯了个致命错误——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
当互联网金融降维打击时,她既没转型线上支付,也没拓展其他行业客户,眼睁睁看着技术门槛不高的老本行被后来者蚕食。
如今撕毁协议看似冲动,实则是断腕求生:与其被国资"温水煮青蛙",不如抢时间找新买家,说不定还能靠"壳资源"卖个好价钱。
陈喆的小提琴能奏出《梁祝》,但商场不相信眼泪。
现在她手里还剩最后一张牌——5个月内找到白衣骑士。要是成功,这就是绝地反击的经典案例;要是失败...珠海上市公司名录怕是要少个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