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开市六周年!589家上市公司募资超1万亿元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589家上市公司募资超1万亿元
创始人
2025-07-23 10:41:55
0

2025年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六周年。



六年来,科创板成为国内“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IPO与再融资募集资金合计超1.1万亿元。数据显示,截至7月22日,科创板累计支持589家公司上市,IPO募集资金9257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1867亿元,总市值超过7万亿元。

受访分析人士认为,作为A股资本市场率先试点注册制的板块,科创板发挥了改革试验田的作用,促进了A股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有力支持了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并践行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科创板六年来的实践证明,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

打造新质生产力主阵地

六年前,伴随黄浦江畔一声锣响,科创板正式开市交易,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一资本市场重要改革任务正式落地。

六年来,科创板高举“硬科技”旗帜,上市公司数量、累计募资额与总市值均稳步攀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逾八成,形成覆盖晶圆制造、创新药、新能源装备的全链式集群。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韩乾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制度层面,十余项创新制度先后落地,显著提升了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的适配度。比如,注册制率先在此试点并向全市场推广;多元包容的上市标准已让数十家未盈利企业成功挂牌,其中半数上市后实现盈利。

安永大中华区审计服务市场联席主管合伙人汤哲辉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创板的制度改革,使“硬科技”企业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更加容易、更可预期,发行定价也更加自主。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多元化的上市条件,彰显科创板审核的包容性,对“硬科技”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和集聚效应,打造出光伏、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主阵地。

科创板不仅为中国的科技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融资平台,还促进了资本与科技创新的有效结合,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在受访时表示,科创板通过实施注册制,大大简化了上市流程,提高了市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吸引了大量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上市。此外,科创板的成功也推动了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化,提升了市场效率和透明度。

重构资本市场生态

地域方面,数据显示,589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分布在全国23个省份。江苏、上海、广东、北京、浙江的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位列前5位。

其中,江苏114家、上海93家、广东92家、北京77家、浙江51家。排名前五的省市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合计427家,占比超过72%。

科创板将改革“试验田”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一系列的创新制度在此落地生根。汤哲辉表示,通过科创板的渐进式改革,发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环节已形成完备丰富的制度供给,不少可借鉴、可复制的注册制规则和做法已被运用到A股主板和创业板改革中。

六年来,科创板指数体系、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及衍生品渐次丰富,吸引了社保、保险、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等“长钱”持续流入,市场厚度与定价效率显著增强。

在韩乾看来,科创板已完成了从“改革试验田”到“创新示范地”的跨越,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资本平台和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晴雨表。

科创板六年制度创新,已重构资本市场生态。开源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孙金钜表示,其一,未盈利企业上市、差异化表决权等包容性规则,助推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其二,注册制重塑发行逻辑,将审核重心从监管转向市场,压实中介机构履职责任;其三,催生以专利强度、研发转化率为核心的技术资产定价范式,打破生物医药等领域传统估值桎梏。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打破传统盈利门槛,允许未盈利企业、特殊股权架构企业、红筹企业上市。截至2025年7月,已有54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登陆科创板,其中22家未盈利企业通过持续研发实现“摘U”(即盈利)。

投资者结构有待优化

科创板改革在持续深化。6月18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将推出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1+6”政策措施,主要措施包括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面向优质科技型企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扩大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等。

科创板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制度和生态还在持续完善,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市场波动性较大。余丰慧认为,由于科创板上市公司多为初创型高科技企业,其经营风险相对较高,导致股价波动较为剧烈。同时,投资者结构有待优化,当前个人投资者占比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稳定性和理性投资氛围的形成。

市场流动性也存在分化。科创板目前589家上市公司中,市值超千亿的上市公司有8家,超百亿的有192家,头部效应显著,同时也累积了众多市值50亿元以下的小市值公司。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大市值企业和小市值企业差距拉大,资金、资源加剧流向行业龙头。

体量较小、市场地位靠后的公司则关注度低、流动性不足。“这些公司也未能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开展并购重组和产业整合。如何进一步为其赋能、助其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仍需各方深入探索。”汤哲辉说。

在制度机制方面,余丰慧认为,信息披露质量需进一步提高,部分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需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此外,退市机制的执行力度还需加强,以维护市场的健康生态。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虽然重启,但制度包容性与风险平衡问题也需要关注。汤哲辉指出,科创板的初衷是支持科技创新,但未盈利企业的风险较高,投资者可能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监管机构需要设计合理的机制来保护投资者,同时保持市场的包容性。

持续引入长期资本

未来,科创板在继续坚守“硬科技”定位的同时,将通过深化改革、引入长期资本、丰富融资渠道以及完善再融资制度等举措,进一步提升包容性与风险防控能力,打造全球科创企业首选上市地。对此,受访专家提出多项完善发展的建议。

随着科创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投融资平衡成为关键课题。对此,孙金钜表示,在吸引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优化投资端结构方面,政策仍需持续完善:

一方面,扩大长期资金入口,推动保险、年金等增量资金设立科创板专项产品,并适度降低投资门槛。另一方面,完善风险管理工具,加速推出科创板专属股指期货、期权等衍生品,满足机构对冲需求;优化交易机制,扩大做市商覆盖面,提升市场定价效率;强化ESG投资引导,建立硬科技企业ESG披露标准,吸引配置型外资流入。

科创板投资“工具箱”需持续丰富。汤哲辉建议,扩大科创板ETF覆盖范围,推出科创指数衍生品,引导资金流向中小市值专精特新企业。丰富科创板投资工具,如科创债、科创板ETF期权、科创主题基金等。进一步强化股债联动服务科技创新的优势,优化做市商机制,对流动性不足个股实施动态做市,降低交易成本。

针对科创板的进一步发展,泰石投资董事总经理韩玮提出多个方面建议:一是进一步深化制度创新,尽快做细做实科创板转板机制、做市机制和差异化信息披露机制等,配套设立“预路演—预披露—预审阅”机制,缩短硬科技企业上市周期。

二是引导国家大基金、央企创新基金、地方产业基金与科创板公司形成“链式投资”,并通过税收优惠、会计处理优化等方式,鼓励保险、养老金把一定比例的资产配置于科创板长期封闭产品,真正把“耐心资本”留在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全周期。

三是在现有ETF、期权基础上,推出半导体、AI(人工智能)、创新药等细分主题期货,满足全球投资者对冲需求;同时,尽快落地科创板CDR(中国存托凭证),吸引境外上市的硬科技企业“二次上市”,把科创板打造成全球硬科技资产的定价中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V观财报|中孚信息董事长魏东晓...   中新经纬7月23日电 中孚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孚信息”)23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神农...
摸底农林牧渔行业ESG:百家公... 7月23日,贝壳财经·中诚信美丽中国ESG指数(下称“美丽中国ESG指数”)、贝壳财经·中诚信碳中和...
百大集团:股东西子联合拟减持不...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7月23日,百大集团公告,持股5%以上股东西子联合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
贝壳财经·中诚信指数月报:两大... 7月23日,贝壳财经·中诚信美丽中国ESG指数(下称“美丽中国ESG指数”)、贝壳财经·中诚信碳中和...
美股三大指数悉数高开:道指涨逾... 当地时间7月23日,美股三大指数悉数高开。Wind数据显示,道指涨逾0.5%,标普500指数涨近0....
指数月报|美丽中国ESG指数与... 摘要 本月权益市场整体表现一般。贝壳财经中诚信美丽中国ESG指数收益1.19%,贝壳财经中诚信碳中和...
分红险实现率最新“成绩单”:千... 专为保险业 打造的垂直新媒体平台人身险公司新一期分红险实现率陆续披露中,据蓝鲸新闻记者对29家保险公...
谁敢第一个停手?阿里稳单,京东... 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发布作者:海棠葉编辑:陈涧设计:岚昇外卖市场的战火里...
新光光电: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发... 7月23日晚间,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光光电,688011.SH)公告,截至本公告披露日...
百大集团:股东西子联合拟减持不... 7月23日晚间,百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百大集团,600865.SH)公告,截至本公告披露日,西子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