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口子窖”)董事会发布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公告显示,口子窖大股东刘安省计划在2025年8月12日至2025年11月11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000.00万股,占总股本的1.67%。按照最新收盘价33.56元测算,刘安省套现金额约合3.36亿元。
与此同时,口子窖还关于股权激励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实施的公告,宣布回购注销近188万股限制性股票,主要原因是业绩考核未达标。这两项举措背后,折射出口子窖当前面临的经营压力与市场挑战。
7月21日,口子窖股价下跌。截至发稿,口子窖报33.56元/股,下跌0.5%,总市值为201.36亿元。
公司实控人套现超3亿元
套现背后发展承压
作为安徽代表酒企之一,口子窖连发两则公告,均涉及股票信息,引发市场关注。
根据公告,因自身资金需求,作为公司大股东的刘安省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000万股(占总股本的1.67%),减持价格将按市场价格确定。根据测算,刘安省此次减持或套现超3亿元。
对此有声音指出,作为持股10.58%的核心股东,刘安省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高达42.01%,在短期内(3个月内)计划减持1.67%,规模不小、节奏较快,从而引发市场对股东层信心及公司前景的猜测。
值得关注的是,这并非刘安省首次减持口子窖股票。据统计,刘安省从2018年9月19日第一次减持口子窖股份至今,已累计减持公司股票989.99万股,累计套现约5.28亿元。
而股东减持可能反映其对行业短期前景或公司业绩改善速度的谨慎态度。当前,白酒市场环境不佳,口子窖主力价位带所在的次高端白酒市场竞争白热化,全国性名酒加速渠道下沉,与区域酒企抢夺市场,类似口子窖这样的区域酒企实则面临更大生存压力。
但也有人认为,口子窖当前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超42%,股权高度集中,大股东减持少量股份可适当增加市场流通性,不过此次减持主要目的更可能是满足其自身现金流需求。
从业绩角度,口子窖近年来增长乏力,部分市场面临库存压力与动销挑战。根据财报,2024年口子窖营收60.15亿元,同比增长0.89%,净利润16.55亿元,同比下降3.83%;2025年一季度营收18.10亿元,净利润6.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2%和3.59%。作为对比,口子窖在2023年的营收净利还有着双位数的增长。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大股东在业绩低迷期减持,易被解读为与中小股东利益不尽一致,影响整体市场信心。
业绩未达标的直接体现:
股权激励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
除了大股东减持,口子窖还发布关于股权激励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实施的公告。
其中提到,《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二个解除限售期的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未达标,解除限售条件未成就,公司董事会审议决定回购注销《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二个解除限售期激励对象已获授尚未解除限售的限制性股票940264股;此外,根据《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中变更、终止程序的相关规定,董事会审议决定回购注销除《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二个解除限售期无法解除限售以外的激励对象已获授尚未解除限售的940264股限制性股票。
具体的业绩考核目前是口子窖需满足下列两个条件之一:一是以2022年的净利润为基数,2024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30%;二是以2022年的营业收入为基数,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0%。
显然,口子窖2024年的营收净利增长均不到30%,这也成为股权激励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最直接、最核心的原因,也清晰印证了公司当前面临的严峻经营挑战。
事实上,口子窖近年面临的压力并非孤立现象,而是多重内外部因素交织形成的系统性挑战。
在安徽省内市场,口子窖不仅面临龙头古井贡酒的绝对压制,还要与全国名酒相抗衡;在省外市场的扩张上更是举步维艰,品牌认知度受限,其“兼香型”品类教育不足,在省外缺乏清晰定位,难以突破区域酒形象。另外,省外市场拓展需要持续性巨额投入,但短期回报率低,也容易拖累整体盈利表现。
分析人士指出,口子窖当前的困境是区域白酒龙头在行业深度调整期、消费结构性变化及强敌竞争下的缩影。白酒行业“马太效应”加剧,留给区域酒企转型的时间窗口正在收窄。能否有效清库存、稳价格、调结构、拓场景、谋创新,将决定口子窖能否穿越周期。
而当大股东套现遇上激励失败,口子窖的系统性压力是否会进一步传导至资本市场?南都湾财社记者将持续关注。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