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干谁被骂,为什么外卖这桩生意成为大厂“声誉黑洞” 外卖三大巨头被约谈事件是为什么 谁干的美团
创始人
2025-07-18 17:32:57
0


作者 | 傅斯特


为什么会有商家“负订单”

“7月5日必须写进外卖行业编年史”

“这日子,干外卖的都得记一辈子”

这一天,外卖大战时隔10年再度来袭,有外卖小哥实现人生中第一个“日薪过千”,有奶茶店“一天卖光半年库存”,不少消费者参与了一场合法的“霸王餐”。

据晚点LatePost 消息:

外卖大战三家平台自今年以来累计会投入近千亿元,几乎相当于2024 年 8 月上线至今消耗的国补。而从7月开始的第三季度,三家还在加码,阿里500亿,京东100多亿……相当于餐饮外卖和即时零售整体市场每天将迎来 5 亿多元的补贴。

海量的补贴砸到消费者头上,他们一边自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鸡蛋要领”,一边开启了疯狂“囤货”模式。薅羊毛的足迹,从美团到淘宝再到京东,逛完一家再逛另一家。

有的人一口气囤了半个夏天的奶茶咖啡,冰箱里塞满了星巴克、瑞幸、蜜雪冰城;有的人把下一周的三餐外卖都订了,社交媒体上出现了“65元搞定一周伙食”的攻略。晚点 LatePost文章提到,75日这一天中国人多下了快5000万单的增量。


用户笑了,骑手涨薪了,然而有些商家们却笑不出来了。因为晚上一查账发现不少是“负订单”,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大倒“苦水”:“京东是0抽佣了!但是到手的钱没有了,还得倒贴钱……”“奔着0佣金才入驻京东外卖,结果做完一单到手收入为负?”

让人意外的是,这次陷入争议的,是新入局的“优等生”京东。

有商家晒出这样的收入截图,一只原价19.99元的新奥尔良烤鸡,顾客实际支付7.28元,商家这一单倒贴0.3元。


这样的“负订单”还不是个例,比如下面这两个,顾客点了螺蛳粉加了豆泡,实际支付了16元,商家这单收入却是负6元;另一个顾客点了水磨年糕串和紫米饭团,实际支付15.36元,但商家却倒贴了3.14元。


这到底怎么回事?要知道,几个月前刘强东曾“吐槽”外卖平台抽佣过高,并承诺给京东外卖定一条规矩—— 京东外卖永远赚的净利润不允许超过5%,若超过5%,他会进行“处分”。

很多不解的人,上来就说:“天下乌鸦一般黑”,“只要平台单量一上涨,就开始牛了,就开始提高佣金各种配送费使劲薅商家了,这就是资本”。

这样的声音,太熟悉了,过去几年,大家也是这么骂美团和饿了么“抽成高”的。

只是,我仔细研究了下,发现京东这回可太冤枉了!


被误解的佣金

商家为什么体感“抽成高”呢?

来看网上商家晒出来的订单:

一个订单是牛肉拼虾仁滑蛋饭,原价56元,顾客实际支付34.28元,商家收入25.84元,但活动支出要扣掉29.16元。你发现没有,活动支出才是影响商家收入的大头。


再看一单美团的订单,一份卤汁拌饭,顾客端支付19.99元,商家收入才5.89元,平台收取佣金1.4元,而配送费足足达到了10元。


饿了么也有这种单子,一个16.5元的订单,商家到手只有7.14元,活动补贴花了9.6元,配送费扣掉了7.33元,实际技术服务费(佣金)其实只扣了1.83元。


发现没有,活动补贴和配送费,这两项刚性支出才是吞噬商家利润的主要原因。

而外卖行业存在一种广泛的误解:商家总以为,将用户实际支付的金额简单减去商家的到手收入,就是平台的抽成和佣金了。

实际上,外卖的成本构成和电商等业态完全不一样,真正流入平台的佣金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多。

大众理解的佣金叫“综合费率”,包含佣金(技术服务费)、配送服务费、活动营销费用。平台实际收取的佣金就是技术服务费这一项,这笔钱才是正儿八经流入平台的荷包。

以京东的这个订单为例:如果按照大家习惯的计算方式,那这一单顾客支付16.98元,商家收入7.48元,京东外卖的抽佣岂不是超过55%?


实际上这9.5元并不是都流入京东的口袋,因为配送服务费就占了6元,这是支付给外卖骑手的费用,这部分费用除了给到接单的外卖员,还要给一部分支撑外卖员接单的达达平台,用于支付其服务器运行、人员支出等项目。

因此,所谓的“高佣金”,实际上是商家配送费和商家活动补贴被算进去了,真正被平台拿走的技术服务费也就是真正的佣金,确实没有那么离谱。

京东外卖被骂确实有点冤,外卖行业的真实佣金,并不是网传的二三十那么多,很多商家把补贴和配送费也算了进去。

甚至,在外卖行业,明面上的补贴费,还不足以覆盖骑手的收入,根据美团往年的财报,平台每一年收取的履约费用,都小于支付给骑手的成本,仅仅算履约部分,外卖平台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


干越多,亏越多?

眼下,一些商家陷入了一个怪圈:干得越多,亏得越多,“一顿操作猛如虎,回头一看倒亏两块五”,主要有2个原因。

第一,把活动补贴设置得太高了。

最近各大平台都祭出了大额满减活动,京东外卖的“满11减10”、“满8减7”,淘宝闪购的“16 - 16”“25 - 18”,这些活动快速激发消费者下单。但熟悉行业的人都知道,这些折扣和补贴活动是商家与平台共同承担的。

这些活动都遵循自由意愿,商家可自行选择是否参与。而很多商家都不想错过这波机会,都想得到更多的曝光和流量,就很容易没算好账,把活动补贴设置得太高。

当然,也存在一些平台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商家们会反映,基层BD会替他们乱设置活动,有时候“被动参加”。

有的平台对于“补贴过高”,也有上线提醒功能,比如下面这单,商家对顾客的活动补贴高达24.3元,商家预计收入为-0.75元,于是美团就发出了预警:“老板,您这单设置的顾客补贴太高了!请尽快调整方案,不要盲目补贴”。


第二个原因是为了吸引消费者下单,商家主动承担消费者部分的配送费,设置了“免配送费”。

但配送费会有意外情况,比如遇到下雨、下雪或者是深夜,配送费会更高。遇到5公里以外的远距离订单,配送费可能高达七八元甚至十几元。如果是10多公里,甚至配送费可能高达20多元。许多商家并不清楚这一点,所以会在设置中踩坑。


估计有骑手可能会说,商家支付6元,但骑手该单单价为4元,有2块钱被平台吃了。

我了解了下骑手的工资构成,他们的工资除了每一单的单价收入以外,还有各种活动奖励、补贴所构成。

因此,每一单商家和用户支付的配送费,并非全部直接给到骑手,有一部分会进入到公共的池子,用于支付运营费用、站点维护以及骑手的奖励和补贴等。

就像大家缴纳的医保,会被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一部分划入统筹账户,个人账户里的个人专用,而统筹账户就是大家共用的,谁生病了谁用。

我又看了下最近骑手接单的页面,确实单价还算可以,也难怪最近几年许多人都选择去跑外卖,商家的配送费也养活了很多骑手。



外卖生意,为什么谁干谁被骂?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外卖是互联网企业最难做的生意了。

一方面,它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低甚至亏本生意,比如饿了么至今未盈利,京东外卖号称不允许利润率超过5%,但实际上,全球的外卖净利率仅为3.3%,远远低于其他互联网业态动辄几十的利润率。

另一方面,外卖还是声誉黑洞,谁干谁被骂,连京东这样的“优等生”也惹一身骚。

这背后,是因为中国的外卖是畸形怪物。

从商业模式看,外卖行业天然存在消费者、商家、骑手和平台的四方博弈,平衡四方利益是非常难做的,这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一样。

消费者渴求低价,商家希望多订单且有利润,骑手希望单多、单价贵、系统派单合理高效,平台也不是做公益,也希望这门生意有钱可赚。

既然是博弈,那必然有的人要妥协得更多。

在海外,四方博弈中妥协得更多的是消费者。比如中国香港,点一次外卖价格比内地贵好几倍,动辄需要35+港币的配送费就劝退了很多人,这也是为什么香港外卖的渗透率很低。


在美国也一样,一份20美元的餐品,加上配送费、服务费和15-20%的小费,最终花费可能达到28-35美元。伦敦一项调查发现,高达7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将外卖视为“特殊场合的享受”而非日常饮食选择。

这是合理的,因为外卖就是对他人(骑手、商家等)服务时间的购买权,在历史上一直是奢侈的代名词。比如在没有外卖的年代,你不想做饭就得雇保姆做饭,成本有多高可想而知。

米塞斯那句话说得好:“一切奢侈品最初都是少数富人的奢侈品。经过或长或短的时间后,它们就成为所有人都认为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了。”

外卖在海外还是奢侈品,到国内却变成日常品,既有规模效应摊薄成本、高密度城市化发展降低配送难度和数字支付普及等原因,更重要的是消费者为一份外卖付出的费用不高,换来了外卖的大规模普及。

要知道,外卖行业的佣金率比电商、酒旅等行业低了不少,比如亚马逊的佣金比例在8%-15%区间,携程的酒店预订佣金率在10%到15%之间。

外卖行业也并不如大众所想的那样庞大。光拿可以查到的2023年的数据看,中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约为1.2万亿元人民币,而传统电商行业的规模则达到50.57 万亿元。2024年,光淘天的GMV都在8万亿元,远远超过所有外卖平台加起来的规模。

话说回来,理解“外卖是个苦生意”是需要时间的,但也不必唱衰整个行业,毕竟有消费就有活力。

或许,要打破商家“越干越亏”,骑手高强度劳动、平台被骂上天的困境,根本上还是得大家的收入提上去。

毕竟我们不缺消费人群、不缺消费需求,也不缺消费供给,缺的只是消费能力。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

一起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智谷趋势为中产阶级的资本觉醒服务,帮助更多人获得财富。宏观经济、商业逻辑、企业兴衰、产业转型……这里有最真实的中国,有许多人难以察觉到的趋势信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贵州电力央企任命总经理,去年人... 【高管】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空缺近8个月后,聘任新一任总经理。7月18日晚间,黔源电力(0...
芯联集成:拟58.97亿元购买... 7月18日晚间,芯联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芯联集成,688469.SH)公告,公司拟发行股份及支...
退市锦港:公司股票将于7月25...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7月18日,退市锦港公告称,公司股票于7月21日停牌,退市整理期最后交易日为7月1...
88.8万赔偿律师拿走55.5... 律师收入高,不是问题;律师费定得高,也不一定有问题。问题在于,不管多高的律师费均不能超出现行律师收费...
【经纬晚班车】6月末上海本外币... 【晚间热点要闻】央行征意见:严禁经纪机构自持头寸参与银行间市场交易为进一步规范银行间市场经纪业务,人...
900亿青岛啤酒卖水,征召张艺... 作者:谢之迎编辑:谭璐图源:青岛啤酒青岛啤酒,积极吆喝卖水。7月16日,青岛啤酒方面宣布,艺人张艺兴...
团体险变“提款机”?交大昂立1...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林汉垚北京报道“没有薪酬及考核委员会记录、没有董事会决议、没有上市公司的公告披露,...
阿斯利康、诺和诺德、GE医疗等...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闫晓寒在7月16日开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下称“链博会”)上...
圆通速递:6月快递产品收入55... 7月18日晚间,圆通速递股份有限公司(圆通速递,600233.SH)公告,2025年6月快递产品收入...
凯撒旅业:全资子公司拟收购国旅...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7月18日,凯撒旅业公告,全资子公司凯撒旅投拟以自有资金收购国旅环球所持国旅福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