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互联网巨头间的零售“补贴大战”升级。
据悉,淘宝闪购计划在7月5日冲刺9000万至1亿单的日订单量。然而,7月5日深夜美团外卖抢先宣布其即时零售日订单量突破了1.2亿单。此举是美团、阿里乃至京东在“即时零售+电商+服务”大消费混战中,对未来入口主导权的关键争夺。
在“大战”刺激下,周一A股消费板块震荡拉升,海融科技、恒鑫生活、家联科技、浔兴股份、同洲电子、王子新材、吉宏股份、南京商旅、金时科技、共创草坪、惠而浦等多只消费板块概念股涨停。
巨头们各有看点
在这场“补贴大战”中,美团通过外卖业务(日均1.2亿单,其中餐饮超1亿单)吸引用户,交叉销售到店、酒店、旅行等低频服务,实现30%~40%的EBIT利润率。但由于2025年7月发放15元大额优惠券、10元奶茶神券,短期EBIT利润下滑250亿元,主要因补贴支出和骑手社保成本上升。
作为“后来者”,京东在用户端上线“百亿补贴”,每日最高20元补贴,618期间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在商家端推出“0佣金”政策(5月1日前入驻商家全年免佣),吸引中小商家。3月起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招聘十万名骑手。
阿里手握饿了么与淘宝闪购,形成生态协同,精准补贴。其中,饿了么4月底启动“饿补超百亿”活动,覆盖餐饮、生鲜等品类,且为长期性补贴而非短期促销;淘宝闪购则推出500亿元补贴计划,非餐饮订单占比75%(服饰、3C数码等高毛利品类),利用88VIP会员体系降低获客成本。
根据统计,由于各平台业务集中方向的不同,目前,美团占超60%市场份额,阿里、京东紧随其后,但差距难缩小,形成“一超多强”局面。
在短期商战下,淘宝闪购上线27天日订单破4000万单(每秒463单),6月超6000万单;京东618日订单量2500万单。
分食“大蛋糕”
各平台的争抢,源于即时零售是块“大蛋糕”。
根据数据,截至2025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已达到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占网络零售额的4.2%。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2030年或达2万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15%。
如今,外卖服务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不再局限于餐饮,药品、日用品、服饰、数码产品等品类也实现了“即点即送”。从“送餐”走向“送万物”,即时零售正成为电商平台新的竞争焦点。
但需要注意的是,各平台虽短期内订单激增,但也需承担巨额补贴成本。
综合多方信息,美团在2025年7月初的补贴高峰期内单日亏损约6000万至8000万元,单周亏损规模预计在3亿元至5.6亿元区间;因需平衡供应链投入与市场份额,京东预计未来12个月亏损260亿元;阿里外卖业务未来12个月预计亏损410亿元,但高毛利品类与生态引流或助长期盈利。
业内人士认为,补贴大战对各方都有着影响,消费者短期内享受到超低价商品,长期可能形成价格依赖,平台需承担巨额补贴成本和系统崩溃风险,中小商家在补贴内卷中被迫承担更高成本行业生态逐渐向“头部化”倾斜。
A股多家公司可享红利
对A股上市公司而言,巨头的行动也会为物流、零售、商超、消费品牌等上市企业产生正面影响。
京东外卖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带动骑手招聘与配送网络扩张,A股物流合作伙伴,如顺丰控股、圆通速递等可能通过合作提升订单量;京东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年增成本约20亿元,可能通过提高配送费用转嫁至物流供应商,影响A股物流公司利润率。
通过与美团、饿了么合作,永辉超市、家家悦等加速线上业务布局,闪购订单增长带动营收。红旗连锁、步步高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配送效率,抢占本地市场。
在补贴对决中,茶百道等新茶饮企业单量激增,相关公司,如香飘飘、茶百道、古茗、奈雪的茶、蜜雪集团、沪上阿姨等可能受益。
在技术与服务商方面,巨头补贴策略依赖AI动态定价与用户画像,科大讯飞、海康威视技术供应商可能获得更多订单;阿里云、腾讯云支持巨头数据处理,A股云计算公司,如用友网络,可能间接受益;补贴大战提升支付交易量,A股金融科技公司,如拉卡拉,可能分享流量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