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深圳报道
5月19日,由深圳证券交易所主办的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在深圳举行,并购重组成为大会的热议话题之一。
据深交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总监徐正刚介绍,“并购六条”发布后,深市并购重组市场规模和活跃度显著提升,累计披露重组项目接近800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超过90单,同比增长超过200%。审核效率进一步提高,2022年至2024年深交所持续优化监管审核机制,上市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时间平均压缩20%。
与会的上市公司、创投机构代表认为,并购新政有效提升了并购重组的审核效率,进一步提高了监管包容度。随着新政的落地,并购重组大幕将开启,成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元禾璞华基金合伙人牛俊岭表示,“并购六条”后,市场信心重拾。
“从并购重组的政策来看,实际上我们看到了有很积极的影响。第一点就是信心开始重拾。半导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也是在2024年年底就开始出现了比较大的反转,信心提升这一块,不管是买方还是卖方还是投资机构,都开始蓄力做并购重组,有幸的是元禾璞华也是在新并购六条推出之前,先知先觉做了一只并购基金,专为半导体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牛俊岭说道。
迈瑞医疗董事会秘书李文楣则从行业出发,指出医疗器械发展到一定阶段并购是必经之路。
“在我们的医疗器械这个行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并购是必经之路,目前迈瑞在全球按照收入体量来排20多名,在我们前面所有的公司全部都是欧、美、日公司,美国公司尤甚,特别多。他们成长到今天,是通过几十年的并购整合达到这样一个结果。所以,迈瑞到了今天的这个规模体量,作为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前30名里边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唯一的中国公司代表,我们非常有必要把并购战略更好地执行下去。”李文楣说道。
晨壹基金合伙人胡晓认为,中国企业的并购时代将到来。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涌现出大量的创业企业之后,很多企业度过了0到1的生存阶段,甚至他过了1到10的初期增长阶段,必然到了10到100的增长。10到100的增长除了内生增长,外延性的增长是必经之路,全球的跨国企业都是这么起来的。过去的跨国企业以欧美、日韩为代表,新的时代里的跨国企业(代表)就是中国企业,所以我们自己内部在讲,出海这两个字已经不足以精确概括现在这个状况,(以)中国为基地的全球化企业的时代会到来,所以企业本身的需求和它在过去这些年积累的能力已经到了可以支撑它做更多、更频繁、更大型的并购的阶段了。”
“跨界收购”作为并购市场一大热点话题,也在会上被讨论。
华泰联合证券公司执行委员会委员劳志明从方案设计的角度谈到,跨界并购在实践中面临较多挑战,“两个完全不相关的行业要在‘一个锅里吃饭’,整合压力挺大。”
他表示,把新兴产业资产整合进传统行业上市公司里存在一个悖论:从规模角度看,希望上市公司市值小;但从后续抗风险角度看,又希望经营稳健,甚至不断增长赚钱,这里边的交易机会不是特别好选。尤其是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以谁为主导、董事会如何构成、人员管理选用何种机制等均面临难题,如新兴产业标的人员薪资高,而传统行业上市公司人员薪资低,这些差异在实践过程中均需妥善解决。
牛俊岭认为,从“并购六条”精神可看出,监管对跨界并购,态度是有条件地支持。在他看来,这就意味着,第一,上市公司是优质的,盘子不算太小,没有受过处罚;第二,标的公司要在细分赛道有很强竞争力,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都很大,可以补足传统上市公司赛道。第三,传统上市公司要有包容心态,在整合过程中不要捆绑标的公司的手脚,在整合的过程中让新质生产力发挥它的作用,上市公司才能实现第二增长曲线。
上一篇:V观财报|新开普董事长杨维国涉嫌泄露内幕信息罪撤案 v观财报是什么 v观财报准确吗
下一篇:鸿铭股份:筹划购买深圳驰速83%股权,交易金额预计1.51亿元 鸿铭股份拟在创业板上市 鸿铭股份预计可以涨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