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扰扰“鲍无可离任”的市场传言终落地。
5月17日,景顺长城基金公告显示,因个人原因辞职,百亿基金经理、股票投资部执行总监鲍无可卸任所有在管产品。具体来看,鲍无可卸任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混合、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股票、景顺长城价值领航两年持有、景顺长城价值稳进定开混合、景顺长城价值边际灵活配置混合、景顺长城价值驱动一年持有混合、景顺长城国企价值混合、景顺长城价值发现混合等8只基金。
在管产品悉数卸任,这也意味着市场猜测的鲍无可离职事宜也基本得到确认。
过去一个月,鲍无可管理的产品突然密集增聘就让市场嗅到他或将离职的苗头。
4月12日,景顺长城基金连发4则公告显示,鲍无可在管的景顺长城价值稳进三年定期开放、景顺长城国企价值混合、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景顺长城价值发现混合4只基金增聘基金经理,4只基金增聘基金经理分别为刘苏、邹立虎、张仲维、王勇。
到了4月26日,鲍无可管理的另外4只基金再增聘基金经理,景顺长城价值领航两年、景顺长城价值边际灵活配置增聘基金经理刘苏,景顺长城价值驱动一年、景顺长城能源基建增聘基金经理邹立虎。
此次增聘后,鲍无可的所有在管产品均完成了增聘。时隔三周后,鲍无可的卸任也“虽迟但到”。
值得关注的是,天天基金数据显示,鲍无可最近5年产品表现上最大收益率94.31%,最大回撤仅为11.31%,波动、回撤均优于90%以上的同类产品。
自2009年12月加入景顺长城基金,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鲍无可在景顺长城工作近16年,担任基金经理也长达10年又326天。
作为景顺长城培养的基金经理,在十余年的基金管理中,鲍无可所有在管基金在任职期内回报均为正,卸任前,其管理基金规模为162.07亿元,最佳任期回报375.01%。和其他基金经理卸任不同,鲍无可离任景顺长城基金,市场反馈惋惜较多,这或许也与他稳健的业绩相关。
外界看来,鲍无可是最能体现景顺长城基金“宁取细水长流,不要惊涛裂岸”投资理念的基金经理之一,从基本面出发,真正做到长期投资。未来景顺长城基金或者整个公募行业能否再有鲍无可风格的基金经理出现,也值得期待。
而对于鲍无可职业生涯的下一程,业内猜测或为私募。
根据Wind数据,截至5月17日,今年以来离任的基金经理人数已经达到138人,与去年同期的113人相比增加了22%,创下新高。
除了有基金经理离任,年内新任的基金经理也不在少数,达到213人,行业整体保持了比较高的流动性。
而在离任的基金经理中,不乏业内知名的老兵。例如近日,华安基金发布公告,该公司老将、基金经理李欣因“个人原因”即将离任,并且清仓式卸任在管的所有产品。
4月中旬,工银瑞信基金发布公告称,FOF投资部总经理蒋华安因“个人原因”离任所负责的9只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职务,并已在中基协办理注销手续。
3月12日,华商基金宣布,该公司旗下权益名将周海栋因个人原因离任,并且不再转任公司其他职位。
除此之外,今年以来还有王士聪、周克平、张东一、洪流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发生“清仓式”卸任或离职的情况,这里不再一一列出。
有公募人士对每经记者分析,基金经理离任与业绩压力、行业竞争、公司内部因素以及个人职业规划都有关系。例如,面对市场波动,知名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大、调仓难度高,若连续几个周期业绩不达标,可能面临降薪、降职甚至被动离职;行业内人才竞争激烈,其他基金公司或私募可能提供更优厚的条件、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灵活的机制,也会吸引基金经理跳槽等。
另外,这些调整背后也折射出基金行业人才梯队建设与“去明星化”的深层趋势。当前,基金公司普遍更注重平台型、团队制的投研策略体系搭建,资源投入和绩效考核都更倾向于整体投研团队,也有不少公司推行“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等,以此来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减少基金经理个人离任对产品的影响。
本文综合自财联社、天天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公告、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