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佳佳 李未来 北京报道
5月16日,北京京运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京运通”,601908.SH)股票再度强势封停。在过去短短9个交易日内,京运通已成功斩获5个涨停板。截至当日收市,公司股价定格在3.99元/股,总市值攀升至96.34亿元。拉长时间线来看,在近20个交易日里,京运通股价累计涨幅60.24%。
对于股价上涨,《华夏时报》记者在与公司董秘办工作人员交流中获悉,近期并没有利好信息。公司在稀土领域也没有什么布局。
先后两次发布提示公告
回溯股价走势,京运通自五一假期前便显现上涨迹象,5月6日和7日,公司股票连续两次涨停,8日股价冲高回落后,公司首次发布提示公告,公司直言,“除已披露事项外,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5月15日,鉴于股价短期涨幅较大,京运通第二次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公司再次提醒投资者注意市场交易风险以及生产经营风险。
京运通强调,公司市场环境或行业政策未发生重大调整、生产成本和销售等情况未出现大幅波动、内部生产经营正常、近期未签订重大合同。未发现存在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可能或已经产生重大影响的媒体报道或市场传闻、热点概念。
然而,这似乎并未浇灭投资者热情。记者关注到,公司股票自5月13日开始第二波强势上涨,4个交易日内3次涨停。近20个交易日里,京运通股价涨幅超过60%。截至当日收盘,买一榜单上,14.8万手买单封死涨停板。
不过,记者在与公司董秘办工作人员交流中了解到,近期并没有利好消息释放。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虽然公司公告没有需要披露的信息,但是市场中的传言仍可能激发投资者的情绪,推动二级市场股价非理性波动。”
记者留意到,对于该股上涨,投资者讨论五花八门,但最多的是光伏设备、半导体材料和稀土概念,有人认为关税放开,公司可以正常出货了。也有人提到硅料收储,还有人认为是稀土产品涨价。
从收入来看,2024年,公司来自海外地区收入598.58万元,在整体营收中占比不大。
设备方面,公司从事高端装备制造业务,主要产品包括光伏设备和半导体设备。但2024年受行业波动影响,公司高端装备业务对外销售减少,该业务实现主营收入4122.12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6.36%。整体来看,该业务体量也不大,占比不到总营收的十分之一。另据公司透露,2024年,公司生产的光伏设备主要供给新材料业务自用,对外销售部分占比较小。
记者在与公司董秘办工作人员交流中了解到,公司在稀土领域也没有什么布局。
不过,据公开信息,公司于2016年与北方稀土成立合资公司,从事稀土基脱硝催化剂的研发、生产、销售,京运通间接持股35%。
上市14年来首现巨亏
除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务,京运通还从事新能源发电业务和新材料业务等。需要指出的是,2024年,公司业绩遭遇“滑铁卢”,出现了自2011年上市以来首次且规模最大的亏损。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91亿元,同比减少56.28%,实现归母净利润-23.61亿元,降幅高达1100.46%。
尽管2024年,公司新能源发电业务累计结算电量超16亿千瓦时,但其主营收入为11.05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10.57%。
而造成巨额亏损的“罪魁祸首”当属公司新材料业务。据了解,该业务产品包括硅棒和硅片。2024年,硅片收入26.56亿元,毛利率为-39.53%;硅棒收入1.61亿元,毛利率为-105.1%。整体来看,公司新材料业务主营收入28.1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5.97%;营业成本为40.37亿元,全年毛利率水平为-43.29%。
京运通方面解释称,“2024年,光伏行业的供需波动仍在持续,产业链各环节均面临价格下行压力,硅片环节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售价承压。行业变化对新材料业务的影响较大,该业务仍出现较大经营亏损,且存货跌价准备影响较大,导致公司整体利润为负。”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新材料业务的主要生产基地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包括乐山一期、乐山二期两个项目。年报披露,截至2024年底,公司乐山二期项目主体框架建设工作已完成,核心生产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毕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不过,在当前行业和市场条件下,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决策新材料业务的整体开工率水平,公司“乐山 22GW 高效单晶硅棒、切片项目”的具体排产安排具有不确定性。
公司董秘办工作人员透露,一期二期项目都在生产,但开工率具体多少说不好,由基地那边来调。
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合理调整新材料业务开工率等,亏损金额同比减少。不过,公司仍延续亏损状态,实现营业收入约6.83亿元,同比减少53.50%,归母净利润约-0.91亿元。
对于硅片市场走势,卓创资讯硅片分析师刘一君对记者表示,2025年以来,硅片价格整体呈先涨后跌之势,但维持低位运转,市场仍然位于底部位置。后市来看,落脚至终端装机市场,2025年整体需求或不会出现明显改善,同时近期增量需求或已使得后市部分需求提前兑现,所以未来硅片需求可能将整体保持平淡,价格或还有小幅下探空间。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