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求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
本文转载自5月13日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
本文字数:1130字
阅读时间:4分钟
中国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决定了金融结构性的变革,资本市场定位要由融资的市场向投资的市场转变。
中国需要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其改革与发展是重要的研究主题。脱媒是金融发展的必然现象,是由市场实现供求匹配,由此形成的资本市场与银行体系相辅相成。中国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决定了金融结构性的变革,资本市场定位要由融资的市场向投资的市场转变。
中国资本市场20年前很难看,30年前更难看。过去中国把资本市场定位为融资市场,这个定位给资本市场发展带来了太多的问题,只为融资者服务,只为企业好,不考虑投资者的利益,法律制度政策规则都在维护融资者,这样的市场不能成长。实际上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的枢纽,2023年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这是对资本市场给出最准确定位的论断。枢纽相当于人的心脏,起核心作用。
发展资本市场有三个关键支点。
第一,提高上市公司竞争力。要大幅度提高上市公司竞争力,就是提高上市公司科技水平、改善上市公司结构,让科技型企业占据重要位置。中国式现代化依赖高科技企业推动,资源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难以使中国成为现代化国家,要推动中国科技进步和高科技企业发展。
第二,提供充分的流动性。让更多资金进入资本市场,这很重要。充分的流动性就是有资金优势,要逐渐推动商业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金等大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同时,建立兜底资金,即战略性储备资金,比如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类“平准基金”等都属于战略性储备资金种类。这个过程中,中国央行从传统央行转入现代央行,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过去资本市场被“妖魔化”,严禁各类资金进入资本市场。除了财政资金,其它大资金都要按比例进入资本市场,光靠股民那点钱投资市场根本起不到一个金融枢纽的作用。
第三,推动资本市场改革。要从法律制度、政策规则、金融工具等多方面推动改革。资本市场需要严刑峻法,要严格打击欺诈上市、虚假信息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优化IPO制度、减持规则、退市规则、信息披露制度等。目前资本市场工具的设计均偏向融资者,一定也要有有利于投资者的工具。
上一篇:恒指开盘跌0.87%,恒生科技指数跌0.95% 恒指跌逾2.4%科技股普遍下挫 恒指跌幅扩大至1.1%科技股普跌
下一篇:鲍威尔最新警告!美联储将有重大调整;突发!高超音速导弹袭击,“数百万人逃入防空洞”;国家卫健委通报→ 鲍威尔突发警告详情 鲍威尔发出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