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又迎来一位90后高管。4月21日,江阴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董事会秘书卞丹娟因年龄原因辞任,董事会同意聘任周晓堂为该行董事会秘书。
江阴银行这位新任董秘可谓年轻有为。公开资料显示,周晓堂出生于1990年8月,本科学历,2012年参加工作,曾在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工作,2016年5月加入江阴农商行。在加入江阴农商行8年时间里,周晓堂几乎保持了一年一升迁的节奏,历任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助理、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北国支行行长、营业部主任,现任江阴农商行党委办公室主任、董事会办公室主任。
而江阴银行给董秘的薪酬回报也较为丰厚,2024年卞丹娟的薪酬为83.20万元,比“城商行一哥”江苏银行董事长、行长薪酬都还高。
1
高管团队薪资猛涨
在近年来银行限薪退薪潮下,江阴银行高管团队在年轻化的同时,薪酬却猛涨。目前,该行除了行长倪庆华、副行长倪志娟为75后之外,其余四位副行长陈开成、王凯、王安国、于干皆为80后,平均年龄还不到40岁。江阴银行的“一把手”的是宋萍女士,1977年2月出生,今年也才刚过48岁。
2024年,江阴银行董监高获得的税前报酬总计达1315.35万元,相较于2023年同期末的1255.57万元增长了4.76%。其中薪酬最高的是董事长宋萍,去年税前报酬达到了129.52万元,较上一年度涨薪了19.32万元;其次则是行长倪庆华,去年薪酬与宋萍相差无几,为128.38万元,但涨薪幅度惊人,较2023年薪酬翻了一倍,涨幅高达104.33%。
除此之外,其他几位副行长都得到了加薪,王安国的薪酬为111.28万元,比2023年增长了18.55万元,倪志娟薪酬为113.58万元,比2023年增长了14.78万元,陈开成的薪酬为113.69万元,比2023年增长了58.84万元,王凯薪酬为101.40万元,比2023年增长了17.74万元,于干2023年11月才担任副行长,去年薪酬为108.89万元,比2023年增长了101.41万元。
在高管团队纷纷涨薪的同时,江阴银行平均薪酬却有所下滑。该行2024年人均薪酬为38.08万元,而2023年这一数据为39.55万元。
2
业绩平稳暗藏隐忧
在百万年薪高管团队带领下,江阴银行业绩表现如何呢?据财报披露,2024年,江阴银行资产规模总额达2002.32亿元,同比增长7.63%,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9.62亿元,同比增长2.51%;归母净利润20.37亿元,同比增长7.88%。
2025年一季度,江阴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1.27亿元、同比增长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7亿元,同比增长2.22%。
整体来看,江阴银行业绩表现较为平稳。不过,从营收结构来看,作为银行的主要的收入来源,江阴银行2024年利息净收入28.03亿元,同比下降6%。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成了扭转营收增长的关键。去年江阴银行投资收益为8.78亿元,同比增长10.23%,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2023年大幅增加,由-0.84亿元增长至0.7亿元,增幅高达183.19%。
从资产质量来看,截至2024年末,江阴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86%,处于较低水平。然而该行的拨备覆盖率却下滑明显,由2023年末的409.46%降至369.32%,下降了约40.14个百分点,比2022年末的469.62%大幅下降了100.3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末,江阴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继续下降至350%。
拨备覆盖率是银行为了预防不良资产的发生而准备的金额的比例,是衡量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损失、坏账准备金是否充足的重要指标。不过,由于计提拨备的资金来源于利润,因此拨备覆盖率演变成为银行调节利润的“神器”。也就是说,这两年江阴银行净利润能够维持正增长,有赖于拨备覆盖率的大幅下调。
3
股权分散无实控人
相较于业绩而言,股价才是让江阴银行最为头疼的。作为全国首家A股上市农商银行,江阴银行2016年9月上市后半年内股价一度涨至24元,然而自此后公司股价一泻千里,从2017年4月最高时24元一路下跌至2024年9月最低时3.37元。
截至2025年5月9日,江阴银行收盘4.26元,依然处于破净破发状态。由于股价长期处于低迷状态,2024年1月该行一笔20亿元可转债在即将到期之时,转股比例不足2成,给公司造成严重的兑付压力。后经同在江阴市的江南水务驰援6亿元才缓解了这场危机,江南水务通过购买其可转债转股的方式持有1.42亿股股份,成为了第一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第一大股东江南水务的持股比例实际上也只有5.77%,江阴银行目前处于无实控人状态,公司股权极为分散,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约三成。在缺乏强有力的大股东的情况下,公司管理层出现代理问题或道德风险的可能性会更高。(内容来源|远见资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