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巴基斯坦打了一架,印度才知道跟中国的差距有多大。
最近印度跟巴基斯坦闹矛盾,爆发了近50年来最大冲突,印度断了巴基斯坦的水源,还来了一波轰炸,巴基斯坦强硬反击,一次就击落5架印度战机。
最近又有消息,巴铁又击落了一架印度战机,连印度飞行员都被俘虏了。
这么算下来,印度目前已被击落6架战斗机,而且全都是花高价买来的“洋货”,这波三哥赔了不少钱。
高价从国外买的飞机成靶子,背后暴露了怎样的印度制造困局?印度制造跟中国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问题,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巴基斯坦击落的这6架飞机,4架是来自法国的“阵风”战机,还有1架苏30战机和1架米格29战机。
其中阵风单价2.4亿美元,苏30单价8000万美元,米格29单价3000万美元,这次三哥直接损失超过3亿美元。
不过,钱上的损失可能还是小事,最让印度无法接受的,是击落这5架飞机的是来自中国的霹雳15空对空导弹。
印度跟巴基斯坦打架,资本市场原本对印度军工寄予厚望,印度军工股涨了一大波。
其中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巴拉特电子、马扎冈造船等印度军工企业,最高位时一度涨了6%。
结果一场空战,击碎了印度军工梦,也打破了印度股民的发财愿望:
高价买来的战机在战场上如此拉胯,印度军工股应声大跌,法国达索航空也因为阵风战斗机的表现,股价直线跳水。
但这可能还不是最悲哀的,三哥更难受的可能是:
法国达索的阵风至少还能飞上战场,而印度自家的光辉战斗机却压根就没有上场的资格——质量太差,数量也太少,实力太菜。
三哥花费将近30年,好不容易才让光辉战斗机勉强服役,还一度被三哥视为印度制造的骄傲,如今却连被中国导弹击败的资格都没有。
不得不说,这件事实在有点黑色幽默。
早在1983年,印度的光辉战斗机就正式立项,但一直到了2011年,光辉战斗机才正式服役。
而当初中国歼10从立项到首飞用了10年,法国阵风从原型机到量产也不过15年。
印度光辉战机“难产”,本身就暴露出了印度制造的真实实力。
但这还不算完,虽然印度宣称光辉战斗机有75%的国产化,实际上却是名副其实的“万国造”。
包括发动机、雷达、导弹乃至于飞行控制软件,通通都要依赖进口。
比如发动机是来自美国通用电气的F404涡扇发动机,雷达来自以色列埃尔塔,导弹发射架来自俄罗斯。
那印度为什么不用国产货呢?
其实莫迪老仙自打上台以后,就一直在强调推动印度制造,还把工业化定成了印度的国家战略,但奈何,这么多年过去还是实力有限。
最开始,印度光辉战机本来是打算用印度国产的“卡韦里涡扇发动机”,结果研发过程实在坎坷,只好改用美国的F404.
雷达也是同理,三哥不是不想争口气,但印度国产遇到的问题太多,只能求助以色列。
而印度战机“万国造”的背后,实际上就是当下的印度制造困局:
尽管莫迪老仙雄心勃勃想取代中国,但这些年来印度制造与中国制造的差距却越来越大,以至于现在连与中国较量的资格都没有。
印度光辉战机连战场都上不去,花高价买来的“洋飞机”却成了中国导弹的靶子。
印度制造发展不力,背后的原因众多,除了老生常谈的营商环境、基建设施、宗教问题、人口教育等诸多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的环境变了。
印度要想发展制造业,上来就要跟制造业第一强国中国搞竞争,这完全是地狱难度开局。
说白了,同样一件产品,印度制造要想抢夺中国制造的市场,哪怕不比中国制造的价格更低,至少也要保持同样的成本,才有一丝丝实现的可能。
但关键问题在于,别提印度了,就算是欧美,面对中国的全产业链优势,也束手无策。
比如生活里常见的打火机。
湖南邵东是世界打火机之乡,每年生产的打火机超过150亿只,产量占到全世界的70%,卖遍了全球每一个角落。
印度要想做打火机买卖,面对的是什么局面?
从内部来说,印度自己要先配套钢铁、五金、石油炼化、塑料模具、液化气、高压容器等一堆产业,然后才能去生产一个小小的打火机。
而从外部来看,哪怕打火机只卖几毛钱,湖南邵东也能实现一定的利润,印度要抢走邵东的生意,就得把成本压得更低。
所以前期投入与预期回报完全不成正比,印度根本赚不了打火机这个钱。
事实上,不仅是打火机,很多领域都是如此,印度制造所面临的致命问题,就是与中国这个恐怖的对手相比,严重缺乏竞争力。
尤其现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印度想要快速进行工业化,难度呈指数级别上升,成本压不下去,市场开拓不出来,已经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机。
中国制造发展到现在,印度制造想要取而代之比登天还难。
经过这场印巴冲突,印度才总算看清与中国制造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深入了解热门话题背后的事实,如果您喜欢这样的内容,请不吝点赞、留言交流,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