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8日报道 现年94岁的沃伦·巴菲特于5月3日宣布将于今年年底卸任,并推荐其接班人格雷格·埃布尔接任伯克希尔-哈撒韦首席执行官。
法新社报道称,巴菲特以独到的投资智慧与简朴的生活方式赢得公众爱戴。这位“奥马哈先知”承诺将其积累的巨额财富悉数捐出。
巴菲特拒绝新奇的金融工具,也不当残酷的“企业狙击手”,而是始终秉持买入并持有的长期投资策略。
他掌舵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投资范围涵盖金霸王电池、盖可保险、油漆和钻石等多个领域,并持有可口可乐和雪佛龙等美国商业巨头的精选股权。
生活简约热衷慈善
根据《福布斯》杂志实时富豪榜,截至5月3日,巴菲特净资产为1682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五。
但这位金融巨擘始终与富豪阶层的浮华生活保持距离,既没有天价艺术收藏,也没有遍布全球的豪宅。
他仍住在1958年以3.15万美元购入的位于奥马哈的住宅里。在饮食方面,他保持平民本色:每周至少三次享用麦当劳麦乐鸡,每日饮用五罐可乐,零食钟爱薯片,甜点必选冰淇淋。他的业余爱好包括打桥牌和弹奏尤克里里。
巴菲特2013年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采访时说:“我不需要华服和珍馐。”不过,他在2006年承认购置私人飞机,称这笔奢侈消费提升了生活质量。
2006年,巴菲特宣布将把99%的身家捐给慈善事业。他还与老朋友、桥牌搭档比尔·盖茨一同劝说其他亿万富翁也承诺捐出至少半数身家。
巴菲特因此成为美国社会广受爱戴的人物,每年有众多散户投资者齐聚奥马哈参加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度股东大会,这场盛会被称为“资本家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
巴菲特常在自己的平台上点评经济政策,以及发表他对比特币价值和特朗普贸易政策等诸多话题的看法。
他公开支持民主党,并多次表示像他这样的富豪理应缴纳更多税款。
巴菲特出生于1930年8月30日,在家中排行老二,童年时阅读《赚取1000美元的1000种方法》后便展露出商业头脑。
他的童年称不上美好,曾患上偷窃癖,还要忍受母亲的语言暴力。他一度打算放弃学业,但遭到身为国会议员兼商人的父亲反对。
他在就读宾夕法尼亚大学后转入内布拉斯加大学,获得商学本科学位,后于195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20世纪50年代,巴菲特在华尔街创立巴菲特合伙公司,并在1965年并购纺织企业伯克希尔-哈撒韦。
凭借对财经资讯的深度研读,巴菲特的商业重心逐渐转向发掘价值低估的资产并进行长线投资。
他逐步将伯克希尔-哈撒韦打造为一个横跨能源、银行、航空、食品等实体产业的庞大商业帝国,投资范围涵盖花旗银行、克罗格零售、苹果公司及美国运通等知名企业。
即使年逾九旬,白发苍苍、身着灰色西装戴鲜艳领带的巴菲特仍然活跃在美国商界。
一生痴迷股票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文章称,世界上只有一个沃伦·巴菲特,也不会再有第二个,而他之所以无可匹敌且永远不会被超越的原因有三:个人特质、所处时代和投资架构。
巴菲特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几乎一生都痴迷于股票市场。尤其在早期投资生涯中,他取得无与伦比的成功靠的是常人难以忍受的牺牲:放弃正常社交和家庭生活。
巴菲特是一个痴迷于股票的人。
1942年,从他11岁时买入第一只股票起,就如饥似渴大量获取公司信息,阅读公司财报就像大多数人听音乐一样。
作为一名年轻的投资经理,巴菲特常常在家里一边踱步一边聚精会神看公司年报,对家人和朋友进进出出浑然不觉。当他的孩子们在游乐园玩耍时,他会坐在长椅上阅读财务报表。人在游乐园,但在精神和情感上,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专注于税务亏损结转和摊销时间表。想象一下,自从哈里·杜鲁门入主白宫以来,几乎在醒着的每一刻他都乐在其中。这就是巴菲特与众不同之处。
保守估计,在他7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巴菲特阅读的财务报表超过10万份。
他对财务信息的接触无人能及,加上他惊人的记忆力,使巴菲特成为一个人形人工智能。他几乎可以从自己内部数据库中回答任何问题。这让他拥有一种无与伦比的能力,能够从任何新信息中识别出核心要点,这也让他比其他投资者拥有更持久的优势。
天时地利不可复制
正如他多次所说,巴菲特出生在对的时间和地点,中了“卵巢彩票”(指因出生环境而获得巨大优势——本网注)。
如果巴菲特是在1880年而不是1930年出生在奥马哈,他可能投资牲畜而不是股票。如果他1930年出生在俄罗斯鄂木斯克而不是美国奥马哈,他就不会拥有铁路公司,可能会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上工作。
巴菲特刚好成年时,赶上向本杰明·格雷厄姆学习的机会。格雷厄姆是证券分析的先驱,也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投资者之一。
巴菲特开始职业生涯时,数万亿美元资金还未从指数基金和其他大型机构投资者那里涌入股市。
他早期取得的非凡业绩,靠的是在别人没有留意的地方“捕鱼”。他以股票市场中最微小的“浮游生物”为食。
他把大赌注押在这些“小鱼小虾”上。在不同时期,他的投资合伙公司将总资产的21%投在内布拉斯加州比阿特丽斯的农业设备制造商登普斯特磨坊制造公司,35%投在总部位于纽约的制图公司桑博恩地图公司,该公司的投资组合价值超过其股价。有时,他要花数年才能在几乎从未交易过的股票上建仓。
从1957年到1968年,这些不起眼的投资帮助他实现25.3%的年均回报率,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平均回报率仅为10.5%。
当时,大多数专业投资者对市场的定义都比较局限,而巴菲特能超越这种定义下的市场表现。
另一方面,巴菲特几乎不买那些属于主要市场指数的股票,如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或标准普尔综合指数等。
巴菲特不仅成功了,他的投资生涯跨度之长也是其他投资者难以企及的。1965年,他接管了伯克希尔公司,这是一家破败的纺织品制造商。截至去年年底,巴菲特的年化平均回报率为19.9%,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化回报率为10.4%。
最后,巴菲特的投资架构独一无二。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一家公开上市控股公司,是他认为值得拥有的任何资产的容器:其他公开交易的股票、美国国债、私营公司。它甚至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持有者之一,现在它持有超过3300亿美元的现金。
伯克希尔不是对冲基金、共同基金、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或任何其他传统投资工具。
按照设计,它不收取会减少投资回报的管理费,也不收取绩效激励费,因为这会鼓励为追求高额回报而过度冒险。
大多数投资基金受到经济学家所说的“顺周期性”影响。在一只基金连续获得良好回报后,投资者会把钱投向这只基金,迫使基金经理将新资金投入到一个可能已经估值过高的市场。这会影响基金未来表现。
然后,当市场下跌,基金回报不佳时,投资者就会抽走资金,迫使基金经理在市场出现大量廉价资产时抛售。基金投资者自己让基金表现变得更差,加剧了市场波动。
然而,伯克希尔的现金流都来自内部。资金从它所拥有的资产中流入(或流出)。现金不会在最糟的时候从新投资者那里大量涌入,也不会因为投资者撤资而被抽走——因为你只能通过在二级市场从其他人手中购买股票才能投资伯克希尔。
这种投资架构给巴菲特带来结构性优势,使他能够随时随地抓住机会。这是其他任何专业投资者都没有——甚至不想拥有的一种优势。(编译/熊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