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严重资不抵债!知名金融博客:银行业融资工具到期 新一轮“爆雷”开始了…… 外媒美联储紧急银行融资计划收尾 美联储巨额亏损资不抵债
admin
2024-04-30 11:24:53
0

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知名金融博客ZeroHedge表示,美联储总资本仅为510亿美元,而损失高达9480亿美元,已严重资不抵债。文章提到,随着该行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到期,共和第一银行的爆雷倒闭,为新一轮银行业危机打响首炮。

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在内的大型银行倒闭后,在2023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银行体系恢复了平静,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美联储为救助其他陷入困境的银行而制定的紧急计划,也就是市场熟知的BTFP工具。

但是,该计划实际上已在几周前到期。换句话说,美联储不再向陷入困境的银行提供紧急贷款。

“仅仅一个月后,我们就已经目睹了第一起爆雷事件,总部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共和第一银行在上周五(4月26日)被监管机构关闭,”ZeroHedge写道。#银行业危机#


(来源:Twitter)

共和第一银行与2023年倒闭的其他公司有着同样的问题,资产负债表上有太多“未实现的债券损失”。就像去年硅谷银行、签名银行一样,共和第一银行曾在2021年和2022年用客户的存款购买美国国债,当时债券价格正处于历史高位。

到2023年初,情况发生了逆转。债券价格暴跌,就连被认为“安全、稳定”的美国国债价格也大幅下跌,银行蒙受巨额损失。

ZeroHedge强调:“请记住,当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就会下跌。因此,当美联储将利率从0%提高到5%以试图控制通胀时,他们同时在债券市场上造成了巨大损失,这也意味着银行的巨大损失。”

硅谷银行只是冰山一角,许多其他银行都遭受了巨额债券损失。事实上,2023年银行业的未实现损失总额高达6200亿美元。

美联储知道他们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因此,他们创建了这个BTFP银行定期融资计划,这基本上是一个巨大的“虚构”游戏。通过BTFP工具,银行可以使用其不断恶化的债券投资组合作为抵押品向美联储借款。但每个人都没有按照实际市场价格对债券进行估值,而是简单地假装这些债券仍然具有同等价值。

换句话说,银行只是为其资产定价,美联储允许他们这样做。

2023年,美联储通过在整个银行系统中洒下这种“神奇仙粉”,成功地防止了任何进一步令人尴尬的银行倒闭。

但现在BTFP已经到期,银行体系中的问题显然还没有消失,几天前共和第一银行的失败只是一个症状。

ZeroHedge提到:“想一想,债券价格仍在下跌,因为利率仍然比2021-2022年高得多,银行仍面临巨额未实现损失。既然美联储不再玩假装游戏,银行倒闭又开始了。”

“这并不是说所有银行的状况都很糟糕;而是说所有银行的状况都很糟糕。一些银行明智地利用过去十二个月的时间来整顿其金融机构。不幸的是,大多数人没有,这就是为什么美国银行系统仍有超过5000亿美元的未实现损失。这意味着共和第一可能不会是唯一的失败,除非美联储再次带着‘神奇仙粉’介入,”该博客续称。

还要记住,美国国债投资组合的损失并不是银行体系的唯一问题。举例而言,许多银行因写字楼贷款而面临巨大的潜在损失。

报道指出:“我们认为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远不及2008年金融危机,当时世界上一些最大的银行都因金融危机而倒闭,差远了。但现实情况是,仍有不少银行存在大量未实现损失,其中最大的一个恰好是美联储。”

根据其上个月刚刚发布的财务报表,美联储的未实现损失总额几乎达到1万亿美元,更准确地说是9484亿美元,其中绝大多数未实现损失来自美国国债。因此,就像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第一共和银行,以及现在的共和第一银行,美联储已经完全资不抵债。

事实上,美联储总资本仅为510亿美元,而损失则高达9480亿美元,这意味着美联储已经破产19次以上。

“想想看,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中央银行,全球储备货币的管理者,按市值计算完全资不抵债。你可能认为这会成为头版新闻,但从来没有人谈论过它,甚至没有人愿意谈论它,”报道称。

“当然,很多人会坚持认为这并不重要,就像他们坚持认为国债不重要一样。但这是更加荒唐的幻想。看看事实吧,美国FDIC公布的报告显示,美国银行业的未实现损失超过5000亿美元。”

美联储理论上会救助银行业,但其本身却无力偿债9000亿美元。

本来要救助美联储的美国政府却无力偿债超过50万亿美元。

报道最后指出,就像BTFP救助工具一样,每个人都想玩一场巨大的“假装”游戏,假装美联储的偿付能力不是问题,美国政府的巨额债务不是问题。但相反,它们是巨大的挑战。最终的后果将是美元失去全球储备货币地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整治直播电商乱象,快手电商“成... 出品|达摩财经9月19日晚,市场监管总局公布: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前期核查,依法对成都快购科技有限...
100亿元,千亿能源巨头要“造... 从“手搓装置”到全球领先,一家民营企业的可控核聚变逆袭之路。《中国企业家》记者 马吉英见习记者 苗诗...
小米汽车,又出事了 小米汽车,... 欢迎关注我的好朋友:闺蜜财经图片由AI生成撰文|杆姐&编辑|爱丽丝小米又出事儿了。9月19日,据国家...
降温了,也降息了 降温了,也降... 晚上好,一起看看本周发生了哪些大事吧~希望我们的解读,能让你收获有用又易懂的理财知识,逐渐培养经济敏...
笑死!国产布加迪来了,比保时米... 不到一个月,追觅的PPT造车,它来了。没错,追觅汽车在微博发布首款新车渲染图。从渲染图来看,追觅首款...
电池指数基金如何“捕捉”电池技... 《金证研》 巽风/作者近日,工信部发布《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提出支持...
什么样的家庭,孩子长大后最有底... 点击 “简七读财” ,发送消息“ 理财 ”小白轻松入门~晚上好,我是简七编辑部的冰冰。前几天跟朋友...
155亿可转债落地!中国太保“... 出品|达摩财经又一家大型险企成功发行H股零息可转债。9月18日,中国太保(601601.SH)发布公...
热门中概股集体上涨,蔚来涨3%... 记者丨庞华玮 倪雨晴编辑丨巫燕玲 朱益民 黎雨桐北京时间9月19日晚间,美股三大指数高开,截至22时...
深夜,暴涨!美联储,突爆大消息... 超级赛道突然爆发。北京时间9月19日晚,美股盘初,量子计算概念股集体拉升,昆腾(Quantum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