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十年造车,一朝梦碎 苹果十年造 苹果十年研发投入
admin
2024-03-03 21:35:59
0

近日,据多家媒体报道,苹果已取消电动汽车项目,将团队转向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司正逐步结束长达十年之久的电动汽车探索计划。

苹果内部披露这一消息后,让参与汽车项目的近2000名员工感到非常意外。据了解,该决定是由首席运营官Jeff Williams和负责该项工作的副总裁Kevin Lynch共同做出。

这两位高管告诉员工,该项目将开始逐步结束,负责汽车的团队中的许多员工将被转移到执行官John Giannandrea领导的人工智能部门,这些员工将专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这是苹果越来越关键的优先事项。

从2014宣布造车至今,苹果过去十年来的心血付诸东流。市场竞争剧烈、自身的举棋不定、难以保证盈利......这些都是导致这个结果的答案。而从项目进展及市场现状来看,苹果的这一决定无疑是明智。

与其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在一个看不见未来的项目上,倒不如放下心中的执念,把目光转移到自己更擅长、市场更需要的领域。

但转战AI之后,苹果能否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实现后发先至?能否延续自己的辉煌?拭目以待。

车圈大佬,密集发声

苹果放弃造车,这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爆炸性消息。

或是出于竞争对手退出赛道后感到轻松,又或是为此感到惋惜,舆论发酵后,不少车圈大佬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马斯克是第一个“蹭”上热点的车圈大佬,不过他的看法极为含蓄,仅仅是在推文中发了一个致敬的表情和一支烟的表情。

不少网友认为,这两个表情代表着马斯克对苹果放弃造车计划持有一种戏谑和嘲讽的态度。理由是当年马斯克表示过将特斯拉出售给苹果,但苹果拒绝收购特斯拉这一请求。


马斯克推文截图

隔日,马斯克又转发了一位分析师的推文。

大摩分析师亚当乔纳斯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一切都是关于数据:在我们看来,苹果汽车不可能是一个惊喜……这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计算机视觉/机器人/边缘人工智能问题,必须由在数千亿英里的公共道路上收集视觉数据的车辆进行测试和迭代。

苹果宣布停止造车的消息传回国内后,理想汽车CEO李想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输出了不少观点。

李想认为,苹果放弃造车,选择聚焦人工智能是绝对正确的战略选择,时间点也合适。在李想看来,苹果若做成了toC的人工智能,将会成为一家10万亿美金的企业,若输了将会成为一家1万亿美金的企业。

“人工智能会成为所有设备、服务、应用、交易的最顶层入口,苹果的必争之战。”

针对汽车和人工智能的联系,李想表示:“做成了汽车,大获成功,苹果会增加2万亿美金的市值,但是汽车大获成功的必要条件仍然是人工智能。汽车的电动化是上半场,人工智能才是决赛。”

李想称,手机延展的人工智能是比特,汽车的人工智能是原子,人工智能横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人工智能成功的三个必要条件:人才、数据、算力。”

李想之后,小米CEO雷军也在微博进行了发文,并“机智”地给小米汽车打了一波广告。

雷军表示:“看到这个新闻,非常震惊!小米战略是“人车家全生态”,我们深知造车难度,3年前依然做了无比坚定的战略选择,认认真真为米粉造一辆好车!”


来源:雷军微博

除了以上几位,还有不少业内大佬也陆续发声,虽然大家的看法褒贬不一,但却普遍为苹果感到惋惜。

造车十年,一路坎坷

科技之光,历经十年,耗资百亿,戛然而止。苹果放弃造车的确令人感到震惊和惋惜。

2014年,“泰坦计划”成立,苹果计划像设计iPhone和iMac一样,从零开始打造一款颠覆行业的车产品。

苹果汽车项目的第一任主管是当时的苹果副总裁 Steve Zadesky。Steve Zadesky任职期间,花重金从谷歌、奔驰、特斯拉等大公司挖来了不少人才,并组建起了一个数千人的团队。

然而到2016年时,Steve Zadesky却因个人原因突然被离开苹果。根据《华尔街日报》当时的报道,Steve Zadesky的离职给泰坦团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该团队一直面临着无法实现的目标,也没有明确的目标。

同年7月,苹果公司说服已退休的高级硬件工程主管Bob Mansfield回归并接管泰坦项目。

Bob Mansfield接手后,苹果汽车项目有了清晰的目标——“优先开发自动驾驶汽车的软件”。

到2017年,苹果获得了加州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的许可证,硅谷路上也出现了苹果基于雷克萨斯改装的自动驾驶测试车辆。

但好景不长,两年后苹果汽车项目再次“易主”。

2018年,前苹果Mac硬件工程副总裁Doug Field在特斯拉任职五年后,重新被聘请回苹果,开始主导泰坦计划。Doug Field上任后,泰坦计划的目标从“优先开发自动驾驶汽车的软件”转变为“整车设计”。

2021年9月,Doug Field突然宣布离职,苹果汽车项目又一次迎来新领导,由Apple Watch负责Kevin Lync上手接管。

上任后,Kevin Lync曾明确表示,希望造车项目能够有一个更清晰、更紧迫的目标,其中包括最早于2025年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

然而在2022年3月,苹果造车项目却传出“噩耗”。有分析师当月称苹果Apple Car团队已经解散了一段时间。同年12月,有媒体报道称,苹果将推出电动汽车的目标时间推迟约一年,推迟到2026年,且放弃了L5全自动驾驶路线。

一直到今年1月,苹果汽车项目宣布将目标下调至“L2+级别自动驾驶、2028年上市”。对此,彭博社报道称苹果造车项目已经达到了成败关键点。谁曾想,仅仅一个月后,苹果就宣布了放弃造车。

回顾苹果的造车史,主管不断更迭、经历多轮裁员、策略不断调整和延期......这种“摇摆不定”、“动荡不断”的状态,似乎早就决定了“苹果汽车”失败。

功败垂成,转战AI

坚持十年之久,耗资数十亿美元,就这样化为泡影。能够相信苹果是在充足理由下,才做出这个“正确”决定。

事实上,对于苹果来说造车并不难,小米都能三年内实现自产自研,何况是财大气粗、声名在外、技术领先的苹果?真正难的地方是,苹果要如何才能通过技术能力生产出划时代产品。

如果苹果生产出的汽车不具有划时代性,且需要定位高端,那在面对保时捷、BBA等豪华品牌时,也就谈不上多大竞争力,从而也就不可能占领巨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高的利润。

苹果也曾设想将苹果汽车的定价放在10万美元档次,但高管们担心这个价格能否提供他们习以为常的高利润率,担心这样的定价策略会削弱苹果产品一贯的高利润率,特别是在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

从如今的结果来看,苹果很可能在某些关键技术上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或者是认为自身技术不足以在市场中形成竞争优势。

退一步讲,就算苹果在无人驾驶技术方面有一定的突破,也必须要在大规模使用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商业化。然而现实是,当前全球无人驾驶技术并不成熟,基础设施和政策法规还远远不够成熟,玩家们想借此实现高盈利,还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对于这种没有尽头,且看不到出路的烧钱游戏,是苹果叫停汽车项目最核心的原因。

相比之下,转向更加火热、更能赚钱、更符合趋势的AI项目,叠加人才、数据、算力等自身优势,无疑是更明智的选择。

事实上,苹果的股东也一直在施压要求苹果拿出AI计划。

根据金融时报报道,苹果两大股东向苹果公司高层施加压力,要求公司披露其在AI领域的相关计划,并要求提高透明度。

面对股东要求苹果披露其人工智能计划的压力,苹果公司表示:所要求的报告范围过于宽泛,要求披露的内容可能包括对我们的竞争地位有害的战略计划和举措。

不过,与英伟达、英特尔、meta和微软等科技公司相比,外界普遍认为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相对落后。

凭借多年以来的积累,苹果能否在AI领域取得更大的技术突破,给人类再次带来革命性的产品,或将成为决定苹果未来命运的关键一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股市:真的变了! 股市:真的变... 今年的A股真的变了!第一,今年的A股堪称牛市,成交量在高位,但券商板块没涨多少让人意外。A股最近60...
对标世界首富Oracle?半年... 星空君手头负责的几个系统都面临信创改造,之前用CentOS、MySQL/Oracle的,要改成银河麒...
BeBeBus母公司通过港股聆... 最近的港交所可以说是各家知名企业齐齐出现,就在前不久海澜之家冲刺港交所上市的时候,知名母婴品牌BeB...
小红书的草,长过头了 小红书中... 斑马消费 陈晓京“种草”平台小红书上的草肆意生长,已经长过头、越界了。网络主管部门果断出手,帮其“拔...
美联储议息生变?美元指数跳水,... 9月16日,现货黄金盘中再创历史新高,最高触及3703.13美元/盎司,首次突破3700美元大关。全...
歼-20首次进行静态展示 据央视新闻,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将于本月19日至23日在吉林长春举行。目前,各项准...
小鹏汇天回应长春航展坠机事件:... 9月16日,据报道,中国长春航展彩排期间,两架小鹏汇天eVTOL(电动垂直起降器)发生碰撞后坠毁。对...
闪崩53%,股民质疑新型洗钱!... 9月15日,金石杂谈发布了头条文章,对药捷安康暴涨原因进行了梳理,并认为药捷安康实则是内资的左手倒右...
宠物企业冰火两重天 宠物企业冰... 截至目前,各国产宠物食品、用品企业均已发布上半年财报,几家欢喜几家愁。其中,基于自主品牌业务的推动,...
万事达卡“盗刷门”背后 万事达... “人在家中坐,账单从海外来”“信用卡贴身存放,交易却出现在了本人从未去过的地方”“收到入账提醒后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