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布什宣称,目前美国正处于经济艰难时期。
他表示政府将努力改善经济状况。目前有一个办法可以缓解美国民众面临的经济压力,那就是国会在8月份夏季休假前尽快批准开放新的石油开采区域,以帮助平抑油价,从而缓解民众生活压力。
受高油价影响,美国民众生活普遍压力加大,对于国家经济状况深感忧虑。美国最大的两家房贷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近日又传出“无力还债”的消息,加重了投资者的担忧。
用格林斯潘先省得话说。美国遇到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这就是美国经济衰败的前兆。
美国操纵石油市场有三种手段:
第一,美国政府说服本国石油公司限制开采量。最近5年尽管油价很高,但美国石油巨头的开采量一直保持在一个水平上。
第二,美国的忠实盟友沙特阿拉伯愿意执行美国的战略,没有表现出大量增加石油供给以打压油价的愿望。
第三,纽约期货市场的大量投机倒把行为是石油价格增长的推动力。
毫无疑问,在那里定调的是美国人,每天大量的期货交易推动着油价上涨。美国政府还有其它一些方法来操纵油价。
例如在伊拉克战争之前说,推翻萨达姆政权1年后就可每天向市场提供300万桶伊拉克石油,3年之后可达到500万桶,而现在伊拉克石油的出口只有150万桶,甚至低于萨达姆执政时期的出口量。
美国还凭借金融优势在油价上涨中大赚了一把。如美国花旗银行在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前10天悄然进入欧洲美元市场,维持了110亿美元的空头头寸,大量对冲在石油价格上涨中做多原油期货做空美元,总之就是让油价在可控制的混乱,并且让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无法完成平稳的对接价格。
在连续7次降息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5日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如此决策,可以说是美联储在“双重夹击”之下的无奈之举。
所谓“双重夹击”,是指经济下行风险和通胀上行风险。自去年年中以来,随着次贷危机持续恶化以及市场衰退恐慌弥漫,“挽救”美国经济成了压倒一切的任务。美联储大幅降息以及布什政府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就是从货币和财政两个角度进行干预,希望避免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对于这些政策的成效,美联储在25日的声明中认为,美国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但正“有所缓解”。这一点也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认同。该组织在日前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国经济降温的程度低于原先的“恐慌”预期,尽管仍面临着严峻挑战,美国政府的积极举措至少避免了危机的全面恶化。
但美联储连续降息的政策也产生了负作用。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大幅降息等措施导致美元持续贬值,加剧了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扬,美国通胀上行风险因此急剧增加。
严峻的通胀形势迫使美联储对通胀风险提高警惕。在25日的声明中,美联储指出,美国通胀上行风险在增加,而基于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攀升以及不断高涨的通胀预期,“通胀前景的不确定性依然很高”。
在经济下行风险和通胀上行风险双重夹击下,美联储目前面临决策挑战。从避免经济陷入衰退的角度讲,美联储还应继续降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从避免通胀恶化的角度考虑,美联储则应果断加息。在如此两难的处境下,美联储25日最终以9比1的投票结果决定维持利率不变。
在这次投票中,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费希尔因主张立即加息而投了反对票。事实上,随着通胀威胁抬头,美联储内部要求暂缓降息并转而加息的呼声也日渐高涨。
经济学家叶麦隆认为,美联储此举已是“尽其所能”。“考虑到通胀形势,它不能降息;考虑到脆弱的经济和金融环境,它又不能加息”,所以最终只能维持利率不变。
还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当前通胀上行风险高于经济下行风险的情况下,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的政策可能预示其“降息周期”的结束,甚至不排除从此进入“加息周期”的可能性。目前美国劳动力市场仍在进一步走软,金融市场也依然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此外,信贷紧缩、住房市场收缩以及能源价格高涨等都有可能对美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加息肯定不利于美国经济的恢复。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如何既防止通胀进一步加剧,同时又不至于让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甚至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将是美联储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必须解决的难题。
没错,是的,美国国债现在比美国GDP还要多,也就是说即便美国白干一年也无法填补GDP的空洞,不仅如此,国债还在产生利息,如果美国政府、银行等无法偿还到期的国债,那么后果不堪设想,甚至影响到借钱给美国的国家。
说白了,你国债还不上,就会引发连锁反应,比方说信贷评级降低,新贷款就更难,企业无法发展,然后就恶性循环,这就会引发衰退甚至危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