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这样吗;
很简单的;
随随便便弄两下就可以搞定。
大脑具有很强的自我欺骗性,把看到的东西虚构成,自己能办到的事。
当真正上手之后,
被简单的事物,打击几次,信心立马溃散,又感觉自己很差。
自由选择的背后,
需要承担的代价,很难通过想象得出正确答案,需要反复验证。
1
常常看到人们有选择困难症。
既想选这个,又想选那个;既不想要这个,又不想要那个;感觉这个勉强,那个也勉强。
看似有选择,
其实还是选择过低,导致放弃、拒绝都特别无奈。
有个人的原因,
有时代的变迁,
总之机会越少,能够做的事情越少,就越容易抑郁,陷入“习得性无助”。
工作可能有万般不是,
至少保留一样选择在,不至于一点存在的价值都没有,在哪里都鼓不起勇气。
工作不等于上班,
可以是日常活动,没事可以用来打发时间,并且相当他人具有优势。
焦虑无法避免,
具体的行动,才能真正缓解焦虑,因为行动中身体会释放积极的信号。
越躺着越无助。
出门走走,活动活动下,能量释放出来,有利于身心健康。
最好还是提高选择的数量,
当有大量的选择时,自我掌控感明显增强,内在不那么容易焦虑。
柿子挑软的捏。
偶然可以去挑战困难的场景,更多的时候,应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
2
昨天看到一则视频,他说:
世界上最傻的事情就是,有些人可以忍受几十年的不快乐日子,却不愿意奋发图强,花一年改变自己。
就是不懂得投资自己。
一看没毛病,但底下很多负面信息,大意是“何不食肉糜”。
人性最不可琢磨。
要说改变,很难,改变自己难,改变别人更难。
出一个曾国藩,
得从他爷爷开始,三代人持之以恒,克己图强,才换来偶然的成功。
认知隔着一座山,看得到,触碰不到,望山跑死马。
很多人的认知,
之所以有一点点的变化,来自十几年的读书,那是国家支撑教育的结果。
尼采说:
“当你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望你。”
当看向自身缺点的时候,
也在被缺点所诱惑,反过来强化缺点的存在。
这不是意愿的问题。
不要考验意志力,经不起考验,会有反作用的。
依然要投资自己,
不过先降低预期,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单纯地执行,体验过程。
3
困惑产生的根源,往往是路断掉了。
什么意思呢?
流水不腐。
只要身上的信号,能够发出去,并且及时反馈回来,这就通的。
当下的困境,
在之前是不存在的,在之后可能也没意义,单独存在当下。
亲密关系,
社会关系,
个人发展,
所有的链接,里面真实的情况,想象不出来,也很难透过学习到。
只能亲身经历,
了解越深,越能打消疑虑,未知变确定,自然不会有恐惧。
潜藏在内心深处恐惧,
是一个人面对他人,面对外界,极大的障碍,这障碍把路一堵,情绪容易抑郁。
自己需要什么;
自己拥有什么;
很多时候是不确定的,自己观察自己,有许多的思维局限。
本能地责怪自己:
是不是什么地方没有做好?要是当时怎么着就好了。
陷入事后诸葛亮的主观中。
没有问题,
不要批判自己,要注意看个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那就是进步的方向。
上一篇:洛克菲勒:青年成大器的六项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