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孩子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与挑战,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情绪、保持快乐,成为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亟需关注的话题。那么,心理课程真的能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带来积极影响吗?
10月20日下午,姜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与东桥小学心理健康学科组联合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研修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东板桥校区的张扣兰主任为二年级学生带来了主题为《快乐好心情》的心理课。课程围绕“认识快乐、分享快乐、创造快乐”展开,通过游戏互动和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低年级学生感知情绪与心态之间的关系。
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击鼓传花”的游戏,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快乐瞬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表达快乐,更感受到了“分享让快乐加倍”的深刻道理。此外,课程还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讨论的方式,将“心态影响情绪”这一抽象概念具象化,帮助学生建立面对挫折时的积极态度。
而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朱春娟老师则通过《头脑特工队》的片段导入,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她采用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如“李丽和刘梅考试故事”等,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结合自身经历分析情绪表达的重要性。朱老师还设计了“合理表达四步法”,帮助学生将情绪表达具体化,使他们能够在模拟情境中尝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这次研修活动的最后,工作室的领衔人沈丽老师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与实施》专题讲座,提出了从“高度、广度、温度、深度、效度”五个维度去设计和评价心理课堂的理念。她强调,心理课程的设计不仅要有理论深度,更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真正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看到,心理健康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和表达情绪,更能有效促进家校共育,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这不仅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更是对提升孩子们情绪管理能力的积极尝试。家长们也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发展,通过有效的沟通与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唯有共同努力,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快乐和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