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各国纷纷设定了“双碳”目标,以期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低碳已成为工业发展的核心方向,尤其是在孪生工厂EPC(工程、采购和施工总承包)项目中,如何将绿色理念贯穿于建设与运营的全周期,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孪生工厂的概念来源于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它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的工厂模型,实时监控与优化实际工厂的运作。在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孪生工厂EPC项目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
技术赋能低碳、管理实现节能在孪生工厂EPC总承包项目中,以“技术赋能低碳、管理实现节能”为核心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从设计优化、绿色施工、智能运维三个维度入手,打造“低碳化、节能化、可持续”的现代化工厂。
设计阶段:低碳目标的起点设计阶段是实现孪生工厂低碳目标的源头。在这一环节,引入“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分析”理念,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模拟不同设计方案的能耗与碳排放情况,选择出最优的低碳方案。在建筑设计方面,优先采用绿色建筑标准,优化厂房布局,合理设计采光和通风,减少空调与照明系统的能耗。
以某食品加工工厂的EPC项目为例,设计团队通过数字孪生模型模拟不同朝向、窗户尺寸的厂房采光效果,最终确定了“南北朝向+大面积落地窗”的设计方案,使车间白天自然采光覆盖率达85%,照明能耗降低了60%。此外,在厂房屋顶上设计了100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板,年发电量可达12万千瓦时,满足工厂15%的用电需求。
在设备选型上,项目优先选择能效等级为一级的节能设备。例如,将传统高能耗空压机替换为永磁变频空压机,能耗降低30%;选用余热回收型锅炉,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回收利用,年节约标准煤500吨。通过这些设计优化,该项目建成后,工厂年碳排放较传统工厂减少2000吨,碳减排率达25%。
绿色施工:建设阶段的减排关键绿色施工是孪生工厂EPC项目在建设阶段减少碳排放的关键。为此,制定了《孪生工厂EPC项目绿色施工标准》,从施工材料、施工工艺和现场管理三个方面落实低碳要求。
在施工材料选择上,优先使用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例如,采用新型节能保温材料替代传统保温材料,导热系数降低40%;使用再生钢材与再生混凝土,减少原材料开采与加工过程中的碳排放。在某汽车零部件工厂项目中,再生钢材的使用率达30%,再生混凝土的使用率达25%,减少碳排放800吨。
在施工工艺方面,推广绿色施工技术,如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将车间墙体、设备基础等在工厂预制完成后运输至现场组装,减少现场施工的建筑垃圾与扬尘污染。同时,使用电动工程机械替代传统燃油机械,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尾气排放。通过模块化施工,该汽车零部件工厂项目现场建筑垃圾减少70%,施工周期缩短15%;电动挖掘机、电动起重机等设备的使用,使施工阶段碳排放减少了40%。
在现场管理上,建立了施工扬尘、噪音、废水监测系统,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超标时自动启动喷淋降尘、噪音防护等措施,确保施工过程符合环保要求。
智能运维:长期低碳运营的核心手段智能运维是实现孪生工厂长期低碳运营的核心手段。依托数字孪生技术与物联网平台,构建工厂智能运维系统,实现能耗实时监控、设备节能调控、能源优化配置,从运营层面降低能耗与碳排放。系统通过在工厂各环节安装能耗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设备、空调、照明等的能耗数据,在数字孪生模型中动态展示能耗分布情况,帮助管理人员精准定位高能耗环节。
例如,在某钢铁企业的孪生工厂项目中,智能运维系统监测发现某条轧钢生产线的电机能耗异常偏高,通过数据分析确定是电机轴承磨损导致,及时安排维护更换,使该生产线能耗降低了12%。同时,系统具备智能调控功能,可根据生产负荷与环境变化,自动调整设备运行参数。在生产负荷较低时,自动降低空压机、水泵的运行频率;在室外温度适宜时,自动关闭空调并开启新风系统。该钢铁企业通过智能调控,年节约电能80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600吨。
此外,智能运维系统还能对工厂的能源消耗进行优化配置。例如,将太阳能光伏板产生的电能优先供应给数字孪生系统和照明等非生产负荷,剩余电能储存至储能设备,避免能源浪费;通过分析峰谷电价差异,调整高能耗设备的运行时间,在电价低谷期集中运行,从而降低用电成本,同时平衡电网负荷,间接减少碳排放。
结语:绿色低碳发展的未来通过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孪生工厂EPC总承包的全周期,不仅帮助企业实现了碳减排目标,还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未来,随着低碳技术的不断创新,孪生工厂EPC总承包将在绿色低碳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工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不仅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也能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