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心梗发作时,抢救的每一秒有多么关键吗?近日,74岁的闫大爷在自家院子里突发胸痛,情况危急。胸闷得像是被重物压着,闫大爷的儿子立刻拨打了村里的乡医刘大夫电话,展开了一场与死神的较量。
心梗(急性心肌梗死)是导致心脏供血不足的严重疾病,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闫大爷的案例正是心梗突发的典型表现。刘大夫迅速赶到,利用与宁津县人民医院的“心电一张网”联网的便携式心电图机,实时监测闫大爷的心电数据。只需轻按确认键,数据便迅速传输至医院,及时预警。
宁津县人民医院的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宏杰收到预警后,立刻做出判断:急性下壁心梗!他迅速指导刘大夫为闫大爷准备急救药物,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这样高效的应急反应,正是“心电一张网”带来的便利。
急救时间的每一刻都在紧张中推进,最终从拨打120到患者进入导管室,仅用了13分钟。手术医生表示,从患者到达医院到血管被成功开通,仅用时13分钟。心梗患者的救治时间窗是极其有限的,及时开通血管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在手术结束后,闫大爷感叹:“胸口不闷了,能喘气了!”如今,他已顺利康复出院。
值得一提的是,宁津县的“心电一张网”覆盖了300多家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层医生通过便携式设备采集心电数据,能够实时传输给县医院,极大提高了救治效率。自该网络运行以来,已筛查诊断出1600例心梗、心绞痛等患者,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县级医院的急救服务。
心梗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体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尤为重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这些都是降低心梗风险的有效措施。
通过闫大爷的故事,我们看到了科技在医疗救治中的巨大作用。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心脏健康,及时识别心梗症状,珍惜每一次救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