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假期一到,川渝人又开启“集体迁徙”模式,朝着海滩快乐出发!挖沙、赶海、踏浪,玩得不亦乐乎。可您知道吗?这片让我们疯狂心动的大海,藏着超多大有来头的中药!今天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张婧医生就带着大家在海浪声里,开启一场有趣的中药研学之旅。
牡蛎
牡蛎俗称生蚝、海蛎子,喜欢成群结队地固着在岩石、礁石、贝壳等硬质物体表面。它不仅是烧烤人士的最爱,更是中药界的明星!
中药牡蛎来源于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味咸,微寒,归肝、胆、肾经,有平肝潜阳、镇惊安神、软坚散结的作用。可以缓解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耳鸣;还能治疗体内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导致的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心烦不寐;同时也是软坚散结的好帮手,对于痰火郁结的结节、包块有很好的消解作用。
珍珠母
珍珠母来源于蚌科动物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或珍珠贝科珍珠贝、马氏珍珠贝等贝类动物贝壳的珍珠层。它和珍珠出自同门,却走的是实力派路线,归心、肝经,能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惊安神。
在治疗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的同时,还能用于目赤肿痛,就像给眼睛敷了一层“清凉膜”,让你在熬夜追剧、加班看电脑后,眼睛依然明亮有神!
石决明
鲍鱼是海鲜中的珍品,它的贝壳可还是老中医眼中的宝贝——石决明。石决明来源于鲍科动物杂色鲍、澳洲鲍等的贝壳,能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它可是清肝明目的一把好手,《医学衷中参西录》也言:“石决明……其性善明目”,对于眼睛红肿疼痛、视物昏花,不论虚实,都有独到效果,所以在很多眼科用药中都能看到石决明的身影。
海螵蛸
海螵蛸这个名字听起来很陌生,但一提到墨鱼壳、乌贼骨,相信很多人都会恍然大悟。海螵蛸是乌贼的内壳,来源于乌鲗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在过去,渔民受伤了,随手抓一把海螵蛸粉末敷上,很快就能止血,因此海螵蛸又有“止血小达人”的称号。
从中医的角度,海螵蛸有收敛止血、固精缩带、制酸止痛的功效,是中医方剂里治疗各种出血症的常用药。同时对于胃酸过多,消化性溃疡的人群,海螵蛸还能制酸止痛,它与浙贝母、陈皮一起组成乌贝散,有抗酸、止痛、止血、促进溃疡愈合等作用,临床常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
瓦楞子
瓦楞子这名字听起来就很有个性,它是蚶科动物毛钳、泥钳或魁钳的贝壳,有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的作用。要是总感觉喉咙有痰咳不出来,或者痰浊在身体凝结不消形成肿块、结节,这正是瓦楞子擅长的地方。瓦楞子能把这些顽痰湿浊清理干净,让身体重新通畅起来。
除此之外,它在应对胃酸灼痛方面也颇具优势,煅制后的瓦楞子可中和胃酸,常与海螵蛸、甘草配伍,缓解胃痛反酸,帮助修复胃黏膜,减轻胃部灼痛不适。
还有海马、海龙,它们不仅是动画片里的萌宝,在中医药里,它们也具有重要地位,能补肾壮阳、散结消肿。但由于长期过度捕捞等原因,它们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大家务必遵守规定,不可随意捕捞,要共同守护这些珍贵生物!
除了这些动物类中药,大海里还有潜藏着植物类的宝藏——海藻和昆布。海藻来源于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和羊栖菜的藻体,昆布则来源于海带科植物海带和翅藻科植物昆布的叶状体。二者味咸性寒,归肝、肾、胃经,具有消痰软坚,利水消肿的功效。
海藻主含褐藻酸、甘露醇等成分,昆布则富含多糖、碘、氨基酸等活性物质,二者虽然化学成分有差异,但临床常配伍使用,尤其适用于瘿瘤(如甲状腺肿大)、瘰疬(如淋巴结结核)、痰核(皮下结节)等痰浊凝聚之证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