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德清中秋诗会上,洛漾的故事如水波荡漾,细数着夕阳的碎金与秋风的轻抚。暮霭在芦苇丛中弥漫,一叶小舟转过河湾,船桨轻轻打出回旋的水花。1944年,青年记者张白怀在洛舍码头停泊,朱万兴面店的门前,他用粤语发问,柜台后传来吴侬软语的应答,朱家小姐俊俏的脸上流露出新奇的目光。那时,只有一碗稀饭,然而来自天目山的消息却在烽火与文学之间交织,满溢出黄昏的刻度。
青石板的小镇上,足音穿越时光,采菱船里青春的笑语如水波荡漾。学堂那边,琅琅书声不断,宁静的月光流淌在洛漾的湖面上,响起了“水乡吟”的弦歌声。秋天的阳光催发了爱的种子,千山万水并未隔绝洛漾波光里的情长。张白怀的散文《雪之谷》如蓼花的隐喻在沪上的亭子间盛开,而朱为先则在此文中找到了失联的张白怀。随着《赤彤丹朱》的问世,张抗抗以其父母为原型,倾注了浓厚的情感。
人间的秋声高过紫薇,月亮轻如纸片飘在空中,白云羞涩如初。那个赠我野花的姑娘,也将月光送给我。诗人在土地上低吟浅唱,白露为霜,江南的千年节气在此时显得格外动人。在丰收的稻谷之前,人们承诺与牛马共享富贵。月光照耀着山川河流,照耀着芦苇树木和泥土里的童年,而高楼之上的人们却没有故乡。我们需要雨水的引领,去寻找河流的方向。
秋风扫过旧城墙,刻在石头上的文字显得格外坚韧。世界开始萧瑟,没有谁能在这个季节独来独往。秋天之后,我与成熟的稻谷一起低下头颅,像杜甫那样忧国忧民。长安的菊花开过后,忧江山不稳的心情依旧深重。总有一天,我们将用相同的语言赞美土地与河流,像诗人一样去登高,去辽阔的地方,那是我熟读的故乡。
在运河的新天地,沈丽洁的笔下,今夜的月亮如同银币,投进运河的转盘,水纹荡漾开去,橹声推开层层年轮。石桥接连着亮起如银饰的腰链,蚕花姑娘的竹篮里沉睡着春茧,指尖的银戒圈住了故乡的经纬。每匹波浪都裹着晶莹的胎衣,村K的霓虹灯牌闪烁着星星的眉眼,出走多年的归乡人用歌声缠绕方言的藤蔓。月光在点歌屏上流淌成运河,童年的埠头响起了昔日的旋律。
此刻的月亮,是运河新天地旋转的顶灯,古镇调成温凉的琥珀色,每扇窗都有满盈的月光杯,每盏灯都是不肯低落的星辰。运河始终缓缓绕着圈,像祖母手中的缫丝轮,把离乡的路途收卷成一根发光的蚕丝,轻轻系在游子的腕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