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9月27日,西青区精武镇精武门·中华武林园里热闹非常,鼓点铿锵、喝彩不断。一场以“传承非遗文化,舞动高跷风采”为主题的陈台子同乐高跷老会立会130周年庆典暨民间花会交流展示活动在此举行,不仅吸引了京津冀三地的民间花会非遗爱好者、民俗文化研究者专程赶来,更让周边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一场沉浸式的民俗文化盛宴。
陈台子同乐高跷老会起源于清末光绪年间,130余载的岁月洗礼,已成为天津民间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并在2018年入选区级非遗项目。近年来,高跷老会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仅保留了独有的锣鼓“老三点”,还融入了正叉、编花篮、前空翻等极具观赏性的高难度动作,形成了文武兼备的表演风格,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庄严的庆典仪式上,现场观众共同回顾了高跷老会130年发展历程,每一段故事都凝聚着几代传承人的坚守与付出,激励着更多后辈人关注高跷技艺的传承。
随着一阵激昂的锣鼓声划破长空,民间花会交流展示环节正式拉开帷幕,将活动推向高潮。来自天津、河北两地的十多支非遗民俗老会轮番登台,带来了一场多元文化碰撞的视觉盛宴。除陈台子同乐高跷老会压轴表演外,国家级非遗项目王庆坨永良飞叉老会带来了惊险刺激的飞叉表演,极具天津特色的法鼓以及各地的秧歌、武术、麒麟舞等民俗艺术也轮番上演,让京津冀三地的民俗艺术在交流中实现了互鉴互融。
为了让更多市民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活动现场还特别设置了非遗互动体验区。在这里,市民不仅可以近距离观看非遗技艺的表演,还能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亲自体验踩高跷,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不少年轻人还拿起手机记录体验过程,通过社交平台分享自己与非遗的“亲密接触”。“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高跷,今天自己试着踩了踩,才知道这门技艺有多难,也更佩服传承人的坚持!”刚体验完的市民李女士感慨道。
此外,活动还邀请了非遗民俗专家、文化学者进行现场点评和讲解,为观众深入解读高跷艺术及其他民间花会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让观众在欣赏表演的同时增长知识,加深对非遗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津云新闻记者 马立杰 摄影 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