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永远没有休止符,随随便便的心态不可有。”
□李明
随随便便看似是小事,实则是作风松散的“信号弹”,是纪律松弛的“导火索”。翻阅近年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的通报,这样的案例有不少:决策拍脑袋,项目草率上马,却半途烂尾,造成巨大浪费;办事耍滑头,“说得好听、做得潦草”,群众意见很大;交往没分寸,管理服务对象的请客送礼,受之不拒,结果被“围猎”、被腐蚀。随随便便害人害己,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随随便便的背后,是思想防线的松动、责任意识的缺失。有的干部把随随便便当成“不拘小节”,认为只要不触碰“高压线”,偶尔松懈一下无关紧要,却不知作风问题往往是从细微处开始蔓延,小问题不纠正,终将演变成大错误;有的干部缺乏担当精神,面对复杂工作不愿动脑、不想出力,习惯用“差不多”“过得去”的态度应付了事;有的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把权力当成个人谋利的工具,对纪律规矩缺乏敬畏,在“随随便便”中一步步突破底线、逾越红线。
杜绝随随便便,既要靠自我约束,也要靠外部监督。党员干部要筑牢思想根基,时刻牢记初心使命,把“严”字刻在心头,把“实”字落在行动上。面对决策,多问几个“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惠及群众”,深入基层摸清实情、汇聚民智,让每一项决策都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面对工作,多想想“群众满不满意”“效果好不好”,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把承诺的事情一件一件办到位;面对诱惑,多算算“政治账”“家庭账”“名誉账”,守住交往底线、不越纪律红线,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各级党组织也要扛起监督责任,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对随随便便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对因随随便便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严肃追责问责,让“躺平者”没有市场、“敷衍者”受到惩戒;同时,要树立鲜明导向,大力宣传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先进典型,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摒弃随随便便的作风,形成比学赶超、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
作风建设永远没有休止符,随随便便的心态不可有。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时刻绷紧作风这根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对待每一项工作、每一个任务,不搞随随便便、不做“甩手掌柜”,用过硬作风赢得群众信任,用扎实业绩践行初心使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