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查|三峡大坝“垮塌”?数千个家庭被迫撤离?假
创始人
2024-07-23 15:41:29
0

点击进入澎湃新闻全球事实核查平台

速览

- 网传显示“三峡大坝决堤,造成数千个家庭被迫撤离”的视频,实际是2021年河南 “7·20”特大暴雨灾害期间,郑州京广快速路北隧道发生淹水倒灌事件。

- 7月10日,三峡水库今年首次开闸,属正常防洪安全行为。新华社发布的多张无人机照片显示,三峡大坝正常泄洪,没有发生垮塌事件。

事件背景

近日,X平台(原推特)上有传言称,中国的三峡大坝疑似尽数垮塌,造成了1975年以来最严重的洪灾。相关说法还附有一则时长约为30秒的视频,据称显示“三峡大坝决堤,造成数千个家庭被迫撤离”的场景。

网传说法相关截图。

明查

网传视频显示近期三峡大坝决堤?

使用InVID软件截取网传视频的关键帧并进行反搜后发现,该视频片段在2021年就已出现。

2021年7月21日,YouTube视频平台的“Project Earth”频道发布了一则原时长为4分28秒的视频,其中32秒至1分01秒处包含了网传视频片段。原视频标题为《2021年7月21日,中国一省(郑州)遭遇千年一遇的暴雨》。视频发布者说明,视频素材来源于各大社交平台,并根据事件发生的日期、地点及相关描述进行剪辑。

2021年7月21日,主要以发布如地震、洪水、龙卷风、海啸等自然灾害为主的“Project Earth”频道发布一则河南郑州遭遇极端暴雨的视频,其中32秒至1分01秒处包含网传视频片段。该频道已于同年9月停止更新。

尽管网传视频片段的原始出处无法追溯,但通过视频标题中的关键词进一步检索,并比对同期其他用户在社交平台及中国官方发布的相关视频,可以确定网传视频片段具体反映的是2021年7月20日,河南省郑州市京广快速路北隧道发生淹水倒灌事件。

据新华社报道,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20日,郑州市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22年1月,中国国务院灾害调查组发布的报告指出,调查认定,京广快速路北隧道发生淹水倒灌由极端暴雨引发。因郑州市隧道管理单位和有关部门封闭隧道、疏导交通不及时,共造成 6人死亡,247 辆汽车被淹,车内无遇难人员。

2022年1月,中国国务院灾害调查组发布调查报告节选相关截图。

据悉,此次特大暴雨灾害共造成河南省150个县(市、区)1478.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98人,其中郑州市380人、占全省95.5%。

三峡大坝发生垮塌?

据新华社10日报道,进入7月,在预计长江上游会迎来多次涨水过程情况下,为在洪峰来临前腾出防洪库容,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调度三峡水库于7月10日14时、18时各开启1个泄洪孔,逐步将三峡水库出库流量由27000立方米每秒增至31000立方米每秒。

7月10日,新华社相关报道截图。

据新华社记者报道,随着长江流域主雨区由长江中下游转移至长江上游,三峡区间来水量明显增加。在确保中下游防洪安全的情况下,按照长江委最新调度指令,三峡水库持续泄洪。新华社发布的多张无人机照片显示,三峡大坝正常泄洪,没有发生垮塌事件。

7月20日,新华社相关报道截图。

长江水文网发布的实时水情数据显示,截至7月22日15时00分,三峡水库的水位为161.5米,流量为34500m³/s。

长江水文网发布的实时水情数据相关截图。

2020年7月,时任三峡集团长江电力三峡梯调中心主任助理鲍正风曾在接受央广网采访时表示:“三峡水库的防洪限制水位是145米,145米是其在汛期运行的一个基本水位,也就是说,在没有承担防洪任务的时候,水库要保持145米低水位,留出充足的防洪库容去应对可能的洪水。三峡水库最高正常蓄水位是175米,160米基本上是175米和145米的平均水位。”

综上所述,网传显示“三峡大坝决堤,造成数千个家庭被迫撤离”的视频实际是2021年河南 “7·20”特大暴雨灾害期间,郑州京广快速路北隧道发生淹水倒灌事件。此外,三峡水库于今年7月10日首次开闸,属正常防洪安全行为。新华社发布的多张无人机照片显示,三峡大坝正常泄洪,没有发生垮塌事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强一股份IPO:始终稳居首位的... 目前,公司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报告期内,其账面余额分别为8310...
哈工大博士创业,最小“人工心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实习生 唐可欣随着科创板“1+6”改革落地,“人工心脏”作为医械行业皇冠...
负债数亿,足力健卖食品要开20... 外界对足力健卖食品有很多不解——为何不换个新品牌去做?一家做鞋的,为何要跨界做有机食品?为何选择从“...
消费股大爆发,但背后另有玄机!... 今天消费股大爆发,难道行情主线要反转了?君临认为:未必。先说说消费股,为什么今天忽然拉升。今天涨幅榜...
赵伟:通胀回升的三大因素 赵伟... 赵伟、屠强、耿佩璇(赵伟系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摘要事件:11月9日,...
英伟达,要革药明的命? 英伟达... 作者| 黄绎达编辑|张帆封面来源|视觉中国11月10日,礼来与英矽智能达成一项战略合作,依托英矽智能...
TOP TOY:成于渠道,困于... 作者| 陈思竹编辑|张帆 黄绎达封面来源|IC photo近日,名创优品旗下的潮玩品牌TOP TOY...
点赞!卫星互联网低轨13组卫星... 11月10日,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3组卫星发射升空...
仿生机器人被误会“皮套人”,小... 11月5日,小鹏科技日上,一款名为IRON的人形机器人惊艳亮相。它拥有仿生脊椎、柔性皮肤、灵巧双手,...
刘煜辉:人生发财靠科创,布局明... 刘煜辉系上海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11月6日,知名智囊学者刘煜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