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汇区长桥街道,有这样一群身穿蓝马甲的人,只要居民需要,他们就会出现在各个地方,为居民们带来免费的优质服务。年轻人对他们往往一知半解,可在群众眼中,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全能团队。
记者初次见到清和·彩虹心桥志愿服务队,第一印象就是安静。几个人分别坐在不同的服务点位前,话不多,手却没停过。从磨剪子到理发,动作干净利落,现场至少有三四十号人在等待服务。
志愿服务队的“前世今生”
清和·彩虹心桥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于2012年,但最早闪耀的助人火花可以追溯到1997年,彼时,汤亚兴还是上海植物园的基干民兵连长。他注意到不少社区居民习惯使用铝锅盖,可一旦锅盖变形就无处可修。作为一名军人,汤亚兴挺身而出,利用每天的空余时间帮居民免费修锅盖。
助人之路并不孤独,很快,两名联防队长也加入了,志愿队伍初见雏形。此后,在每月最后一周的周日,志愿服务队在上海植物园3号门进行服务,包括理发、磨剪刀等在内。由于居民较多,用来记录人数及对应需求的本子很快就写满了。通过大家的口口相传,志愿服务队在长桥街道乃至徐汇区内都有了不小的知名度。
2012年,在区文明办的支持下,长桥街道与上海植物园共同打造成立了“彩虹心桥”志愿者服务基地。从此,志愿服务队有了正式的名字,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鲜少缺席便民活动,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名头日益响亮,志愿服务队成员不改初心、勤勤恳恳为居民们带来免费的优质服务。春去秋来,这支由美发厅学徒、大学教师、退伍军人等组成的队伍,扎根长桥,为无法走出家门的老年居民理发,温暖了无数居民的心。汇成苑五村的王阿姨告诉记者,“服务是免费的,但是志愿者们都做得很认真。侬看这把刀,磨得很细致,他们真的是用心用情帮我们解决问题。”
十余年的时间,3000多个日夜,520多个星期,除了春节、节假日、极端天气,志愿者团队基本没有落下过任何一场活动,志愿者们合计服务时长达6365小时,平均每位志愿者服务时长超1000小时,大部分成员都是五星志愿者。但问题也随之浮现——清和·彩虹心桥志愿服务队共有10名志愿者,仅有两人还未退休,队内老龄化程度较高,各项志愿活动称得上是“小老人”帮助“老老人”。
同时,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清和·彩虹心桥志愿服务队的人员流动率较高,超过5年的志愿者只有寥寥几人。这不禁让人发问:“当老一辈志愿者‘退休离队’,这支队伍又该何去何从?”
记者联系后了解到,长桥街道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对此颇为重视。目前已在辖区内各居委挖掘志愿者,在找到有手艺、有特色能力的能人后,再进行整合,延续清和·彩虹心桥志愿服务队的资源服务。
汤亚兴、盛长根、戴飞雁……一个个无私的个体,让“蓝马甲”愈发闪耀,让清和·彩虹心桥志愿服务队成为居民眼中、心中的全能团队。未来,清和·彩虹心桥志愿服务队将在长桥街道的指导下,与“清和星期二”等公益活动相结合,为辖区居民提供真正需要的优质服务,让文明之花在社区尽情绽放。
来源:上海徐汇
上一篇:税收案例5:所得性质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