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版)
以专业促规范、用真心赢民心。十余年的审判生涯,陈琪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2000余件,无一错案,成为徐州法院商事审判的“行家里手”。
经济转型升级的“护航者”
铜山县利国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国钢铁”)成立于2000年,是徐州市一家拥有170万吨粗钢产能、120万吨生铁产能的大型钢铁企业。因工艺落后、经营不善、政策调整等因素,无奈进入破产程序,引发社会各界普遍关注。
“利国钢铁涉及职工3000余人,各类负债超过25亿元,我们也没有办理大型钢铁企业破产案件的经验,压力真的很大。”回想接手案件之初的感受,陈琪记忆犹新。
为有效解决破产处置中遇到的困局,陈琪敏锐把握政策,创新处置方式:一方面,坚持“破产不停产”,捕捉过渡期内钢铁市场上涨行情,破产受理后,立即进行多方协调确保炉体处于可生产状态。引入租赁方租赁破产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既增加收入,也确保职工能继续在原岗位工作;另一方面,精细研判国家、省、市去产能政策要求,综合考虑国家去产能任务年限,经与工信部门沟通,利国钢铁实现产能交易额17.7亿元。
强化府院联动,发挥司法能动作用;摸清企业情况,合理配备审判力量;司法提前介入,实现前期处置与破产程序无缝衔接;建立绿色通道,加快破产案件处置进度;多方筹措破产经费,保障破产程序顺利推进;推动完善配套制度,保证“僵尸企业”及时出清。这是陈琪在推进“僵尸企业”处置中所采取的六项具体措施。三年来,该院通过破产审判妥善安置职工4000余人,化解债务200余亿元,盘活土地2000余亩,直接增加政府财税收入7亿余元。
企业长远发展的“保障者”
“我们公司有一个租赁纠纷,6月起诉到法院,今天专门到民营企业诉调中心进行调解,一上午的时间就与被申请人达成了调解协议,不要再经过法院诉讼就化解了纠纷,真是省时、省力、省心、省钱。”这是2022年7月初在铜山区民营企业诉调中心发生的一幕,一起承包合同纠纷案件的申请人张某在拿到调解协议后激动地说。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化解纠纷,铜山法院和工商联共建的全市首家民营企业诉调中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助力涉企纠纷多元化解、快速化解和有效化解,陈琪多次与区工商联对接,设立“企事通”调解工作室,选派资深商事审判法官进驻,联合优选的27名律师、企业法务专员、企业法人身份的商事调解员,共同化解涉民营企业纠纷,目前已对400余件案件分批次调解。因成效突出,铜山法院近期被省法院、省工商联联合确定为全省“商会商事调解联系协作机制示范单位”。
“衡量营商环境的贡献度,关键在于企业的认可度。”这是陈琪对营商环境建设的理解,也是他工作的目标与方向。他带领民二庭干警主动延伸职能,积极作为,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构建更贴心、更精准、更高效的涉企综合服务网络。
上一篇:兴安公证处深入企业叩门问需
下一篇:南昌市公共区域AED投放点位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