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动力电池涨价 龙头企业大规模扩产

原标题:动力电池涨价 龙头企业大规模扩产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靖恒 近日,一封《电池价格上调联络函》在网上流传(文后图1),署名为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该函件表示,由于市场变化,叠加限电限产影响,与2020年12月相比,2021年锂电池原材料不断上涨,正极材料LiCoO2(钴酸锂)价格涨幅超200%,电解液价格涨幅超150%,负极材料等供应持续紧张,导致该公司综合成本大幅提高。

该公司进一步表示:“为了更好的为贵司长期服务,协同双方的生产和保持良好的业务关系,根据原材料价格上涨实际情况,我司经研究决定,上调C08M等电池产品单价。”

根据电池具体的调价方案,产品含税价格在现行的Wh(瓦时)单价基础上,统一上涨不低于20%,具体型号、价格参考新报价单;2021年11月1日起,所有新订单将统一签署新的合同,并执行新价格,所有未执行完成的旧合同订单将被该公司系统做统一关闭取消。

记者尝试联系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具体了解该涨价函,截至发稿时,对方尚未对此作出回复。

10月27日,招商证券分析师游家训和刘珺涵在行业点评报告中对该涨价函作出分析:C08M型号电池为三元动力电池,目前少量外供。如果今年仅考虑四大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以及隔膜),单车的平均电池成本提升了4000-5000元,整个电池包会更高一些。

“电池的价格传导属于正常的商业规律。电池的下游主要是消费市场,除了部分低价车型,大部分对价格敏感性较低,预计对销售影响不大。”游家训和刘珺涵表示。

根据比亚迪(002594.SZ)2021年上半年财报,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08.85亿元,同比增长50.22%;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74亿元,同比下降29.41%。比亚迪当时在半年报中解释称,受大宗商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以及产品结构变化,企业的发展面临了更高的挑战。

近期,类似的电池价格调整事件并不少见。在10月13日,一份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价格调整通知函》同样在网上流传开来(文后图2)。该函件表示,电池主要原材料持续大幅涨价,在原材料涨价同时严重缺货,大部分材料厂家要求现货提货仍无法保证供应。比如,碳酸锂的价格从1月的65元/kg涨到了10月的200元/kg,增长幅度达到207.69%。“我司努力消化成本上涨,但已经远远超出我司承受极限。”

鹏辉能源在通知函中进一步表示,所有新订单执行大宗联动定价,上调幅度视各产品材料占比及涨幅而定(报价每周实时更新),不接受长周期、等通知投料和提货的订单;所有已接但未提货的订单需重新议价,按新订单价格执行;鉴于目前需支付现金采购原材料,为保证现金流,对账期较长的客户全面缩短账期;逾期欠款客户暂停发货。

不过,在动力电池成本大幅上升的背景下,也有电池生产企业选择大规模扩产。根据宁德时代(300750.SZ)在10月18日发布的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募集说明书,该公司拟募资582亿元用于投资多地5个锂电池项目、1个新能源先进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根据公告,这个5个募投项目将新增加锂离子电池年产能合计约137 Gwh,而宁德时代公布的今年上半年的产能约为65.5 Gwh。

另外在10月12日,宁德时代还公布了控股子公司投资建设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的公告。根据该公告,公司拟由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及其控股子公司在湖北省宜昌市姚家港化工园田家河片区投资建设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项目投资总金额不超过人民币320亿元。

除了频频大幅扩产之外,宁德时代还出台了大规模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和考核目标。10月27日,宁德时代公布了2021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该公司拟向激励对象授予股票权益516.104万份/万股。其中,首次授予股票权益为413.601万份/万股。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共计4483人,包括公司(含子公司)任职的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员工(包括外籍员工)。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 612.08 元/份,授予价格为 306.04 元/股。

该激励计划分年度对公司的业绩指标进行考核,以达到业绩考核目标作为激励对象当年度的行权条件之一。部分中层管理人员首次授予部分及预留授予部分的股票期权的行权业绩考核目标为:第一个行权期宁德时代2021年营业收入不低于1050亿元。而该公司2020年营收为503.19亿元,这意味着今年宁德时代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幅度要超过108%才行。

接下来,第二个行权期的业绩考核目标是2021-2022年两年的累计营业收入值不低于2400 亿元;第三个行权期的业绩考核目标是2021-2023年三年的累计营业收入值不低于4100亿元。

根据宁德时代10月27日公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该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33.62亿元,同比增长132.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51亿元,同比增长130.9%。

图1: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