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米的大布局读懂雷军的“小目标”

原标题:从小米的大布局读懂雷军的“小目标”

在8月10日的小米秋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提出小米手机三年时间拿下全球销量第一的目标,作为一家成立仅11年的行业后起之秀,小米的这个“小目标”也激起业内外众说纷纭。

在稍早前的7月中旬,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公布2021手机市场第二季度排名,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达到17%,同比激增83%,小米单季度出货量首次突破5300万台,超越苹果晋升全球第二。

消费电子行业的竞争一向都有着刺刀见红般的激烈,近年来手机产品的“内卷”也使得各品牌间竞争近乎零和游戏,一向行事发言稳健的雷军,为何敢于在小米刚坐上全球第二时就喊出全球第一的目标?答案也许在小米持续进行的大布局中。

MIX首销火爆

市场用脚为创新力投票

智能手机是一个产品、技术为先的行业,产品和技术决定了消费者对其品牌的印象,这两个方面的领先最终都能在市场端获得相应的回报,培育出品牌忠诚度极高的“粉丝”群体,也塑造出了苹果、小米这样卓越的品牌,正是在两方面的坚持,让小米在11年的持续成长中拿下了全球第二也可谓水到渠成。

在产品的布局上,以性价比为先的小米在高端产品线上,用三年后回归的MIX系手机,进一步展现了自身扩大高端市场份额的实力。

10日发布的小米MIX4至少在两方面处于业界领先水平,一是其采用的CUP(Camera Under Panel)全面屏技术,这项投入5亿费用研发的技术让手机屏幕的整体性再次得到了提升。它采用了独特的微钻排列,减小了像素面积,提高了亮度。同时,它还重新设计了电路布局和采用波浪形透明引线,增加了CUP区域屏幕的透光性,还增加了进光量,减少光线衍射。对于一直对各类“刘海屏”如鲠在喉的用户而言,小米MIX4无疑是革命性的产品,引领全行业开启屏下摄像头显示解决方案的技术变革,不少行业分析师表示,2021年极有可能成为屏下技术爆发元年,“一块整屏”或许将定义未来手机形态的走向。

第二是更加成熟的陶瓷Unibody机身,一体成型的陶瓷背壳不仅带来的是没有接缝断层的圆滑过渡感——这种视觉和触觉上的舒适和震撼恐怕只有在把玩过真机后才能真切感受。与此同时,陶瓷材料不掉漆、不会腐蚀、不容易遮蔽信号,可以畅快地无线充电的特性也大大增强了其功能性。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成功背后是产业链上下游强大的资源掌控和整合能力的体现。

智能手机是一个较复杂的产品体系,从半导体到机身材料,从光学技术到电池技术,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拥有其产业链上所有的核心技术。从近年来的布局看,小米采取的策略是在自研部分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加强对产业链的把控,这也是小米高端产品获取更多市场份额的必经之路。

8月16日,小米MIX4全渠道首卖,1分钟销售额突破3亿,市场已经用脚给小米的高端产品投了支持票。正如有业界评论谈到,第一个十年小米通过性价比,消灭了中国山寨机占据全球第二的位置;小米在第二个十年问鼎销量全球第一,高端产品战略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从小米MIX4的表现看,这一步小米稳了。

自研、制造、渠道

小米冲击第一的三重底气

在技术层面,小米研发的包括影像芯片“澎湃C1”、200W有线秒充、液态镜头都是业界领先的前沿技术,引领着智能手机技术子领域的发展方向,其运用于小米自身产品也会大大强化产品的竞争力。

以小米斥资1.4亿元研发费用自研的影像芯片“澎湃C1”为例,该芯片作为手机影像的“大脑”,能够更快实现自动对焦、提升暗光拍摄效果,并在影像色彩方面表现更加突出。而小米MIX FOLD全球首发的液态镜头,则利用人眼仿生学原理,可以让用户更自由地实现从3X光学变焦一直到最高30X长焦的拍摄,同时,也可用于最小3cm的微距对焦,一颗镜头,即可实现两颗镜头的功能。

经过10年深耕对产业链理解更为深厚的小米,也开始在生产端前瞻布局,以领先的智能制造工厂实现对产业链更强的把控力。落户北京的小米“黑灯工厂”,可实现手机生产200多道工序中超7成依靠智能设备自动化完成,还利用大数据、分析引擎、动态知识图谱、自然语言理解、自适应能力,在动态和多维信息收集的基础上,对复杂问题进行自主识别、判断、推理,并作出前瞻性、实时性的决策过程,真正实现了柔性生产、智能制造。

与此同时,小米“黑灯工厂”还整合3C行业优秀资源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装备和器件,聚拢适合3C行业的智能制造产业链,其合作厂商目前就有超过40家,这对于小米未来提升产能,尤其是在高端产品领域加强产业链把控能力非常重要,也可以说是小米手机问鼎“全球第一”不可缺少的一环。

此外,渠道也是小米未来更上一层楼的重要推动力。2020下半年开始,小米以全新的新零售模式推动线下门店规模化拓展,并通过互联网+数据赋能提升效率和用户体验。从2020年11月开始,小米的“千店同开”推动公司各类线下门店至2021年6月突破8000家,相当于门店数量在七八个月时间里增长了150%。在此基础上,小米在今年又进一步提出1万家小米之家乡镇授权店的目标。

有投行分析指出,较长时间以来小米在国内市场是线上为主,线下出货量占比仅40%左右,远低于行业70%左右的水平,通过线下渠道拓展,小米在国内的线下出货量有望逐步追上线上的水平,通过渠道完善给整体份额带来20%-30%的额外增长。

事实上,仅仅从产业发展的规律看,凭借多层次的产品线、庞大的国内和全球新兴市场需求,以及在产业链整合上的优势,小米手机在销量上冲刺全球第一希望很大。一个值得参考的行业是显示面板,在短短10余年间,中国标杆企业就凭借和上述因素几乎一样的有利条件,超越日韩企业实现全球领先。

在笔者看来,如果把时间线拉得更长,雷军和小米更为关注的可能是如何让“全球第一”有着更高的含金量——即不仅是销量的领先,更是在高端产品、技术和盈利上的领先,在硬件-软件-生态闭环上的深化,甚至是更进一步的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如果以2007年初代苹果手机上市作为智能手机诞生的节点,智能手机已是一个有着近15年历史的“老物种”了,包括小米在内的行业标杆企业,也在持续寻找这个“老物种”未来可能进化的方向。如同汽车从燃油车到电动汽车的进化,虽然最基础的运输功能并没有发生变化,但电动汽车在自动驾驶、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突破和前景,则有望让汽车这个物种发生革命性的“进化”。

回到智能手机,小米的“全球第一”目标或许不仅仅是销量的维度,还包括给智能手机这一“老物种”添加上革命性的进化元素,也许当下很难判断这种进化具体会发生在哪里,但答案一定会从小米的1.6万名工程师,“繁星计划”中成长的青年才俊,甚至是数百家小米生态链的企业中诞生。

多年以后,“全球第一”对于小米而言或许真的只能算是个“小目标”,但雷军为小米未来发展所做的种种顶层设计和前瞻布局,将有着更为长远和持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