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上海金融打工人复工:家到办公室的距离

原标题:上海金融打工人复工:家到办公室的距离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万敏 6月1日早上的上海,有人踏出了两个多月以来离开小区的第一步,奔赴职场,也有人终于离开办公楼走上了回家的道路。

5月30日晚上,上海浦西一位在办公室住了两个月的银行信息IT运维职员告诉记者,他6月1日终于可以回家了,不过回家第一件事,还是要把家里的电脑弄好准备工作。

作为近十年来无可争议的高收入行业,金融从业人员也经受着更快的工作节奏,上海这座国际金融中心为他们提供了就业、升职的广阔舞台,而每一位金融打工人也用自己的专业与拼搏的精神,与这座城市互相成就。

现场调研、严苛交易条件,让金融行业的特殊属性,在上海两个多月的疫情管控下,成为了金融人从业的现实难题。而经济活力的放缓,让他们更加担心,金融市场、金融行业随之受到影响。

家到办公室的距离

5月30日上午,上海浦东一小区的居民在小区群里@居委会,“单位通知6.1必须复工,请问小区现在啥政策?”得到的回复是,“复工可以出,但能不能回还没明确。”

此时,住在这个小区内的一位公募基金经理也已经居家办公两个月了,他密切关注着小区群里的动态。“不能出门调研,怎么选股?”作为这个四口之家的“顶梁柱”,他的焦虑与日俱增,基金经理的薪酬和管理基金表现挂钩,还有严苛的末位淘汰机制。

5月30日下午,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6月1日起全市住宅小区恢复出入公共交通恢复运营机动车恢复通行的通告》,2022年6月1日零时起有序 恢复住宅小区出入、公共交通运营和机动车通行。

5月30日晚上,一位居住在上海的券商宏观分析师在好友群里发了大红包,祝大家6.1复工快乐。

5月31日上午,上述公募基金经理终于收到公司正式通知,要求投资条线6月1日复工,市场业务条线仍暂缓到岗。同时,小区居委也终于明确了72小时核酸等要求,出门不再受限。

6月1日这天,从3月31日起住进办公室的一批金融打工人也可以回家了。别人的复工是从家到办公室,他们的复工则是可以从办公室回家。

由于金融信息数据对存储和传输都有严格要求,很多要用到“专线”的业务环节员工都住进了办公室。

一位债券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基金公司的交易员至少有一半住到了办公室,投资条线的同事少一点。因为交易员就需要用到“专线”操作,从IT角度来说,实际上,规模稍大的公司也可以实现“专线”的远程操作,理论上来说交易员可以在家。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债券交易涉及的金额巨大,又是实盘,在家可能不太方便交叉复核。在办公室的话,一定会有一个同事在旁边肉眼复核,然后再在系统上复核,确保正确,所以交易员在办公室协作的必要性就强了很多。

金融行业的信息IT人员也是驻扎办公室的必备队伍力量。3月中旬以来,兴业银行上海分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马杰带领团队6名员工驻守在行,至今已逾60个日夜。

按照上海市有关部署,4月1日3时起,对浦西地区实施封控。3月31日,兴业银行上海分行来自4个部门的9位同事正式入住北外滩灾备中心,开启值守生活。北外滩支行是疫情前刚刚新建的尚未开业的网点,办公面积有限、没有厨房、没有淋浴,在大家团购的电磁炉和锅碗瓢盆到货之前,一日三餐只能依靠泡面、饼干和八宝粥度日。有员工腰椎不好,无法适应统一配备的折叠床,于是带瑜伽垫睡在地上。

记者了解到,长期驻守办公室的银行职员与居民一样,除了做核酸,不能出办公楼。有些幸运的人所在大楼附近还有能运转的食堂,“借光”每天订盒饭,熬过了4月初物资比较艰难的两周。到4月底,快递和团购逐渐恢复,缓解了物资压力,一些生活小物品就能买到了。5月初开始可以点到外卖,盒饭、泡面之外有更多选择。

“其实感觉一眨眼就过去了,每天都很忙,除了吃饭就是工作,也没有时间想其他的事情。”一位住办公室两个月的外资银行员工感慨,住进来之前很多同事都不认识,两个月培养出了“战友情”,收获了工作以外的更深厚的友谊。这段同甘共苦的生活可能会成为沪上金融打工人独一无二的职场经历。

6月1日,对他们中的部分人来说,是可以回家的日子。5月30日,上述外资行人士已经确认,6月1日回家小区需要有48小时核酸证明,还需要办公楼的物业出一个证明,说明从没有外出,楼里也没有阳性等情况,回家基本没有问题。6月1日上午,等来交班的同事做好工作交接后,他们就能回家了。

重振时刻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这两个月的静寂当中,处于无形的金融市场、主要金融业务,却未曾停歇。金融打工人们无论是吃住办公室两个月,还是居家在线工作,都成为这个隐形金融系统运作中的螺丝钉。

1990年12月19日,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994年4月,伴随着人民币汇率的重大改革,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成立。1996年4月,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交易中心在上海建立并开始运作,标志着全国统一的货币市场在上海形成。几十年来,上海基本确立了国内金融市场的枢纽地位。

同时,上海还是国际金融中心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2021年,由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Yen集团共同编制的“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29)”发布,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仍位列第三,仅次于纽约和伦敦。上海拥有股票、债券、期货等各类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14家以及银行、基金、保险、信托、资管等6000余家各类中外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年成交总额突破2500万亿元,外资金融机构已占到上海金融机构总数的30%左右。

金融是关乎“信任”的行业,上海金融人的专业与敬业,在突发情况下表现得更为深刻。

3月31日下午,兴业银行上海分行运营管理部外汇业务处接到某大型跨国集团公司客户的业务申请,按惯例需要在4月1日办理200余笔批量跨境汇款业务。当时正值浦西即将封闭的关键时点,若因人手不够致使款项无法汇出,则客户将面临巨大的资金流压力,对生产线正常运营造成影响。分行运营管理部于当晚安排仅有的四名外汇业务处骨干员工重新调整分工职责,迅速整理付汇资料、计算金额币种、制作隔日付汇头寸预报等,加班加点至深夜,最终在当日系统关闭前完成了汇款,保证客户按时收到钱款。

疫情防控期间,高盛集团等多家外资金融机构依然表达了对上海的信心。据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的简报信息,4月份,新增2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截至4月末,共有1035家境外机构主体入市,其中514家通过直接投资渠道入市,749家通过“债券通”渠道入市,228家同时通过两个渠道入市。

现在,还有更多金融打工人在等待复工。

上海银联下属一家公司的产品经理5月31日收到通知,开车自驾的同事可以返岗,但最多不能超过20%。

同日,平安集团下属一家金融机构的研究员,收到了平安大厦物业的通知,大楼物业在做复工准备,具体复工时间仍未知。

据记者多方了解,目前崇明、金山、奉贤区县的银行网点部分已经开门营业,市区还未全面恢复营业状态。

疫情的影响也体现在信贷数据上。人民银行上海总部5月22日发布的4月份上海货币信贷统计数据报告显示,4月份,人民币贷款减少565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减少27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74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205亿元;境内企(事)业单位贷款减少34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499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99亿元;境内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4亿元。

长三角地区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的研究员担忧消费,一方面消费金融风险有所上升,另一方面市场能不能走出V型反弹还是未知。“这波最大的感受不是经济不行,而是‘不确定性’。”

上海市政府5月29日发布《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包括8个方面、50条政策措施。逐步到岗的金融人,与上海这座国际金融中心一起进入了重振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