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1月24日电 (张澍楠)24日,可控核聚变概念持续强势。iFinD显示,中天火箭涨停,兰石重装盘中涨停,斯瑞新材涨逾14%,合锻智能、哈焊华通、四创电子、雪人集团等跟涨。
重要计划启动引领板块持续走强
可控核聚变亦称“人造太阳”,模拟太阳发光发热原理,通过氢同位素氘和氚的核聚变反应释放能量。
据新华社11月24日消息,在位于安徽合肥未来大科学城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主机大厅,中国科学院“燃烧等离子体”国际科学计划正式启动并面向国际聚变界首次发布BEST研究计划。随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及BEST等装置的推进,聚变研究正步入“燃烧等离子体”新阶段。
根据研究计划,2027年底该装置建成后,将进行氘氚燃烧等离子体实验研究,验证其长脉冲稳态运行能力,力求聚变功率达到20兆瓦至200兆瓦,实现产出能量大于消耗能量,演示聚变能发电。
二级市场看,可控核聚变概念24日全天持续活跃。Wind数据显示,核聚变指数(8841917.WI)收涨2.26%,兰石重装、尚纬股份、合锻智能涨逾7%,雪人集团、永鼎股份、中国核建等跟涨。

按核聚变指数成份股年初至今股价涨幅排序 Wind截图
年初至今,核聚变指数累计涨幅约54%。同期,该指数的42家成份股中,有38家股价累计涨幅为正,其中10家公司股价涨幅超100%。
24日,中洲特材上涨5.92%,年内累涨逾204%。公开资料显示,中洲特材是一家集钴基、镍基、铁基、铜基系列合金等高端材料及新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股份有限公司。公司2025年半年报显示,持续加大核电、新能源、海工等产品应用领域的市场开发力度报告期内核电、新能源、海工领域销售占比23.56%,较2024年度提升4.48%。
有投资者关心中洲特材是否有参与BEST项目,对此,中洲特材10月14日回应表示,公司未参与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并提到“公司主营高温耐蚀合金产品,所有产品均尚未实际应用于可控核聚变领域。”
合锻智能股价年初至今同样累涨逾200%。公司在半年报中表示,完成了“BEST真空室首批重力支撑”交付,率先实现聚变堆Inconel718超级螺栓100%自主研制,攻克“卡脖子”难题;积极参与BEST真空室偏滤器及包层项目研制工作,对偏滤器及包层制造工艺进行了深度开发,在偏滤器及包层预研工作中承担了重要角色,积极布局参与相关产业。
前三季度,合锻智能增收不增利,公司营收同比增14.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称“净利润”)为负,同比降677.25%。第三季度,公司营收、净利润分别变动23.44%、-1661.00%。公司表示,第三季度净利润变动主要系毛利率下降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所致。
哪些赛道受益?
随着时间推移,可控核聚变取得一系列新进展,资本也持续涌入。
爱建证券研报提到,10月,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杜瓦底座安装完成。随着制冷、分配及回收净化等成套低温装备陆续启动招标,低温系统正成为重点采购项目。截至目前,2025年以来已公开的低温系统相关标的累计招标额规模已增至10.9亿元,其中约87.2%在2025年11月之后集中发布。
天风策略吴开达团队称,可控核聚变作为核能的开发方式之一,对比核裂变,核聚变几乎不会带来放射性污染等环境问题,而且其原料可直接取自海水中的氘,来源几乎取之不尽,是理想的能源方式。
吴开达团队分析,从产业链看,核聚变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是原料供应,覆盖有色金属(钨、铜等)、特种钢材、特种气体等原料供应。中游覆盖聚变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第一壁、偏滤器、蒸汽发生器、超导磁线圈等组件)及仿真、控制软件的开发。下游核电建设和运营,主要目标市场为发电。
“近期,行业进入密集招标期,聚变行业资本开支有望持续扩大。建议关注BEST项目、‘星火一号’‘中国环流四号’、CFEDR等项目的后续进展。”光大证券研报进一步表示,基于未来AI产业发展对于用电结构的重塑,可控核聚变产业具备长期增长潜力。伴随可控核聚变产业进程的不断推进,高价值量环节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光大证券称,建议关注:1)真空室及内部件;2)磁体系统;3)电源系统;4)低温系统。(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