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系AI应用连发,AI入口战升维 阿里系ai的技术特点 阿里ai应用
创始人
2025-11-19 18:12:43
0



随着AI大模型的时代浪潮席卷全球,掌握着网民冲浪入口的超级APP们,正面临被超级Agent取代的趋势。科技大厂纷纷参与竞逐,但尚未诞生脱颖而出的领头羊。

近期 C 端 AI 应用密集扎堆发布,从阿里千问、字节豆包的功能迭代,到各类新锐 AI 工具上线,让 AI 原生用户们像过年般热闹。最新加入这场竞赛的选手,是蚂蚁集团。

11月18日,蚂蚁发布全模态通用AI助手“灵光”,首批上线“对话”“开眼”“闪应用”三个功能,上线一天下载量破20万。

与其他AI APP类似,灵光同样支持AI对话、图文并茂回答问题这样的基础功能,却能输出远比同类产品丰富的结果。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灵光闪应用”:用户说出或输入一句话,灵光最快30秒就能生成一款轻量级、个性化的AI应用。

字母榜(ID: wujicaijing)进行实测,要求灵光创造一个“食物升糖指数计算器”。经过十几秒思考后,灵光就做出了这款小应用,能够根据食物类型、分量等判断具体的升糖指数,并提供健康建议。



虽然这款计算器并不完美——它并不能“拍照即算”,仍需要手动选择,但初出茅庐的灵光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生成一个功能基本可用的小应用,其“可玩性”和潜力显然很大。

社交媒体上,不少用户晒出自己的“闪应用”,比如“科技新闻TOP10”“溏心蛋时间计算器”“一周健身计划表”等,还有人做了“什么值得吃”,解决打工人中午吃什么的痛点。

尽可能拉低AI coding的门槛,让用户“所说即所得”、人人都能创造和使用AI小工具,是灵光闪应用的醒目特征。这种零门槛打造个人 AI 工具的体验,点燃了大众对实用型 AI 的期待,也印证了“让 AI 落地到具体需求”的行业趋势已然成型。

不难想象,灵光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迭代和用户教育后,每个人都可以一站式生成量身定制的AI应用矩阵。再结合全模态交互,用户将来甚至不需要点亮手机屏幕,只需说出所想所需,灵光就会驱动AI应用矩阵完成任务。

蚂蚁推出灵光的大背景是,互联网入口正在经历又一场划时代的跃迁:以往穿梭于几款超级APP的网民,开始越来越多地将AI原生APP作为新的主要活动场景。

移动互联网时代,超级APP主宰了网民的线上活动。经典场景之一是:用户早晨醒来,打开一个超级APP,查看其接入的聊天、资讯、天气、办公、社交、邮箱、打车、智能家居等子服务,再逐一下达指令。

但在AI时代,用户的习惯路径变了。

以往由超级APP及“附生”应用把控的功能矩阵,开始被AI APP所取代——聊天,写作,搜索,资讯,问答,电商,修图,做视频……超级APP高耸多年的生态护城河被AI凿开一个个缺口,且不断扩大。

AI APP发展到极致,就会成为“超级Agent”。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早晨醒来,只需要对手机喊一声“起床了,都准备好”,在超级Agent的驱动下,以往散布在超级APP各个角落的功能和服务,就会按照你的习惯偏好自动运转起来,你只需要“坐享其成”,体验丝滑无感。

在不太远的未来,超级Agent极有可能取代超级APP,成为下一代上网入口。

大厂已经看到了这一宏伟远景,并试图抢先拿到船票。他们一边砸下重金,提升AI APP的底层技术和用户规模,一边给AI APP增添各种新功能,至少在形式上向超级Agent靠拢。

17日阿里千问 APP 同步公测,直言对标 ChatGPT,战略目标是打造未来的 AI 生活入口。阿里千问与蚂蚁灵光的同步推出,形成阿里系双 AI 布局,共同向 AI 入口新战场发起冲击。

但客观地说,所有AI APP距离成为“超级Agent”都很遥远。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是:没有人知道超级Agent究竟是什么样貌,应当由哪些元素构成。

蚂蚁这次推出的灵光,固然谈不上已经是超级Agent,但也围绕这一愿景进行探索。从“闪应用”来看,蚂蚁朝着超级Agent迈出的这一小步非常明确——让AI APP更有用。

此前,蚂蚁在模型、应用、硬件、能源等领域多重下注AI,牢牢抓住“房间里的大象”。如今,它又以灵光探路超级Agent,以洞悉这一划时代产品的某些必然要素,并将其融入整个公司的AI航向。

A

国内外AI APP发展至今,已经跑出若干亿级MAU的选手,却始终没能解决好“有用”的问题。

以ChatGPT为代表AI APP从聊天起步;时至今日,它能解决的问题依然集中在信息层面:查询新闻、了解某领域知识、获得情感安慰、生成图片视频等。

但除了这类内容,用户更需要AI为日常生活提供帮助。比如让AI生成一个适合自己、可以按需调整分量和搭配的菜谱,个人化的医疗健康管理方案,抑或是双12购物指南等。

对于用户天然存在的个性化需求,AI APP目前的解决方案主要是植入各种智能体。

打开任意一款AI APP,除了聊天,最醒目的入口往往就是智能体的聚合页。平台鼓励用户训练分门别类的智能体,并推荐给更多人使用,以缓解AI功能的供需不平衡。

但智能体的开发者数量有限,且无法洞悉每一个人的需求,尤其是那些低频、长尾、个性化的需求。这天然限制了智能体的适用范围和实际表现;如果只靠智能体服务每一个人,AI大模型这座“富矿”的潜能,显然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

蚂蚁同样看到了“有用”的痛点。此次推出的灵光,从一开始就围绕“有用”做文章。

在信息层面上,灵光对于“有用”的理解是,AI生成的内容要让用户看得懂、学得会、记得住。

例如,当用户提问“青铜爵是用来干什么的”“飞机为什么会飞”等专业知识问题时,传统的AI应用往往会连篇累牍输出文案。灵光则在文字解释之外,提供真品照片、可交互图表、3D实物动图等多模态内容,还能一键生成长图。



又比如,用户出门旅游,看到不熟悉的景色,往往喜欢拿起手机拍个照、搜一搜,体验比较烦琐。如今只需把手机摄像头对准名胜古迹,或是一棵古树、一件雕塑、一件瓷器等,灵光就能“看见”并实时讲解,响应速度堪比真人导游。

而在功能层面上,灵光希望通过大幅拉低AI轻应用的开发门槛,让AI的“有用性”滴灌到每个人的细分需求场景中。

比如,高血压病人需要严格控制日常饮食盐分摄入。各大AI APP都有“少盐食谱”之类的智能体,但很难考虑到每个人的年龄、口味、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等,无法定制,并不实用。

借助灵光“闪应用”,用户可以精细描述自己的状态和需求,进而生成一个专门服务自己的AI应用,并随时可以调整各项参数,并调用蚂蚁大模型的后端能力。



这种远超智能体的服务精细度,让AI真正做到了有用。

目前,已经有不少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闪应用”。比如“溏心蛋时间计算器”“养车成本计算器”“中午吃什么”等,还有人做出了俄罗斯方块、扫雷等小游戏。

现实生活中,个人需求千人千面,但企业不可能为每个人开发独立APP或Agent。让用户“说”出需求,然后生成轻量化AI应用,是蚂蚁找到的解决之道。灵光为每个人配备“专属应用工程师”,AI“有用”难题也就有新解法。

B

推出灵光,是蚂蚁对于AI应该往何处去的又一个答案。

蚂蚁此前大力发展AI,抓住了“房间里的大象”。在模型侧,蚂蚁百灵构建了全尺寸、全模态、全面开源的大模型体系,布局了语言、推理、多模态模型,参数尺寸覆盖百亿、千亿、万亿规模。

而在应用侧,蚂蚁集团CEO韩歆毅提出,要锚定生活服务、医疗健康服务、金融服务三大领域。其中,后两者分别对应 AI健康应用“AQ”和AI金融管家“蚂小财”,生活服务则很可能由最新发布的灵光来挑大梁。

灵光、AQ和蚂小财,组成了蚂蚁AI应用“三驾马车”。三者覆盖了生活服务、医疗健康、金融核心领域,共同承接蚂蚁“让 AI 更有用”的战略思考。并与阿里千问的生活场景叠加形成协同互补,进一步放大生态价值。

如前所述,灵光把“有用”哲学贯穿于三大AI功能中,其中以“闪应用”作为突出。不同用户的闪应用聚拢起来,既为自己所用,也推动平台的AI应用UGC生态不断生长;灵光越来越有用,就越来越像“生产力入口”乃至超级Agent了。

此外,“闪应用”带有分享按钮,虽然还不完善,但也预示了与他人一起使用的可能。倘若未来增添一定的社区属性,灵光甚至有机会打造独一无二的AI应用UGC社区。

抓住“有用”这一锚点,吸引用户主动使用和传播,是蚂蚁在AI应用领域已经跑通的路径。AQ 的增长印证了蚂蚁“有用 AI”路径的可行性 —— 这也为灵光的工具生成或者AI生产力模式提供了用户基础。

以AQ为例,这款APP上线于今年6月,支持健康咨询、报告解读、健康管理等百余项AI功能,可以主动追问、主动建档;还连接了国内千余家医院、百万医生,以及鱼跃、华为等硬件设备厂商,提供覆盖院内院外、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

在没有大规模营销推广的情况下,AQ上线 4 个月,月活跃用户突破千万,成为第五个MAU超千万的AI原生 APP,也是其中唯一的行业专业级AI应用。

可以说,刚刚上线的灵光,正处于与半年前的AQ类似的位置上。它大概率仍不会靠重金营销胜出,而是要靠“有用的AI”自然生长。

不过,这种“有用”哲学,并非蚂蚁AI应用所首创。

早在二十多年前,支付宝刚刚起步时,就是瞄着电商交易中”信任缺失、支付不便”的痛点而去;随后,支付宝及后来的蚂蚁把业务盘子越做越大,体量也有了数量级的增长,但“有用”始终深植于这家科技公司的基因中,并成为所有产品的指南针。

其结果是,蚂蚁很多对旗下产品“不急于求成”的节奏,即便是寄予厚望的AQ、灵光,亦或是前段时间备受关注的“碰一碰”线下支付,都没有高调张扬,而是在用户的高频使用中衔枚疾进,优化产品和技术,扩大服务场景。

“有用”哲学贯穿了蚂蚁的PC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今到了AI时代,这一哲学仍在被新一代的应用发扬光大。

C

AI大模型发展至今,随着模型能力的不断进化,主要玩家的竞逐焦点开始向应用侧迁移,“超级Agent”逐渐成为各大科技公司的共同愿景。

但对于如何成为超级Agent、每一步该怎么走,各家并没有统一答案,暂时只是结合自身特点做文章。

在海外,随着GPT-5等产品不断迭代,OpenAI旗下的ChatGPT正从一个对话机器人,变成可以接入插件、调用第三方服务的平台型产品,“AI通用接口”的理念逐渐在行业内浮现。其对手谷歌则试图把Gemini和Android、搜索打包成一套新的系统级体验。

其他大厂中,字节豆包在每个答案下面加上了短视频,还打通了抖音电商;百度文心一言重点做知识和搜索;腾讯元宝则深度植入微信。

但现有的AI APP虽然搭上了AI的快车,“半个身子”仍然停留在“超级APP”时代——接入自家阵营的种种服务,本质上是把AI APP做成“超级APP”,高调出发、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老路上。

下一个时代的互联网入口之争,主角是“超级Agent”的候选选手,竞逐焦点则很可能是“AI通用接口”:谁能覆盖更多用户和场景、承接更多的生活与工作任务,谁就更有机会成为下一代用户的第一触点。

一些厂商已经在做出尝试。阿里近日公测千问APP,抓住了“办事”二字:除了聊天足够聪明外,“能办事”将是千问APP的一个重要发力方向,正计划将地图、外卖、订票、办公、学习、购物、健康等各类生活场景接入,战略目标是打造未来的AI生活入口。

蚂蚁灵光的上线,给这场围绕“超级Agent”的行业大跃迁添加了新的变量。让用户自创AI应用的思路,揭示了AI入口的第一性原理——超级Agent,首先得足够好用;也折射出蚂蚁对于“超级Agent”样貌的构想和探索。

以前,各大科技公司做AI,强调的是APP体量、基础模型性能、芯片算力规模等指标。但现在,AI竞争将决定下一代互联网入口的归属,大厂之间的比拼,也正从“谁的显卡多”“谁的日活高”等转向“谁能承载核心需求”“谁能满足细分需求”。

这也预示着,AI竞争从“信息层”转向“功能层”。超级Agent不仅是流量入口、娱乐入口,更是服务入口、生产力入口。

此前,蚂蚁围绕“有用”深耕二十多年,打磨了技术产品,沉淀了用户和口碑。如今,当AI竞争范式转化,超级Agent的入口价值被快速放大、突破信息边界后,蚂蚁正以灵光等“三驾马车”为探路先锋,率先启动生态跃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美团滴滴,打到巴西 美团滴滴,... 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作者 | 李梦冉编辑 | 阮梅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其著...
V观财报|圆通速递10月快递收... 【V观财报|圆通速递10月快递收入同比增8.97%】圆通速递公告,2025年10月快递产品收入62....
小米市值,两个月跌没了整个“蔚...   小米市值,两个月跌没了整个“蔚小理零”  尽管小米集团三季度财报有着不错的表现,但未能扭转市场抛...
华尔街AI多空对决持续!桥水减... 近日,华尔街多家金融机构披露了2025年三季度的13F文件,它们在AI投资上的巨大分歧引起了众多投资...
热门科技类ETF四季度表现承压... 大科技板块持续调整何时到位?近期市场风格明显偏向价值,成长股表现偏弱,股票型ETF随之显著分化。Wi...
戴维医疗:公司产品医用空气压缩...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11月19日,戴维医疗公告,近日取得由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1项《医疗器械变更...
山西汾酒大宗交易折价6% 山西...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11月19日,山西汾酒大宗交易成交84.25万股,成交额1.55亿元,占当日总成交...
贵州一家四口食用野生菌中毒,5... 新京报记者 贺俊怡 制作 罗伟伟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ID:wevideo) 11月19日,记者多...
17家“白衣骑士”携近16亿元...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敬 北京报道处于破产重整关键阶段的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
专攻“Z世代旅行”,OTA独角...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刘婧汐近日,Klook TechnologyLimited(以下简称“KL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