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家披露“白名单” 助贷新规下的信托现状 助贷机构披露白名单的原因 15家助贷公司名单
创始人
2025-11-18 07:52:43
0

助贷新规落地一个月有余,信托机构的合作“白名单”披露进展备受关注。11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9月以来,业内至少已有15家信托公司在官网对合作机构名单进行了公示,合作机构类型主要包括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两类,合作机构数量多则近20家,少则仅有2家。

作为助贷市场的“老玩家”,扮演资金方角色的信托机构早在十余年前便参与其中。当前,信托与助贷两大行业均在持续规范,双方之间的合作更受关注。有分析人士指出,信托公司与助贷平台的合作本质上是金融资源与获客能力的结合,在拓宽融资渠道、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监管要求下,行业格局将被深刻重塑。


15家信托机构公示“白名单”

早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以下简称“助贷新规”),提出信托公司应该参照执行,对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通过官方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渠道披露名单,及时对名单进行更新调整,并不得与名单外的机构开展互联网助贷业务合作。

在助贷新规正式生效前,信托机构开始陆续披露合作机构名单。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9月以来,业内已有五矿信托、中诚信托、国投泰康信托、上海爱建信托、粤财信托、山西信托、交银国际信托、华能信托、云南国际信托、陕西省国际信托、中粮信托、华鑫信托、天津信托、上海国际信托、中信信托15家信托公司在官网对互联网助贷业务合作机构名单进行了公示。

不同于银行披露的合作名单,信托公司披露的助贷“白名单”中均不包括贷后管理相关的催收类机构,合作机构类型主要包括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两类,且是以平台运营类机构合作为主。

从合作数量上看,中诚信托、五矿信托、云南信托、国投泰康信托、华鑫信托、华能信托、国民信托等机构合作平台数量超过10家,其中中诚信托合作机构共计17家;交银国际信托与粤财信托的合作平台中,均仅有2家平台运营机构,不涉及增信服务机构。

在合作对象选择方面,信托公司合作偏好呈现明显的“头部集中”特征,蚂蚁、美团、抖音等互联网大厂关联机构同时出现在多家信托公司的合作名单中,还有信也科技、乐信等上市金融科技公司旗下主体现身。

回溯过往,信托公司涉足助贷业务已逾十年。北京商报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作为资金方的信托公司,在互联网贷款类业务中并不直接面对个人消费者,而是通过助贷平台、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发放贷款。信托公司通过发行信托产品募集资金作为贷款资金来源,从中获取管理费及部分利息收益。助贷平台、消费金融公司根据资金价差盈利,并承担主要的贷前审核、贷后管理等工作。除了现金贷业务外,信托机构的助贷业务也延伸至消费金融相关场景中。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表示,信托公司与助贷平台的合作本质上是金融资源与获客能力的结合,在拓宽融资渠道、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助贷平台客户质量参差不齐,信托公司若过度依赖平台风控,容易形成风险敞口累积。助贷新规规范“白名单”机制,信托公司在合作前需要完成更严格的尽职调查与动态评估,有助于强化助贷平台的筛选和管理。

头部助贷平台“不爱”信托

事实上,助贷新规对信托机构的影响,并不仅仅体现在“白名单”披露上。叠加近期信托行业密集出炉的管理新规,监管释放的更核心的信号在于,助贷业务中信托不能仅仅作为“通道”,同时要求信托加强主动管理。

过去几年,随着监管要求的收紧、助贷行业利率的变化,来自信托机构的资金规模也有变化。从事助贷行业资金方对接的内部人士张骅(化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助贷兴起初期,行业资金稀缺且成本较高,在24%—36%盈利模型可控区间内,信托是重要资金方;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受“资产荒”影响,信托资金被大幅挤压,且因成本高、单一体量小,不受助贷平台偏好;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上半年,因银行和消费金融资金收缩,信托资金补充进场,规模有所回升。

“但当前主流助贷平台中,信托占比仅在10%—15%,头部平台因资金成本原因基本不选择信托。”张骅进一步补充道。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头部助贷平台的印证。有数家头部助贷平台均在接受采访中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平台所发放的贷款中,来自信托机构的资金规模占比非常小。其中还有机构直言,尽管出现在信托机构披露的“白名单”中,但公司资方中并不包括信托。

这与信托行业本身的监管要求也有紧密关联,近年来监管政策持续收紧信托助贷业务。从规范整顿现金贷到2018年资管新规出炉,从2023年信托业务“三分类”新规落地到近期发布的《资产管理信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均逐步明确信托公司的主动管理责任和合规边界,要求行业告别通道红利。

张骅表示,过去尽管信托行业资金成本较高,但其因为灵活的特性而受到青睐,现在监管屡次强调信托回归主体职责,加强管理而非仅利用牌照做通道,这意味着对信托机构投放资产的安全、增信措施及资产定价会有更高要求。在与助贷平台的合作中,部分小规模信托机构明确要求强担保,本质上也是自身管理能力的不足。

曾刚认为,助贷新规与信托行业新一轮监管要求的叠加,将深刻重塑信托与助贷业务的格局。信托机构的业务结构更加趋于审慎,助贷业务从以往的“轻参与”模式向深度风控转型,要求信托公司的主动参与和资产质量把控,通道类业务进一步收紧。

更加强调风险控制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当前我国信托机构数量为69家。结合公开信息来看,20余家信托公司曾经涉足互联网助贷领域,市场上还有部分从事助贷业务的信托公司,尚未公示合作名单,这也让信托行业的“白名单”披露打上了“缓慢”的标签。

11月17日,针对“白名单”披露进展、与助贷平台的主要合作模式、助贷新规落地后对信托机构的影响,北京商报记者向云南信托、国民信托、上海国际信托等近10家信托公司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未收到相关公司回复。

谈及信托行业开展助贷业务的现状,张骅直言,当前市场上开展助贷相关业务的信托机构数量不足总量的20%,形成一定规模的仅有五六家,并且仍是以通道业务为主。近期行业监管政策密集、市场承压,外部解读从严,具有一定业务储备和管理能力的信托机构受影响有限,可继续开展业务,但需提升内控和管理能力,未开展业务的信托机构则可能延后或取消计划。

而在资方与助贷平台的合作中,绕不过的一环在于资金成本。助贷新规援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将助贷综合服务定价限定在24%以内。2025年11月初,消费金融公司所发放的贷款利率压降至20%一事也引起了广泛讨论。

对于这一情况,张骅认为,信托对助贷平台的选择是双向的,助贷本身并非信托机构的主营业务,因此更倾向于体量更大的头部平台,部分信托机构对于合作平台的规模、场景也有硬性要求。中腰部助贷平台则对资金成本更敏感,信托机构对于产品利率在24%的助贷平台另有定价逻辑,但市场接受程度也不高。

“后续长期趋势下,若是消费金融行业利率向20%靠拢,基于信托行业资金成本较高的情况,信托机构募集难度会加大,助贷领域信托资金可能进一步减少。”张骅说道。

对于后续可能发生的贷款利率变化,曾刚表示,利差空间受到压缩后,信托公司高风险客户定价弹性减小,要求提升风险识别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以确保资产质量。同时盈利模式将更多依赖于规模效应、成本控制及风控优势,信托公司需优化业务结构,延伸增值服务,如贷后管理和不良资产处置,提升综合收益。

在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看来,在监管要求下,信托公司将更加注重主动管理责任和业务合规性,将逐步减少对通道业务的依赖,转向更为规范的资产管理模式。信托与助贷相关的业务则将更加强调风险控制和服务质量,可能会出现产品结构优化、服务流程标准化等趋势,以适应新的监管环境。

对此,余丰慧建议,信托公司需要优化定价策略,比如通过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开发更多元化的收入来源等措施来保持盈利能力。在开展贷款相关业务时,信托机构还需特别注意借款人的真实还款能力评估,避免过度借贷导致的违约风险增加,同时也要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导向,及时调整业务方向和风险管理策略。

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一夜之间”,每个人都在卖英伟... 全球顶级投资者正在抛售英伟达,亿万富翁Peter Thiel旗下对冲基金三季度清空了全部53.7万股...
国家药监局深化化妆品监管改革;... 这里是《21健讯Daily》,欢迎与21世纪经济报道新健康团队共同关注医药健康行业最新事件!政策动向...
马云和张一鸣,谁能抢到AI时代... 文/懂财帝杭州西溪湖畔的阿里巴巴总部与北京中航矮楼的字节跳动办公室,相隔一千二百公里。这两家中国互联...
租机平台青云租陷兑付危机:集资... 11月4日,从江苏、安徽等地赶来的几十人,聚集在湖北武汉鲲龙大厦门口。这里是手机租赁平台青云租的运营...
V观财报|*ST张股:天悦壹号...   中新经纬11月18日电 张旅集团再与重整投资人签署协议。  17日,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方确认!暂缓日本进口片上映... 昨日A股11月17日,市场弱势震荡,沪指低开低走,深成指、创业板指尾盘跌幅有所收窄。截至收盘,沪指跌...
日本火山连续两天爆炸性喷发 中新网11月18日电 据日本“南日本放送”援引日本气象厅的消息,当地时间18日上午7时17分,日本樱...
营收一半来自海外!差点被遗忘的... 进入2025年,“具身智能”概念非常火爆,但人们对这个概念的误解也非常多。字面意思,“具身智能”就是...
商家“巨型吊牌防退货”成潮流,... 今年双十一刚过,不少人还在收快递的过程中,不过之前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还是引发了大家的热议,原先各家...
天味食品港股寻路,破局增长难题... 斑马消费 沈庹6年前,邓文亲手将天味食品送上A股,如今正推动企业向港股冲刺。日前,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